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限"的中俄夥伴關係的侷限性

自由亞洲電臺英文部 Luna Pham 撰寫
2023.12.12
"無上限"的中俄夥伴關係的侷限性 2013年3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出席俄羅斯中國旅遊年開幕式
美聯社圖片

去年,在俄羅斯坦克開進烏克蘭的三週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前往北京參加了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冬季奧運會的開幕儀式,而西方國家的領導人則多回避這次運動盛會。

習近平和普京在當天發表長達 5300 字的聯合聲明表示,他們的友誼“沒有上限”。這在西方世界引發了不安,因爲這表明世界上兩個最主要的威權力量正在形成共同的立場

自國際刑事法庭以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罪行爲由,對普京發出逮捕通緝令以來,普京去年10月首次到前蘇聯以外國家訪問的第一站就是北京。

近年來,隨着中俄兩國尋求建立針對共同對手美國的新世界秩序,中俄關系不斷深化。然而,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中國一直避免直接提供軍事援助給俄羅斯。

二大強權之間的雙邊關係錯綜複雜,也很微妙。莫斯科與中國的糾葛遠早於七十年前中國共產黨崛起當權。

出生於白俄羅斯的蔣方良與夫婿,臺灣故總統蔣經國。攝於1985年3月15日。照片來源:法新社
出生於白俄羅斯的蔣方良與夫婿,臺灣故總統蔣經國。攝於1985年3月15日。照片來源:法新社

國民黨的蘇聯新娘 

20041215日的下午,臺灣故總統蔣經國遺孀蔣方良在臺北的醫院因心肺功能衰竭過世,享年88歲。身爲臺灣第一家庭的一員,她的一生相當平靜也孤寂。她的夫婿和三個兒子都早她而逝。

蔣方良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本名 Faina Vakhreva,是蘇聯共青團一員,在西伯利亞工廠結識了未來的夫婿蔣經國。他們在1935年結婚。

在那之前的幾年,蔣經國的父親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獲得了政權。然而在1949年,中國共產黨順利的將蔣家及其國民黨政府逼得節節敗退,不得不撤往臺灣,蔣方良就此長居臺灣,直到過世。

當時的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歷來與臺灣沒有太多接觸,但蔣家與俄羅斯的關係表明蘇聯曾經一度對臺海兩岸的政治具有影響力。

蔣經國抵達蘇聯時年方15,他在蘇聯住了12年。蔣經國全面接受了蘇聯馬克思主義者的生活,甚至以蘇聯首任領導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的名字爲典,給自己起了個俄語名字,尼古拉·弗拉基米羅維奇 (Nikolai Vladimirovich)

孫中山在1912年創建的國民黨曾經長期獲得蘇聯的支持與援助。然而,在中國內戰時期(1927-1949),蘇聯轉而支持中國共產黨,中共擊敗了國民黨並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左:蔣方良與夫婿,臺灣故總統蔣經國和他們的孩子。日期不詳。照片來源:法新社/國民黨 右: 蔣方良穿着傳統原住民服飾。日期不詳。照片來源:法新社/國民黨
左:蔣方良與夫婿,臺灣故總統蔣經國和他們的孩子。日期不詳。照片來源:法新社/國民黨 右: 蔣方良穿着傳統原住民服飾。日期不詳。照片來源:法新社/國民黨

他的回憶錄《我在蘇聯的日子》,蔣經國回憶他當時"與中國完全隔絕,我連寄封信都不能," 而且那些漫長的歲月是他一生"最艱苦"的時刻。根據蘇聯歷史學家亞歷山大·拉林 (Alexander Larin) 和亞歷山大·盧金 (Alexander Lukin) 研究指出,蔣經國所有要求回中國的請求都被駁回,當時列寧的繼承人斯大林等於把蔣經國當人質扣住。

蔣經國和他的小家庭終於在1937年獲准離開蘇聯,當時國民黨和共產黨結成新的聯盟,對抗後來造成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軍事侵略。蔣經國一家幸運地逃離了蘇聯,因爲當時蘇聯實行名爲"大清洗" 的強力政治打壓,成千上萬的斯大林政敵被移除和殺害。

從1937年離開蘇聯以後,蔣經國的俄裔妻子就再也沒回過祖國。

拉林和盧金指出,在蘇聯度過的那些年讓蔣經國 "以更批判的眼光檢視社會主義,也促成蔣經國後來走上反共路線"。他們認爲蘇聯經濟體制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臺灣1970年代在蔣經國帶領下實現市場改革。

不僅僅是臺灣,根據上述兩位俄羅斯作者的研究,"最後連中國大陸的中國共產黨對蘇聯經濟模型也有同樣的結論。"

他們指出,"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建築師鄧小平曾是蔣經國的同學,他也有留蘇的經驗,但時間相對較短。"  

敦親睦鄰

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中蘇關係波濤洶湧,兩國在1969年曾有長達七個月的邊境衝突。中國毛澤東當局譴責莫斯科 "背叛共產主義",而蘇聯以撤回所有對中經援予以反擊。

一直到米凱爾·戈爾巴喬夫成爲蘇聯共產黨總書記,併發起名爲“改革" (perestroika)的政治與經濟改革,中蘇關係才又回暖。在蘇聯政體瓦解之後,中國在19911224日承認俄羅斯邦聯爲前蘇聯之合法繼承政體。莫斯科與北京在10年後簽訂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Treaty of Good-Neighborliness and Friendly Cooperation),爲二國特殊合作關係寫下新的一章。

1989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右) 和鄧小平在北京會晤。照片來源:Boris Yurchenko/美聯社
1989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右) 和鄧小平在北京會晤。照片來源:Boris Yurchenko/美聯社

2021年,這一友好條約簽訂 20 週年之際,兩國發表紀念聯合聲明,稱中俄關系 "達到史上最高水平"

聲明中寫道:俄中關係建立在平等、深厚互信、遵守國際法、支持捍衛彼此核心利益、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的基礎上。

俄羅斯外交部說,中俄關系爲新時代全面夥伴關係和戰略互動。自2010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2021年雙邊貿易額達1,407億美元,2023年前7個月達到1,341億美元。預計 2023年將達 2,000億美元或更多。

俄羅斯是中國原油第二大供貨商,僅次於沙特阿拉伯,2022年銷售量共計8,630萬噸。去年中國還從俄羅斯購買了6,810萬噸煤炭。

而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之一。俄羅斯政府首長米哈伊爾·米舒廷在5月訪問中國時,他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表示,目前兩國有79個聯合項目,總價值超過1,650億美元。

雙方官方文件均表示,俄羅斯樂見一個穩定、繁榮的中國,中國也期望見到一個強大、成功的俄羅斯。

11月11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俄羅斯展位上掛着中國國旗。照片:Ng Hanguan/美聯社
11月11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俄羅斯展位上掛着中國國旗。照片:Ng Hanguan/美聯社

但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 in Singapore)學者伊恩·斯托裏(Ian Storey)表示,除了共同的經濟利益之外,"共同的威脅認知" 是兩國關係的核心。

斯托裏指出,莫斯科和北京認爲美國的主導地位違背了他們的國家利益,並對政權的生存構成威脅。他表示,俄羅斯領導人和中國領導人認爲美國正在對他們採取遏制戰略,並決心通過策劃顏色革命推翻他們的獨裁政治制度。

是不是盟友?

有鑑於此,莫斯科和北京一直在加強軍事合作,引發了世人對兩國是否已經在軍事上結盟的懷疑。

2020年,普京在一次會議中被問到是否有可能形成此類軍事結盟。他答說,俄、中二國"歷來深信我們的合作與信賴關係已經到達無需這樣的軍事聯盟的水平。"

普京說:"我們已經在國防工業方面達成高水平合作 -- 我指的不僅是交換或買賣軍事產品,更包括分享技術,這纔是最重要的。"

俄、中與蒙古國旗飄揚在 2018年9月13日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東方2018"軍事演習的裝甲戰車上。圖片來源:Sergei Grits/美聯社
俄、中與蒙古國旗飄揚在 2018年9月13日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東方2018"軍事演習的裝甲戰車上。圖片來源:Sergei Grits/美聯社

分析師認爲,二國之間的權力差距可能會阻礙聯盟的形成。

美國智庫卡內基基金會俄羅斯專家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撰文指出,"在西方的制裁下,對俄羅斯來說,中國正在成爲一個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難以取代的合作伙伴。” 但他補充說,對於北京來說,莫斯科很容易被取代,因爲它向中國提供的大部分產品都可以在其他地方買得到。

"此外,美國和歐盟的制裁正在逐漸使俄羅斯在戰略民用技術方面依賴中國,例如5G系統(高速行動網絡系統)" 俄羅斯專家說。

加布耶夫說:莫斯科和北京都很清楚,他們的利益目標並不都一致,雙方都不願意冒險爲了對方的利益而捲入重大沖突。

然而,2021年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聲明:"雖然兩國並未如冷戰期間形成的那種軍事和政治聯盟,但俄、中關係遠超越這種兩國間的互動形式。"

即使沒有正式結盟,兩國間的軍事和軍事技術合作已經在近年間增加,雖然此類合作的限制已經在俄國侵略烏克蘭行動中逐漸顯露出來。

中國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於上海舉辦的一個會議前的歡迎儀式上,向俄羅斯總統普京致意。照片來源:Carlos Barria/Pool 美聯社
中國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於上海舉辦的一個會議前的歡迎儀式上,向俄羅斯總統普京致意。照片來源:Carlos Barria/Pool 美聯社

座上常客

普京和習近平在過去10年間已經見面多達42次。

普京拜訪中國22次,頻繁率遠超過其他任何一位國際領袖。反觀習近平拜訪俄羅斯九次,次數也多過任何其他國家的元首。習近平最後一次出訪莫斯科是今年三月,這是他在破天荒第三次連任中國國家主席後的首度外交出訪。

在此一年前,就在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之前,習近平和普京宣佈兩國間的友誼"無上限",雙邊合作"沒有禁區"

但從2022年二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幾乎沒有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提供任何物資支持。

然而,北京在口頭上一直支持莫斯科,附和俄國宣稱的侵略烏克蘭行動只是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擴充挑釁而激發的"特殊軍事行動"。中國也不願在聯合國決議案中加入譴責俄羅斯侵略行動的字句。

今年稍早,北京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12點聲明",據稱旨在調停獲得和平。該份聲明既不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也不將俄羅斯的撤軍視爲和平的前提,並沒有帶來任何實際的成功。

俄羅斯研究中國軍事問題的專家瓦西里·卡申(Vassily Kashin)表示,中國看來並未打算改變在烏克蘭戰爭期間不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的長期立場。

美國警告,中國若提供武器給俄羅斯,將對其祭出多項制裁。

卡申表示,"如果中國認爲支持俄羅斯的後果將得不償失,就決不會採取行動。""這就是爲什麼中國遲遲不賣武器給俄羅斯,即使中國武器可能會是扭轉烏克蘭戰局的決定性因素。"  

2018年,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舉行的"東方2018"軍事演習中,中國軍隊立正待命。圖片來源:Sergei Grits/美聯社
2018年,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舉行的"東方2018"軍事演習中,中國軍隊立正待命。圖片來源:Sergei Grits/美聯社

一丘之貉

儘管北京對戰爭持觀望態度並聲稱保持公正,但中國處於一個與衆不同的位置,它可以從俄羅斯留下的全球軍火市場缺口中受益,因爲俄羅斯不得不將其生產的武器供應戰場。

"自克里姆林宮於2022 2 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對購買俄羅斯裝備感興趣的國家越來越少,"多年來研究俄中軍事關係的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的伊恩·斯托裏表示。

中國的國防工業自能從中獲益。根據專注於國防工業的網站“國防新聞”編制的名單,目前全球15家最大的軍工企業中有6家來自中國。

國防新聞指出,"中國許多先進的武器系統源自俄羅斯同行,中遠程防空系統是俄羅斯武器買家最歡迎的武器系統之一。"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家Ian Chong表示,專家對於中國在與俄羅斯關係上的戰略算計有不同看法。

"有些人聲稱,北京希望俄羅斯成爲其合作小夥伴,既可以分散美國及其盟友的注意力,又可以同時提供能源和關鍵礦產。其他人則認爲俄羅斯的國力消退對中國來說是潛在的負擔。

無論日後事實證明哪種說法纔是正確的,莫斯科與北京共舞的角色現在似乎已經互換了。

普京應該要讀讀19806月在白宮舉行的一次會議的備忘錄,當時的美國駐蘇聯大使小托馬斯·J·沃森(Thomas J. Watson, Jr.) 告訴吉米·卡特總統,在他看來,"中國人有移情別戀的傾向",他警告卡特總統要提防北京的戰略和政治算計。

普丁總統[中,右],中國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22日於克林姆林宮會面時握手致意。圖片來源:Alexander Zemlianichenko/pool 透過美聯社
普丁總統[中,右],中國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22日於克林姆林宮會面時握手致意。圖片來源:Alexander Zemlianichenko/pool 透過美聯社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