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存档
2022-10-10
曾经,中国搭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列车,凭借人口优势在改革开放时期超高速发展,大国崛起、站稳世界舞台,欣欣向荣。不过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却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衰退,背后是什么原因?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本台推出【习近平这十年】系列专题节目。
2022-10-09
习近平执政的这十年间,对香港和台湾的关注占据重要位置。在他的任期内,香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人形容香港已经变成了“臭港”,往日国际金融中心的荣景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香港的遭遇给台湾人敲响了警钟,台湾人对中国的认同渐行渐远。习近平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中共二十大前夕本台制作的【习近平这十年】系列专题节目的第七集。
2022-10-08
习近平上台后,对知识界采取比以往更加严厉的打压和钳制,造成知识界普遍的犬儒态度。同时,也有不少知识分子转而拥抱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为威权政府大唱赞歌。但即使在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下,仍有知识分子个体在为尊严和承认而坚持抗争。以下是本台【习近平这十年】系列专题报道的第六集,
2022-10-07
习近平掌权十年来,战狼式外交政策使中国的国际形象掉到历史低点,一度被视为大国外交核心的“一带一路倡议”似乎正被各国所诟病。而当中国的国际地位四面楚歌时,习近平在国内鼓动的民粹主义也无疑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本台推出【习近平这十年】系列专题节目。
2022-10-06
自2012年11月就任中共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在执政的十年间,不断提出大项目、大战略,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从 “十万亿芯片工程”到“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等等。不过,这些项目不是后继乏力,就是腐败丛生,成为一个个烂尾工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本台推出《习近平这十年》系列专题报道。
2022-10-05
习近平执政十年,中国政府愈加频繁地使用民族主义话语为其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辩护,在舆论间引起普遍担忧。中国民族主义是如何走到了今天?是否有其合理性,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本台推出《习近平这十年》系列专题报道。
2022-10-04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第一本《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曾宣告“中国已经迈进公民社会门槛”。十多年后的今天,很多感受过些许自由气息的活动人士,用“一片肃杀”来形容当前中国公民社会的氛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掌权这十年间,究竟对中国的公民社会做了些什么?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本台推出【习近平这十年】系列专题报道。
2022-10-03
在今年夏天爆红的一个视频中,村里的老人“二舅”总有办法在异常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被小粉红们当作正能量的鸡汤。不过,像“二舅”这样的老人能够活下来实属幸运。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的自杀率在世界上排第二位,而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城市的两倍。这些农村老人为什么选择自杀?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我们来看看政府号称已经全面脱贫的中国农村的现状。【习近平这十年】系列特别节目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