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沒有恐懼的7個星期” - 吳仁華口述“六四”史(5月21日)
1989年5月21日
- 中央新聞報道指導小組成立 對官媒有關學運、戒嚴的報道提出7條要求
- 李鵬建議鄧小平儘快解除趙紫陽職務 鄧要等軍隊進城後再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 葉飛等七名老上將致信戒嚴部隊指揮部和中央軍委 反對軍隊進城
- 北高聯投票決定學生撤離廣場 王丹召開學生代表緊急會議 否決北高聯決議
1989年的5月21號,李鵬認爲當時的官方媒體開始一面倒的支持學生運動,所以成立新的中央新聞報道指導小組。5月21號當天下午這個指導小組就召開了首次會議,指導小組的組長是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副部長。在首次會議上,就對中國官方媒體的宣傳報道提出了7條要求:
第一要反映各界擁護中央精神;
第二是要報道戒嚴的必要性;
第三還要報道各地貫徹中央精神的實際行動;
第四及時揭露各種謠言;
第五,一個月以來攻擊黨的反動言論要逐漸進行批判;
第六,對美國等干涉我國內政的事情要反駁;
第七,各報要有評論,爭取羣衆,穩定形勢。
李鵬想借用這個新成立的中央新聞報道指導小組扭轉所謂的輿論導向,然後讓中國官方的媒體重新在中央的控制之下,配合制止動亂的工作。
5月21號,李鵬給鄧小平辦公室主任打了電話,就是請他報告鄧小平,建議近期內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從組織上解決趙紫陽的問題。所謂從組織上解決趙紫陽的問題,就是要解除趙紫陽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所以當天晚上鄧小平給李鵬下了指示,說應該在戒嚴部隊大軍進入北京以後再開政治局會議,這樣可以避免干擾才能開得更有把握。所以鄧小平這個指示也表明他還是槍指揮黨,比較相信槍桿子。
5月21號當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啓立到趙紫陽家說了一件事情。他說全國人大常委要求委員長萬里提前回國,但是人大常委會這份要求的報告中央一直沒有人給予批覆,所以就擱置在那裏。趙紫陽就讓胡啓立告訴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副委員長兼祕書長彭衝,由全國人大的中共黨組直接出面發電報給萬里,督促(正在加拿大訪問的)萬里提前回國。因爲當時趙紫陽、胡啓立還有一些人,他們是希望讓憲法當中規定的最高權力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提早開會,也就是開緊急會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來討論北京戒嚴是否合法,然後再討論對學生運動的定性的問題。所以趙紫陽他們是希望能夠儘快促成這種事。但是李鵬他們就是極力勸阻這事。在萬里能夠不能夠提早結束訪問加拿大跟美國的行程,然後回國來召集開會的事上,李鵬跟趙紫陽兩個人的態度完全是對立的。
5月21號當天下午北高聯召集了50多所高校學生自治會的負責人開會,主要是研究下一步如何行動。在討論是否應該撤離天安門廣場的時候,爭論得非常激烈,所以最後只能靠投票表決來決定。這投票的結果是32票贊成撤離,14票反對撤離,兩票棄權。按照民主的規則,少數服從多數,所以北高聯就做出了撤離天安門廣場的決定。可是當天晚上王丹就在天安門廣場紀念碑的北側召開了學生代表的緊急會議,又否決了當天下午北高聯撤離天安門廣場的決定。所以在北京戒嚴以後學生要不要撤離天安門廣場,後來成爲一個爭論的焦點。在5月21號當天發生了一件引起轟動的事情,就是這一天有7名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的老上將發佈了一封聯名信。這7名老上將有葉飛、張愛萍、蕭克、楊得志,陳再道,宋時輪、李聚奎。這聯名信比較短,全文如下:首都戒嚴部隊指揮部並轉中央軍委:鑑於當前事態極其嚴重,我們以老軍人的名義向你們提出如下要求;人民軍隊是屬於人民的軍隊,不能同人民對立,更不能殺死人民,絕對不能向人民開槍,絕對不能製造流血事件。爲了避免事態進一步發展,軍隊不要進城。1989年5月21日。
這7個老上將這樣內容的一封聯署信在社會上當然就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所以當天學生組織就把這個公開聯署信印成傳單,在北京市內廣泛發送。
(林坪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