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沒有恐懼的7個星期” - 吳仁華口述“六四”史(5月15日)
1989年5月15日
- 天安門廣場絕食指揮部成立 柴玲任總指揮
- 3萬多名首都知識界人士大遊行聲援學生
- 胡啓立、閻明覆試圖說服李鵬改變“四二六社論”的學運定性 無果
- 官方在人民大會堂宴請戈爾巴喬夫 上萬羣衆場外高呼“對話”
1989年5月15號是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絕食請願的第三天。絕食的學生人數已經增加到2000多人。上午9點20分,天安門廣場絕食指揮部宣告成立,由柴玲擔任天安門廣場絕食指揮部的總指揮,統一領導絕食請願的活動。當天下午1點30分的時候,天安門廣場絕食指揮部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第一次中外記者會,主要這次中外記者會是由柴玲來介紹絕食請願的要求、目的以及目前的絕食的情況。
當天發生了一些動盪的事情,就是知識界的第一次的大遊行,這也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中國知識界的第一次大遊行。中國知識界集體挺起了腰桿,所以說這一次大遊行影響非常大。當天下午2點鐘開始,3萬多知識界人士就陸續從各自單位出發,到了下午4點的時候,各個隊伍在西長安街的復興門立交橋會合。然後沿着長安街遊行前往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在知識界大遊行的隊伍前頭領隊的是當時知名的知識界人士嚴家其、包遵信,還有著名作家柯雲路,著名學者錢理羣、汪路湘,他們走在知識界大遊行的最前面,一起舉着“中國知識界”5個大字的橫幅。道路兩旁擠滿了圍觀的學生和民衆,非常興奮地給遊行的知識界人士歡呼。
這一次大遊行的組織者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參與。在籌劃過程當中,包遵信他們都曾經估計當天的遊行,如果來一百來個人就很不錯了,可能只有幾十個人,所以他們在研究說,哪怕就是幾十個人,我們也要遊行前往天安門廣場。因爲他們知道1949年以來多次政治運動,主要鬥爭對象都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已經被打斷了脊樑,已經失去了勇氣,沒想到來了三萬多人。當時參加知識界大遊行的單位大概有230多個,包括北京各高校、各科研機構、新聞機構、文化出版機構。在北京市知識界帶動之下,北京開始出現各界民衆的聲援跟遊行的高潮。
當天上午的時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啓立和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閻明覆,特意又來到國務院總理李鵬的辦公室,他們主要是想跟李鵬交換意見,說服李鵬,因爲閻明覆和胡啓立都是傾向於支持趙紫陽在民主跟法治的軌道上解決問題的。所以他們跟李鵬明確提出來,只有承認“四二六社論”有錯誤,承認學生是愛國行動,才能夠緩和當前緊張的局勢,強調這是唯一的辦法。當時李鵬還是不同意,他說”四二六社論“沒有什麼錯,難道現在還不是動亂嗎?他認爲唯一的辦法是中央團結一致,旗幟鮮明地制止動亂,所以李鵬才請胡啓立和閻明覆向趙紫陽轉達他的意見。
當天晚上趙紫陽就打電話給李鵬說,如果中央不肯認錯的話,不可能對“四二六社論”改變的話,他也就沒有什麼具體辦法了。
當天中午12點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就乘坐專機抵達首都機場,國家主席楊尚昆在首都機場舉行歡迎儀式。當天晚上7點,楊尚昆在天安門西側的人民大會堂爲戈爾巴喬夫夫婦舉行歡迎國宴。當時國宴舉辦過程當中,有一萬多名學生和市民集聚在人民大會堂的東門外,他們齊聲高呼“對話對話”。一萬多人一起喊“對話對話”,相信在人民大會堂裏頭的那些中國官方官員一定會聽到這個呼聲。
(林坪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