《资本论》将上上海戏台 共产经典将附何现实意义?

共产著作《资本论》将被以话剧形式搬上上海舞台,任顾问的学者希望此剧能赋现实意义的同时, 民间的一些评论认为原著精髓不可能被保留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上世纪中国大陆几代人必读的马克思巨著《资本论》,明年将被以话剧形式搬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据悉灵感来自去年底,日本漫画书《资本论》的畅销,将会由新进话剧导演何念执导 ,据称会引用流行的漫画、音乐剧等艺术元素。为确保马克思的理论决不被曲解,更邀请了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军担任学术顾问。

张军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希望该文艺作品在全球金融危机之际,能够带起中国民众对现行经济制度的反思:“ 这个题材最初出发点应该是共产党建党纪念的考虑吧!但是现在也要发掘现实意义 这个剧才有市场吸引力。中国过去几代人都是学习资本论,接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精神成长起来的,后来三十年前我们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制度开始有更多了解。 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我想中国人也有必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思考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制度。 我觉得这个还是有意义的。 ”

在大陆各大平面和网络媒体对这一剧作表示赞赏和期待并以”创举”来称颂的同时,也有一些评论认为种种褒奖言过其实,而中国现状的约束难以令《资本论》原著精髓得以呈现。

前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该院改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也担任编剧的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周二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早就有话剧资本论:“(要把资本在中国舞台上呈现,您有什么看法么?)我是个病人,接受采访需要很多精力和体力,但首先感谢你你们采访我;第二,这个剧本我没看;第三个我可以告诉你,资本论的剧本不是现在才有,上世纪就已经有。”

1931年即近八十年前, 日本剧作家阪本胜创作了《戏剧资本论》,1949年出版中译本,翻译者费明君曾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55年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被捕,文革期间又加罪名为“日本特务”,1973年死于青海劳改农场。

北京著名市场策划人秦全耀关注到资本论将在上海演出的消息,并在他的博客撰文,谈到德国年轻艺术家曾把《资本论》变成话剧但在普世价值为主流的德国火不起来;也提到在斯大林当政的苏联曾否决了将《资本论》拍成电影。

秦全耀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 中国的现实环境限制下该话剧难以呈现《资本论》精髓:“说实话,他这么拍这么演,很可能上头这不行那不行,把马克思给曲解了,这个戏肯定不会像资本论写得那样:资本家就是剥削人的黑监狱主,工人就是受迫害的,肯定不会这样写,有造假的一方面、略带的一方面,主流是好的、宽宏大量的、和谐的。这在中国就不可能让你写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经典来,那不是把自己颠覆了么,一定是唱赞歌。”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导演何念介绍该剧将以一家企业为背景,在故事前半段,所有员工发现老板在剥削他们,从而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员工对剥削的反应不一。有人愿意被企业榨取,榨得越多越显其才能;有人揭竿而起,把公司搞垮,最后他们也都失业;也有员工联合起来,用智慧共同对付老板。

而学术顾问张军接受本台采访时说, 将这本经典搬上舞台的难度很大,同时估计不会触及敏感劳资问题:“我认为困难很大,因为资本论是针对工厂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一两百年过去了,现在情况有很大变化,那么怎么把握资本论的 现实意义,这是很难的。(在现在社会矛盾、经济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会不会有什么敏感之处呢?)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会过分的来讲劳资关系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给大家一个批判主义的精神,思考什么样是我们美好的社会以及怎样为它去贡献。 ”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