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銳實力(十七)中國在非洲的“新殖民主義”

2019.01.30
c468f70ca4c31a372c2bc1d6b9ee4713_w.jpg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上習近平和非洲各國領導人列隊入場準備合影。(Reuters)

非洲歷來是歐洲的傳統勢力範圍。近年來歐洲在當地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無處不在的中國。中國的“一帶一路”在非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國又如何讓非洲媒體增加對中國的正面宣傳,封殺負面新聞?在接下來的《揭祕中國銳實力》特別報道第十七集,本臺記者林坪邀請專家學者,繼續討論分析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和滲透。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2日至6日訪問埃塞俄比亞等多個非洲國家。官媒《人民日報》1月10日刊發社論說,連續29年,中國外長開年首次出訪選擇非洲,體現了中國把非洲置於中國外交全局的重要位置,“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非友好牢不可破。”

此前的2018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了塞內加爾等非洲四國。習近平隨後又在去年9月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上豪邁宣告,未來3年中國將再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支持。

“其中包括:提供150億美元的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提供200億美元的信貸資金額度;支持設立100億美元的中非開發性金融專項資金和50億美元的自非洲進口貿易融資專項資金;推動中國企業未來3年對非洲投資不少於100億美元。”

目前,已有37個非洲國家與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在非洲大撒幣,當地政府也“知恩圖報”,在很多“敏感”問題上自覺跟中國官方保持一致立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非。

南非三次拒絕達賴喇嘛入境

2018年10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世界峯會在南非開普敦舉行。不過,曾在198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達賴喇嘛,卻被南非當局拒發籤證,無法出席會議。據達賴喇嘛的代表透露,南非政府表示,如果向達賴喇嘛頒發簽證將影響南非與中國的關係。

這已經是南非第三次拒絕達賴喇嘛入境了。2011年10月,達賴喇嘛曾試圖前往南非參加圖圖大主教生日慶典,但遭拒籤。圖圖主教對此表示憤怒,批評南非總統祖馬領導的政府屈服於中國,忽視自由價值,“比種族隔離政府還糟糕”。此前的2009年,南非政府也曾因爲擔心影響與中國的關係,拒絕達賴喇嘛入境。

肯尼亞蒙內鐵路引發的“新殖民主義”和生態問題

由中國建造的,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蒙巴薩的蒙內標準軌鐵路,常被中國官媒作爲宣傳中非友好合作惠及當地人民的“一帶一路”成功案例。不過,這條鐵路也引發不少批評,認爲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破壞生態。

2018年7月,肯尼亞報紙《旗幟報》(The Standard)刊登長篇報道,描述了在中國高層管理下,肯尼亞鐵路工人所處的“新殖民主義”氛圍。其中包括:在員工餐廳,肯尼亞人和中國人分桌用餐;肯尼亞員工和中國員工分乘不同的員工車;在列車上,中國工作人員可以在駕駛室內吸菸並使用手機,而肯尼亞同行如果犯下同樣的過錯,會被解僱;肯尼亞員工的薪水不到中國同行的四分之一;雖然一些肯尼亞人被聘爲技術人員、工程師和司機,但中國承包商把大部分設備的電腦程序設置爲中文,這使得無法閱讀中文的肯尼亞人實際上只能做諸如收垃圾之類的瑣碎的工作。不肯收垃圾的肯尼亞員工遭到中方管理人員侮辱性懲罰。

蒙內鐵路2017年5月底首次通車時,幾名肯尼亞女性開火車的新聞曾獲媒體廣泛報道,當時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Uhuru Kenyatta)也試乘了該列車。不過肯尼亞《旗幟報》報道說,當攝像機和政要退場後,中國人收回了對機車的控制權,肯尼亞人不能開火車。多名曾接受火車司機培訓的肯尼亞人表示,他們只能坐在中國火車司機的身後觀看,並沒有實現真正的技術轉移。報道說,目前蒙內鐵路的高端技術工作全被中國人把持,而園藝、廚師等瑣碎工作也僱用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福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認爲,中國在藉助“一帶一路”推行“新殖民主義”。

“中國在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借‘一帶一路’所作的,在歷史上有一個詞叫‘殖民主義’……現在非洲公共輿論正在變化,引發了很多(對中國)的反感。”

蒙內鐵路帶來的生態問題也引發人們關注。該鐵路穿越肯尼亞察沃(Tsavo)國家公園,包括水牛、獅子在內的野生動物不時被火車碾死,肯尼亞政府和鐵路公司對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卻無動於衷。

南非國際關係研究所(SAIIA)研究中非關係的資深研究員庫伯斯·凡·施塔登(Cobus van Staden)認爲,“一帶一路”給非洲國家提供了很多機遇,而“一帶一路”項目的複雜性,也引發了很多問題。

“可以有好的影響,也可以有壞的影響。主要取決於當地政府是否跟中國達成了對當地人有利的協議。這很大程度上要看當地人和當地政府的關係。”

影響非洲媒體、公共輿論

批評和質疑,沒有改變中國在非洲的做法。反過來,中國近年來明顯加強努力,試圖影響非洲媒體和公共輿論,使之有利於中國。

美國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舉例說,

“在非洲,你看到(中資)四達時代在肯尼亞提供數字基礎設施,同時通過低價競爭,讓當地人不看BBC和半島電視臺,讓中國媒體成爲主要外媒。中國官員培訓坦桑尼亞官員如何管理互聯網和媒體,限制公衆異議。 ”

四達時代集團(StarTimes)網站資料顯示,該公司總部在北京,自2002年起進入非洲市場,已在30多個非洲國家註冊成立公司,並開展數字電視運營,用戶近千萬。

日本《外交官》(The Diplomat)雜誌去年12月報道,四達提供的獨立的國際媒體節目的定價,遠高於他們提供的非洲當地頻道和中國官媒節目的定價。四達試圖把業務直接擴展到加納,但遭到當地廣播公司協會的反對,因爲擔心該公司影響觀衆對節目的選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指出,中國還通過無償提供新聞的方式,加大在非洲的影響。

“比方說新華社。你要注意到新華社的信息,大部分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客觀的有價值的信息,但是還有百分之十是中國的有偏見的信息。新華社在非洲很龐大。非洲媒體不是非常有錢,所以新華社是免費給他們提供很多的信息。他們當然會利用這個新華社的信息。”

印度網站“ThePrint”去年11月刊登前《今日印度》(India Today)駐華記者阿南特·克里希南(Ananth Krishnan)的文章說,中國外交部自2016年起每年開展爲期10個月的媒體獎學金項目,迄今已發放給來自非洲和亞洲主要媒體的上百名外國記者。這些記者在中國獲得紅毯待遇:除了免費住在豪華的北京建國門外交公寓,一些人還能得到每月五千元人民幣的補貼。他們每月有兩次到中國不同省份免費旅遊的機會。中方還教他們漢語,並在項目最後授予他們中國大學的國際關係學位。受邀記者在中國期間不能在沒有政府人員陪同的情況下單獨旅行,也不能報道人權、西藏、新疆等敏感議題,只能跟隨中國官方口徑,講述中國正面故事。

在加強正面宣傳的同時,有關中國的負面消息在非洲也遭到封殺。

2018年9月,美國《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雜誌刊登文章說,專欄作者艾薩(Azad Essa)寫的一篇有關新疆維吾爾人受壓迫的文章,在南非第二大媒體“獨立媒體”(Independent Media)旗下的報紙僅刊登了一天,該專欄就因爲“改版”而被取消。此前,與中國政府有關係的兩家公司在2013年收購了南非“獨立媒體”的兩成股權,“獨立媒體”不再獨立。

聽衆朋友們,您剛剛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林坪製作的《揭祕中國銳實力》特別報道的第十七集。下一集將討論中國對拉丁美洲的影響滲透,歡迎收聽。

(記者:林坪  編輯:申鏵)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