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锐实力(四)美国媒体

2018.09.06
0262AB05-C747-4019-A856-4F860BE4B02B_w1023_r1_s.jpg 图为中国央视北美分台办公室。(美联社)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节节败退之际,新华社等中国官媒却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在美国加速扩张,并利用在中国遭屏蔽的脸书等美国社交媒体,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与此同时,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美国媒体,纷纷向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低头。一部反映中国四川地震背后人祸问题的纪录片无缘奥斯卡奖,郭文贵在美国的爆料平台越变越少,这背后究竟有没有中国的身影?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四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美国媒体的影响和渗透。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7年10月18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19大开幕式上作报告,再次提出对外宣传工作的要求。此前,早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官媒抢占美国舆论阵地

不满足于借助国际频道向海外传递声音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2012年2月正式开播。2016年末,央视北美分台又更名为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北美分台(CGTN America)。

美国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节节败退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等中国官媒却在中国大外宣雄厚资金的支持下,在美国加速扩张。

“正在媒体融合的创新路上稳步前行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定将充分发挥中央主要外宣媒体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7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宣传视频)

在中国遭屏蔽的脸书、推特等美国社交媒体,成为《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在海外宣传的得力工具。这些中国官媒还在Youtube网站上开设了各自的频道,抢占舆论阵地。

美国媒体向中国政府压力低头

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美国媒体,也不可避免的向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低头。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曾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奔赴地震灾区,参与制作了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描述灾区校舍倒塌反映出的人祸问题以及遇难学生家长的艰难维权之路。

“到底是谁在检查这个房子,到底是谁修的?这些砖简直像水洗过的一样。”(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片段。)

汶川地震人祸问题纪录片遭中国压力 无缘奥斯卡奖

这部全长39分钟的纪录片,2009年在美国HBO电视频道放映,并获2010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短片提名。夏明表示,在该片的制作过程中,他本人和投资方HBO都受到了来自中国官方的压力。

“就在制作的过程中,当时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的新闻处长,他就跟我联系,要我退出来。他就说,你如果想拿到荣誉、名声,是不可能的。他说因为现在HBO在中国,它有一个HBO北京总部。”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 2005年HBO正式落户北京、上海等78个开通数字付费电视业务的中国国内城市。夏明说,美国市场趋于饱和的HBO,多年来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高级宾馆里的有线电视,可以收看HBO的付费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可以抓住HBO的弱点,来威胁它。

“所以当时我们遇到的情况就是,他就直接可以通过外交部对HBO的北京总部施压,这样的话,我们就要付出代价。”

夏明认为,《劫后天府泪纵横》在2010年奥斯卡奖纪录片的评选中落败,显然中国官方对HBO的施压奏效了。

“奥斯卡奖纪录片评委会的成员里有一个就是HBO的那个总裁,就是我们这个电影的评选的投票人。HBO当时有三部入选片,所以我当时的一个直觉就是,HBO的投票人,他可以影响票数的话,他决不会投我们这个电影。当时是HBO有一部批评津巴布韦人权情况的影片入选了。我相信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外交部对它施加压力,让HBO一定要付出代价。”

夏明说,在加强对国内管控的同时,中国政府的手在海外伸得越来越长。

“一方面伸到学术界,另一方面伸到西方国家,想改变我们在西方国家对世界的看法。”

郭文贵美国爆料平台变少 背后的中国之手

《华盛顿自由灯塔报》(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 Gertz)认为,去年美国之音中断揭露中国高层腐败的郭文贵的直播,脸书、推特封锁郭文贵帐号,都显示中国政府在积极影响美国媒体,让它们停止发布中国不想听到的东西。

“郭文贵在试图揭露中国高层的腐败时已成为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显然他的言论触及到了北京的痛处。他们竭尽所能试图阻止他发声。”

中美两国外媒生存环境天壤之别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指出,外媒在中、美两国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天壤之别。

“例如,《中国日报》在《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报纸中都插入了中国的观点。即使这些是广告,它们也可以被广泛阅读,可以影响观点。而美国的报纸不能在中国的报纸刊登类似插页,美国的媒体公司也不能在中国电视上开通频道。”

美国是否应该按照对等原则,禁止中国官媒在美国的很多活动呢?葛来仪认为,民主国家是开放的,不能禁止私营部门的某些活动。

“我认为,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美国需要做的是确保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是透明的,明白中国资金的去向,确保它没有不当影响,让人们知道中国的目标是什么,在何处可能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

中国大力推广的意识形态是否有吸引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认为,尽管中国利用美国社会的自由开放,大力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不过,中国官方的价值观并没有多大吸引力。

“中国的软实力的吸引力主要在于经济发展效果很强。但是美国的或者西方民主制度的自由风气,这个文化的自主发展,学术自由等等,这种方面的软实力有它的自然的吸引力。中国的生活方式,就是说那个政府越来越强,政府能够镇压人权斗士等等,这种软实力,这方面的软实力,不是特别有吸引力。”

中国官媒在美国的扩张已引发美国国会关注。去年11月,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公布了该委员会提交给美国国会的2017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官媒在其大外宣的功能之外,还兼具情报功能。报告认为,在纽约、华盛顿等地广设办公室的中国新华社,搜集资讯并为中国领导层提供有关国内外大事的秘密报告,兼有情报机构的某些功能。报告呼吁美国国会,加强“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要求中国官媒的在美员工登记为外国代理人。

这一特别节目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电影娱乐业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