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題


金門專題

中國三無快艇2月14日越界金門海域,躲避臺灣海巡登檢翻覆事件滿月,兩岸協商十五次觸礁,兩名中國籍死者遺體仍在金門,金門地檢署仍在偵辦此案。然而近一個月來,金門漁民的聲音似乎在整起事件中缺席,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前往金門聽聽金門人的看法和期待。


從兩會看中國的"敏感日" 網友:黨國天天敏感天天乳滑

全國政協和人大會議分別於3月4日和5日在京開幕,標誌着中國正式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同時,這段時間也是當局的所謂"敏感日",各種監控、維穩措施提前就已升級,引發民怨四起。那麼,到底中國現在都有哪些日期是"敏感日"?它們又都敏感在哪裏呢?


逃出生天:中國穆斯林的"走線"之路

過去的一年,依靠“走線”進入美國的中國人數量激增。據《紐約時報》報道,在2023財年, 2.4萬名中國人走線來到美國。而之前的10年,只有不到1.5萬名中國移民被抓到非法越過南部邊境。李凱和妻子還有兩個兒子是這支走線大軍中的一員。跟許多因爲經濟原因而走線的偷渡者不同,李凱一家人逃離中國是因爲宗教因素。觀察人士說,因爲宗教原因走線美國的中國穆斯林同樣呈現大幅增長。


"韭菜"必讀: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缺陷

在中國市場主要投資人是散戶的基礎上,量化交易的大量使用讓散戶的命運更艱難,就像“以前是鐮刀割韭菜,現在是機器人聯合收割機在割韭菜”。


“有行動,纔有空間”:中國大使館門前的抗爭者

李寧是中國成千上萬維權者中的一員。爲了給因上訪而死去的母親伸冤,從2009年開始,維權行動堅持了14年。2022年李寧離開中國來到日本求學,仍然延續了國內的抗爭行動,每天從住處來到位於東京鬧市的中國大使館門前抗議。


調查報道 | 獨家:商業夥伴稱失蹤的石油大亨曾是中共代理人

香港民事案件審判中所披露的信息可能導致中國在安哥拉貪腐案件中承擔責任。


習近平時代:與彩虹旗一同消失的中國性少數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週二對中國人權進行第4次審議,性少數權益是獲關切議題之一。習近平上臺後,彩虹旗從平權象徵淪爲違禁品,同志倡議機構紛紛關閉;中國性少數生存空間屢遭擠壓,被迫躲進櫃子深處。他們目前究竟面臨什麼樣的困境?


【獨家】緬北叛軍重新控制果敢  習近平思想是制勝法寶?

緬北局勢日前發生重大逆轉,由緬甸軍政權控制的果敢首府老街,落入反政府軍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之手。外界推測,同盟軍的勝利背後,有來自中國政府的支持。同盟軍人士接受本臺記者獨家採訪,感謝中國發揮的巨大作用。


【唱紅歌 拜韶山 抓漢奸 南征北戰 — 一個毛粉的戰鬥】

他們被稱爲“毛粉”,自詡爲毛澤東思想和政治遺產的捍衛者。在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後的今天,鐵桿毛粉們依然呼喚毛澤東精神的迴歸。今年12月26日恰逢毛澤東130週年誕辰,按照逢整年大慶的風俗,預計毛澤東的擁躉們會組織各類紀念活動。特別是習近平恢復一人體制以來,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一度被邊緣化的毛澤東的地位再度被推高,毛粉們愈加活躍。 我們就來講述一名毛粉的故事,透視時下中國這股思潮的走向。


【倒閉潮、失業潮波濤洶湧 今年冬天怎麼過?】

眼看新年將至,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的中國民衆卻仍在企業倒閉潮、裁員潮和失業潮中掙扎。處於生產關係兩端的老闆和打工人都對中國經濟前景感到擔憂、甚至絕望。他們在想些什麼?在春運來臨之際,對回鄉如何打算?又將如何度過這經濟寒冬?本臺記者王允的深度報道。


【中國醫生高耀潔】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日,高耀潔醫生在紐約自己的公寓停止了呼吸。 幾年前開始,她就不斷把“值錢”的物什包括植物擇人而送,時而從八層公寓裏望着窗外的異國天空唸叨:“想好了,我最好的去處,就是死在飛回中國的飛機上。” 言畢,嶙峋老手擦淚,沉入一人世界。流亡十數載,家國兩茫茫,而那時她已基本失聰,河南鄉音難以聽懂,與人交往只靠電子信,覆信還須求人打字。孤絕中,她依然揹着無量血禍受害者的苦難,舉着爲他們鳴冤叫屈的經幡,不能扶疾入國,也要歸正首丘。她要爲無量無辜的艾滋患者獻祭,把自己做祭品,送上中國艾滋病的祭壇。



【調查報道 | “潤”潮中 年輕中國家庭試圖在美國站穩腳跟】

Qing 和丈夫帶着幼子冒險穿越達連隘口、墨西哥,爲的是心中的“美國夢”。抵達美國後,他們的經歷又如何? 自由亞洲電臺調查報道組特別報道


【中國海洋濫用行爲專題】

爲調查中國遠洋漁船的環境和人權問題,報道團隊花了四年時間穿越公海,訪問全球各地漁場。爲了解中國漁船的供應鏈,團隊追蹤了從捕撈船到冷藏船的漁獲過程,再以衛星技術,追溯回中國石島港... 本臺即將推出這組名爲"中國海洋濫用行爲專題"的深度報道。


【“一帶一路”十年:經濟倡議或成政治突圍】

今年是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也即將在北京舉行。近年來,這項投資近萬億美元的龐大計劃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批評和抵制,同時中國經濟在疫情之後持續疲軟,要繼續維持也日趨困難。那麼,“一帶一路”將何去何從呢?


【一帶一路十年專題 】

RFA推出“一帶一路十週年”專題,聚焦一個領域、三個國家,試圖回答:這個被習近平稱爲“世紀工程”的倡議在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又如何影響合作國家及其人民。


【臺灣有事 震醒了日本西南島嶼】

2022年8月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突破重重壓力訪問臺灣,創下美臺關係歷史性新紀錄。中國舉行大規模軍演,威脅臺灣。中國人民解放軍連續發射了9枚導彈。中國政府萬萬沒有想到,導彈的烽火沒有嚇到臺灣人,反而將臺灣和日本與那兩個島嶼更加緊密相依在一起。


【今日中國經濟困境 胡之過?或習之過?】

今年中國經濟的多項指標都嚴重下滑。雖然中國官方始終堅持穩中向好的論調,但民間輿論哀嘆、恐慌的聲音不絕於耳,國際社會也對沒有出現期待中的復甦屢屢表達失望。中國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1978年打開國門四十五年後,中國如何才能繼續改革開放?本臺記者王允的分析報道。


【蒙古環境專題】

氣候變化和畜牧規模過大導致蒙古國自然環境飽受重創


【709案八週年】 未了的八年抗戰

從2015年7月9日起,中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抓捕了將近三百名人權律師和維權人士等。然而八年過去了,這些已經獲釋的律師,卻面對更大力度的逼遷、邊控等壓迫,更有律師二次入獄,甚至面臨更長的刑期。對於他們和一直被株連的家人而言,709的八年抗戰,至今仍未告終。本臺記者呂熙製作了兩集專題,


【調查報道 | 中國"祕密警察站"在紐約:中共海外滲透的冰山一角】

兩名涉嫌經營"中國海外警察站"的僑領被美國司法部逮捕,引起美國大衆對中共海外行動的警覺;但對於一些在紐約的中國移民來說,這類監控與騷擾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且正在變本加厲。幫助移民的僑團如何變成了協助中共海外監控的警察站?"華人移民楷模"又爲何被指控爲中國特工呢?


【沒希望更沒“出口”-- 高抑鬱風險下的中國年輕一代】

精神抑鬱問題近年來在中國日益嚴重,尤其是年輕人罹患抑鬱症的風險明顯高於其他年齡人羣。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調查報道 | 國際笑話日:我可以笑嗎?】

因爲近期的一些舉措,中共對喜劇的容忍度引起了廣泛的質疑。


【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怕與愛】

外界常以"56789"幾個數字來概括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其中5是指民營企業貢獻了中國50%的稅收,9是指貢獻了新增就業的90%。但去年底中國結束疫情封控、走入經濟復甦的通道後,民營企業的信心並沒有得到有效恢復,甚至拖累了中國經濟整體的表現。本臺記者王允採寫了三集系列報道,以多位民營企業家的經歷來揭示中國民營經濟遭遇的困境。



【 六四34週年特別報導:接過廣場上話筒的女青年】

六四34週年之際,“白紙運動”後站出來的海外中國留學生,將首次以他們的方式紀念“六四”。其實在“白紙運動”期間,海內外大批中國女性勇敢發出反抗極權的聲音。她們對“六四”有什麼看法?她們又如何連結當年八九學運的女性領袖?


【六四34週年特別報道:拾起火把,前行】

今年的6月4日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屠殺34週年。就在去年,中國當局嚴酷的防疫"清零"政策導致"白紙運動"爆發,也標誌着中國新一代人的精神覺醒。那麼這一代年輕人是怎樣瞭解"六四"事件的?而“六四”真相又對他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是防火牆】

在天安門廣場大屠殺 34 週年前夕,自由亞洲電臺收集了中國年輕網民瞭解 1989 年 六四事件的過程和他們的看法。


【調查報道 | 中國跨性別女性的困境:買不到藥的"藥娘"】

對於中國的跨性別女性,跨性別的過程如同西天取經,一難之後又是一難。不僅價格昂貴、途徑稀少,而且路途漫長。面對不情願的醫生、繁瑣的程序和來自家庭的反對,完成跨性別診療可能長達數年時間。近幾個月以來,根據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的跨性別女性的敘述,這段路途變得更加艱難。。


【"四不青年"與"宅女上街" 中國年輕人的希望在哪裏?】

最近,中國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稱呼當代年輕人的詞彙叫"四不青年"。他們是些什麼樣的人?各自有怎樣的故事?年輕人選擇"四不"對於中國社會又意味着什麼?本臺記者凱迪的報道。


【出中國記:流亡四年的"五月花教會"如何抵達美國】

經過近四年的流亡,跨越四個國家,59名來自深圳改革宗聖道教會 (又名五月花號教會,Mayflower Church) 的基督徒於4月7日晚抵達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沃思堡機場。這個在美國救助中國受迫害基督徒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團體爲什麼選擇流亡?這四年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是如何抵達美國的?本臺記者王允的追蹤報道。


調查報道 | 女性記者因報道中國新聞而付出昂貴代價

蘇雨桐、許秀中和其他亞裔記者因報道批評中國新聞而面臨連串攻擊謾罵


【 看着新聞流着淚 那些政治抑鬱的中國青年】

對於部分海內外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懷抱著讓社會進步的理想,卻因爲當今中國政治環境,讓他們感到無力、孤獨、愧疚。本臺記者陳品潔訪問了多位政治抑鬱的年輕人,聽聽他們內心深處的聲音。


【專訪AI專家杜奕瑾:當審查大國遇上 “有問必答”的ChatGPT】

近日,美國科技公司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發中國科技界關注。但隨後有消息顯示,中國官方要求迅速對此整改,研發中的“中國版ChatGPT”如未經網信辦評估也“不得上線”。本臺記者唐家婕就此專訪了臺灣AI實驗室創始人、美國微軟公司原人工智能團隊(AI.R.)的亞太研發總監杜奕瑾,請他就當前ChatGPT在中國的發展狀況發表了看法。


【官方呼籲"理性"看待醫改 民衆爲何不買賬?】

近日,中國的武漢、大連等地接連爆發反對涉及醫保政策的"白髮抗議"運動,官方媒體則呼籲民衆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理性"看待醫保個人賬戶改革。面對官方一面打壓、一面宣傳,民衆的不滿究竟在哪裏呢?


【疫情後的中國變局:民意在嬗變】

過去三年疫情期間,中國老百姓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和跌宕起伏的政局,尤其是2022年,各種大事件接踵而至,讓人應接不暇,包括上海等地的封城、二十大上習近平連任、富士康工人抗議、白紙運動和疫情封控驟然放開等重大事件。在多年未有的社會變動中,中國民意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當下的中國社會到底意味着什麼?本臺記者王允的專題報道。


【專訪】被解聘的廈門大學教授尤盛東:我犯了忌

前廈門大學學嘉庚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尤盛東,在2018年因學生舉報發表不當言論,而遭到學校開除。不過這些日子,他並沒有放棄中國年輕人。現在落腳哈佛大學的他,接受了本臺記者陳品潔的專訪,談他對白紙運動年輕人的欽佩,也親口說出當時被廈門大學解聘的事發經過。


【武漢封城三週年】專訪李澤華

1月23日是武漢封城三週年。這場席捲全球的瘟疫至今已造成六百多萬人死亡、累計超過六億人確診,許多人的世界因爲疫情終止,也有許多人的人生因此有了大的轉折。本臺記者唐家婕採訪了疫情之初進入武漢採訪的公民記者李澤華,他在公衆眼前消失近兩年後,聽他分享疫情之初在武漢的見聞以及他"被帶走"後的人生轉折。


【 孤勇者不孤 中國反對運動面臨轉型】

中共二十大前北京四通橋上有人孤身抗議習近平獨裁的影像已經傳遍世界,也讓“孤勇者”一說在中國深入民間。中國民衆孤身犯險、抗議專制獨裁的傳統由來已久,爲什麼直到今日“孤勇者”才成爲中國民主運動的關鍵詞?孤勇者對中國民主化進程又有何意義?本臺記者王允 的專題報道。


【中國清零了無止境 “十大”政治防疫亂象】

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發使全世界措手不及,最初醫療資源不足、物資短缺成爲共同的難題。今年是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第三年,中國在防疫政策上仍與世界背道而馳。本臺梳理了動態清零政策下的十大封控亂象。


【中國極端防疫“十大”違法違規措施】

自從2020年1月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至今已近三年。在習近平的親自指揮下,中國堅持採用極端的“清零”防疫政策,造成無數的次生人道災難。法律界人士認爲,很多防疫措施不僅違反中國的憲法與法律,踐踏基本人權,同時也導致中國的法治進一步倒退。


【 習近平這十年】

中共二十大 前夕,自由亞洲電臺將推出【習近平這十年】八集特別報道。


【 RFA獨家】爲女兒掙公主牀 張強"一帶一路"上打工返鄉的惡夢

今年七月,美國國務院發佈了《2022年度人口販賣報告》,國務卿布林肯在致辭中談到強迫勞動時,特別提到在印度尼西亞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中國勞工張強的遭遇。這位普通的中國打工仔在印尼都經歷了些什麼?他目前的狀況又是如何呢?本臺記者凱迪爲此製作了獨家調查報道。


【 RFA獨家】在中國坐牢毀健康 美國公民威爾斯受難記

2014年,美國公民小尼爾森·威爾斯(Nelson Wells Jr.)第一次到中國旅遊,卻從此喪失了自由與健康,過去八年,他一直被關在重慶的一所監獄中,近來因腦部病變惡化,他提出保外就醫的申請,卻一直沒有下文。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本臺記者家傲爲此製作了獨家調查報道。


【調查報告:上海十億人數據泄漏的"中國特色"】

最近,駭客在網站上兜售號稱有十億中國公民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被認爲是來自上海市公安局。本臺對數據庫樣本進行了梳理與調查。這場可能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數據泄露是如何發生的?哪些中國居民的信息被公開?這場泄露又凸顯了什麼中國特色呢?本臺記者唐家婕的專題報道。


【 中國潤潮乍起 爲安全感、自由和做個正常人】

從四月份上海封城前後,中文社媒上興起一波討論潤出國的話題,至今綿延不絕。在對個人生活日益緊逼的國家權力面前,當代中國人除了躺平之外,似乎又多了移民這個人生選擇。具體是什麼原因驅使這麼多人想潤出去?在潤的路上,各色人等是什麼心態?他們又將如何面對潤之後的自我?本臺記者王允的專題報道。


【“愛國者”的七一與香港的“記憶之戰”】

七月一日,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的慶祝儀式及新任特首的就職典禮上,習近平宣佈“真正的民主”到來。北京高調吹捧香港繁榮盛世的語句,卻與實際數字及許多香港居民的生活脫節。曾經被承諾“五十年不變”的香港,這些年來發生了什麼改變?當街頭的抗爭不在,下一個25年,隨着香港人的離散,一場保衛香港記憶的戰爭,正在世界各地展開。本臺記者唐家婕的專題報道。


【中國常態核酸"大躍進"爲何開始降溫?】

中國政府6月28日宣佈大幅放寬入境旅客的防疫隔離限制,將入境旅客的隔離時間從之前的"14+7",調整爲"7+3"。這被視爲是對防疫政策的重大調整。其實在此之前,已有過半的中國省份調整政策,八成放寬或喊停常態核酸,多地叫停常態核酸檢測,開始出現核酸亭滯銷、採樣員供過於求。與此同時,核酸產業鏈的貪污腐敗、政府利用健康碼控制維權羣衆的事件也引發公憤。這場中國常態核酸檢測之亂暴露了什麼問題?"核酸熱"就要退潮了嗎?降溫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本臺記者唐家婕的專題報道。


【中國"軟實力" -- 集中營哈薩克族證人海外遭噤聲】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最近與中亞五國外長會晤,並對哈薩克斯坦進行了正式訪問。不過,就在中哈兩國強調深化合作之際,有當地人權組織披露,北京當局通過“軟實力”滲透,正迫使那些揭露新疆集中營的哈薩克族證人在海外噤聲。本臺記者凱迪的專題報道。


【《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開鍘 除盡新疆血棉?】

美國6月21日開始執行《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多個人權團體肯定這是推動企業承擔“人權盡職調查”(Human Rights Due Diligence)的進步舉措。對此,經營中國市場的品牌商、代工製造商會有什麼應對之道?中國又如何面對全球供應鏈反對血汗奴工的聲浪?本臺記者鄭崇生從新疆大宗出口商品棉花和抽絲剝繭入手,揭示這部法律的深層影響。


【2022 與1989:疫情封控下的中國還會發生民主運動嗎?】

因爲新冠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全國的傳播,中國政府在深圳、上海和北京等中心城市進行了大規模、長時間的嚴厲封控,引來了人們普遍的焦慮和不滿。這時恰逢6月4日 - 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33週年紀念日。當人們在紀念那場席捲全國的民主運動時,心中也徘徊着一個問題,憤懣的民衆會走上街頭抗議嗎?八九民運還會在中國重演嗎?還會有新的“六四事件”嗎?本臺記者王允的系列報道。


【疫情下封不住的洶湧民意】

武漢封城時有《方方日記》,上海封城時有什麼?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上海人應該底氣十足,因爲上海有很多人,面對更加嚴格的監控與審查機器, 用創新的方式紀錄疫情、表達不滿和提出質問。他們不只問着何時解封?何時能搶到菜?何時不用再遵守着毫無人性的防疫政策?他們還困惑着,在這場殘酷的封城儀式後,上海還會是過去那個遠比中國其他城市更加開放的上海嗎?上海又爲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本臺記者唐家婕製作的兩集特別節目《疫情下封不住的洶湧民意》。


【活在“大監獄”裏的上海人:不抑鬱都很難】

上海封城一個多月,在食物供應緊張、病患求醫無門等人道悲劇之外,嚴厲的封控措施又對民衆的精神健康造成了怎樣的衝擊呢?近期一項調查顯示,超過4成的上海居民呈現出抑鬱情緒;而求助心理熱線的人數爆增,其中絕大部分又都與疫情相關。這裏我們就不妨來聽一聽,這些上海民衆的心聲。本臺記者凱迪的報道


【網絡有記憶 勿忘鐵鏈女】

2022年1月,江蘇徐州豐縣一名女子被鐵鏈鎖在無門棚屋中的短視頻曝光。她被虐待,被多次拐賣,患有精神疾病卻有八個孩子的非人遭遇引起全網震驚。衆多網友、媒體人自發追查真相,或前往當地聲援。“我們不是旁觀者,我們僅是倖存者。”許多人站出來說出母親、女兒、姐妹和同學被綁架或完全消失的故事。社交媒體上羣情激憤,關於中國人口販賣、婦女權益、性侵、家暴、精神病患保護等問題的討論日漸深入。中國政府緊急封村,封殺網絡言論,抓捕聲援者。豐縣、徐州市和江蘇省政府先後發佈五份情況通告,自相矛盾,敲響了官方公信力崩壞的警鐘。截止3月初,在微博上,關於“鐵鏈女”排名最高的三個熱搜瀏覽量已超過100億次,不亞於官媒大力宣傳的北京冬奧會。可是,幾個月過去了,“鐵鏈女”到底是誰?她爲什麼會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她現在是否自由?這些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疾風中的新聞自由】

聯合國在二十九年前把每年的5月3日訂爲“世界新聞自由日”。諷刺的是,原訂在這一天公佈結果的“人權新聞獎”卻在一週前被主辦方香港外國記者會以“不想誤墮法網”爲由緊急叫停,再爲香港新聞自由敲響喪鐘。過去一年裏,在高壓之下,香港敢言媒體紛紛倒地。有香港新聞工作者失去自由,大批香港記者相繼失業、或轉行或移民;也有人選擇到海外重整旗鼓,繼續爲香港發聲。我們先來傾聽幾位香港新聞工作者的故事。在職業生涯的分叉路上,他們如何作出選擇?本臺記者呂熙發自倫敦系列報道的上下集。


【中國式“跨國抓捕”】

最近,一對維吾爾母女在沙特阿拉伯求救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使得中國式的“跨國抓捕”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在中國政府長臂管轄,到別的國家抓捕中國公民的案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維吾爾人。最新的案例顯示,與中國加深貿易及政治聯繫的中亞國家,正在成爲中共拘捕海外維吾爾人的幫兇。被穆斯林視爲安全聖地的沙特,如今更變成維吾爾人可能"被消失"的危險國度。本臺記者唐家婕採寫了特別節目《中國式“跨國抓捕”》。


【“中國人最沒有恐懼的7個星期”-吳仁華口述“六四”史 】

編者按:有人說,1989年中國的民主運動是中國人自共產黨上臺以來最自由、最沒有恐懼的7個星期。但人性對自由的渴望,民衆對國家的主人翁責任感,學生對共產黨政治人格的勇敢挑戰,遭遇血腥鎮壓。自此,中國陷入長久的恐懼和沉默,直到今天...... 這次民主運動以及震驚世界的“六四”事件,由於中國政府在境內對相關信息全面封殺,已經不爲當今的很多中國年輕人所瞭解。爲了還原歷史,也爲了讓這段歷史不被遺忘,本臺曾在“六四”事件三十週年時,請專門記錄這段歷史的旅美學者吳仁華按時間順序,詳細介紹從1989年4月22號開始,到6月8號這期間每天發生的大事件。由於這個敘述非常具有史料價值,本臺將吳仁華的講述重新包裝,每年在六四期間都會在社媒上推出,爲銘記這段歷史提供一個平臺。 吳仁華在1989年時,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員,全身心投入八九民運,親歷六四鎮壓。逃亡海外後,吳仁華致力於蒐集、整理八九民運和六四的史實,並出版多部專著,是這方面研究的權威之一。 1989年民主運動起始於時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 4月15號突然逝世之後。北京各大高校學生在4月17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悼念胡耀邦,並隨後提出了爭取民主、要求官員公佈財產等7項請願要求。後來,學生們轉移到中南海新華門外抗議,並在4月20日與警察發生衝突。4月21日,數萬名高校學生遊行到天安門廣場,要爲胡耀邦送行。吳仁華將從4月22日講起。


【獨家:子宮姓黨的計生悲劇】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自1970年代被確定爲基本國策以來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最初的"寧添十座墳、不添一個人"的獨生子女政策,到2021年的鼓勵生育三胎。在這期間,中國女性的子宮受到黨和政府的控制,不想要你生,就不能生;想要你生,就得生。政府的暴力計生政策造成很多悲劇,對此海內外媒體有一些報道。不過,很少受到外界關注的是中國推行的一些節育手段遠沒有成熟,就在一些婦女身上做實驗,導致她們的身體健康終身受損。本臺記者鄭崇生就此製作了兩集獨家調查報道《子宮姓黨的計生悲劇》。


【獨家揭密一帶一路 】

自2013年起,一帶一路,這個中國引以爲傲的跨國經濟帶工程,經過中國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宣傳,廣爲人知。這個被稱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的工程,被中國輿論打造得光明、繁榮、宏大,但是隱藏在背後的中國工人 的血汗和淚水,卻從沒有被中國媒體提及。近來,我們的記者獲得了獨家線索,對遠在非洲阿爾及利亞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工人進行了深入的採訪調查,工人們透露了他們 #被騙到非洲、被拖欠工資 的遭遇,以及生存環境惡劣、走投無路、回國無門 的悲慘處境;同時我們也對工人的僱傭方公司的負責人進行了採訪,他們對工人投訴的問題是如何反應的呢?下面請跟隨我們的新聞追擊,瞭解一帶一路勞工的真實命運,揭開其中不爲人知的黑幕。本臺獨家揭密一帶一路的特別節目共三集。


【中國拐賣婦女現象深層分析】

徐州豐縣鐵鏈女事件似乎擊穿了中國社會的心理底線。“鐵鏈女們”的悲慘命運引發了山呼海嘯般的民意,也映射出政府權力的麻木不仁、昏聵,以及腐敗。在民意的推動下,政府被迫針對被拐婦女推出調查和治理措施。在中國各級政府的公信力在鐵鏈女事件中消失殆盡的背景下,我們來探討一下中國拐賣婦女現象屢禁不止的深層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路徑。本臺記者王允的專題報道。


【“被拐”媳婦和兒子的自白】

徐州鐵鏈女事件爆發後,引發全世界對中國女性生存狀況的密切關注。現居美國的油管博主洛奇也公開談論起自己的身世。他說自己的母親也是來自雲南的被拐婦女。洛奇的母親張如蘭已於多年前與丈夫離婚,現在在溫州一家眼鏡廠打工。在“三八婦女節”到來的前夕,本臺記者唐家婕與張如蘭進行了長談,她的悲慘經歷讓我們看到,“鐵鏈女”在中國並不少見。本臺記者唐家婕爲此製作了三集特別節目。


【BNO簽證一週年】

2021年1月31日,英國政府啓動BNO簽證申請,容許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香港人,申請到英國工作和生活,並提供入籍途徑。計劃啓動首8個月,近9萬港人申請,成千上萬港人舉家漂洋過海,在萬里之外“尋找烏托邦”。在BNO計劃啓動週年,本臺推出系列報道,傾聽這些移居英國港人背後的不同故事。


【習近平的利維坦怪獸虎視眈眈下,中國向何處去?】

利維坦是《聖經》裏的怪獸,被西方政治學者用來指代政府的權力。近一年來,中國政府延續習近平掌權之後的一系列做法,在經濟、教育、文化等社會多個層面將政府的控制推向極致,讓人感到一頭權力的利維坦怪獸正在虎視眈眈。那麼習近平到底想幹什麼?在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這是縈繞在很多人心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本臺記者王允三集專題報道。


【恆大債務危機】

恆大過去一個月的違約危機,不但爲中港股市帶來恐慌性拋售,事件更震撼了環球金融市場,引起全球監管機構關注。當全世界注視恆大是否會演變成中國版“雷曼時刻”之際,北京當局將如何按自己所謂的“市場規律”,處理恆大危機?這起事件又對香港離岸債券市場,甚至整個中國投資環境帶來了哪些深遠影響?


【支聯會堅持“抗戰”32年終走入歷史】

2021年9月25日,“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舉行特別會員大會,並通過解散決議。2021年9月16日晚上10點,香港支聯會應警務處處長的要求,移除包括網站、臉書、推特、YouTube等電子平臺的訊息。因應1989年“六四天安事件”成立的支聯會走入了歷史。過去32年,支聯會一直堅持五大綱領,即要求“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並組織海外華人世界每年最大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


【中國女性的婚育選擇】

最近,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影響女性的政策,包括“離婚冷靜期”、允許生三孩等等。這使得人們對了解中國女性生活的現狀有了興趣。經過一番調查我們發現,中國的房產市場近些年湧現出了一批新買主: 年輕的單身女性。這羣在獨生子女世代長成的女孩,正在解鎖傳統的將“婚姻”與“房產”捆綁在一起的觀念,她們更傾向把擁有房產視作實現個人自主及獨立的象徵。同時,學者也發現,一些不符合中國社會實情的政策與法律,迫使這羣女性在性別不平等的環境下尋求生路。本臺記者唐家婕製作的專題節目。



【709六週年】

2021年7月9日是709大抓捕六週年。六年過去,中國大陸知名的維權律師不是被拘禁就是被噤聲,即便坐完牢出來也繼續被監控,再不能過回正常人生活。


【建黨百年特別報道】

中共成立一百年,在中國建政也已經七十多年,將中國變成世界公認的極權國家,而美國、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則將中國視爲是對他們的國家安全的最大的威脅之一。其實中共在建政之前,多次在他們的官方媒體上,發表支持民主的言論,但是中共後來的執政實踐卻是和這些言論背道而馳。他們都說了什麼?後來的執政實踐有什麼不同?中共危急存亡的時間點是什麼?


【網絡科技監管的是與非】

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過去靠着官方打造的無國際競爭者的壟斷環境,走過野蠻生長爆發期。但是最近好日子到頭,有34家互聯網企業在監管機構要求下,公開簽署自我排查同意書,配合官方“刮自己的骨頭”,承諾反壟斷。中國互聯網企業是怎麼成爲官方眼中的壟斷獨角獸的?中國的反壟斷和西方的反壟斷有何不同?本臺記者鄭崇生特別製作了專題節目《網絡科技監管的是與非》,共兩集。


【雖經風雨依舊昂揚 西藏文化不屈的七十年】

5月23日是中國政府所謂的“和平解放西藏”七十年紀念日。在很多藏人看來,七十年前中國政府進駐西藏,並不是解放,相反卻帶來了壓迫和文化的危機。儘管如此,雖然歷經長期的打壓,西藏文化仍然在世界範圍內煥發着強大的生命力。本臺記者王允對西藏文化七十年回顧的系列報道。



【茉莉花革命】

今年是北非突尼斯、埃及等國家發生反政府抗議示威最後導致政權倒臺的茉莉花革命十週年。這場革命也蔓延到了中國,2011年初中國網絡上出現了呼籲民衆到城市中心聚集、敦促中國政府改革的網絡發帖,更導致警方對民主人士的大規模鎮壓。雖然不少人認爲所謂的中國茉莉花革命並沒有真正發生,但十年後回首,這場革命的火種似乎仍在延燒。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王允的專題報道。


【安徽霍山強徵大片農田 村民遭集體逼遷】

多位知情人士向本臺透露,去年八月,正值中國地方經濟從新冠疫情中逐漸復甦之時,安徽省霍山縣衡山鎮政府未經上級審批,強徵了當地三個村、八個村民組的近千畝良田,並在逼遷後拆除了村民的原住房。但令人不解的是,政府對徵地用途一直三緘其口,而這些地塊如今仍是一片荒蕪。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家傲採寫了兩集專題報道。



【揭密拜登的中國政策幕僚】

美國新政府上臺,拜登的對華政策團隊也陸續就位。這個團隊集合了新生代的中國通、民主黨鷹派的外交智囊以及曾嘗試與中國“接觸”卻大失所望的理想主義者。他們不再期望中國會從內部發生改變,而是重新強調團結盟友、達成“力量的平衡”來對抗中國。由於外界對這個將會爲美中關係帶來深遠影響的團隊的很多成員知之甚少,本臺記者唐家婕採寫了兩集專題報道《揭密拜登的對華政策幕僚》。


【自由亞洲電臺年度十大新聞票選】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國吹哨人李文亮去世 26%; 香港實施國安法,民主派人士遭大抓捕 24%; 李克強稱六億人月收入僅一千人民幣,中國宣佈全面脫貧奔小康 11%; 美中互相關閉總領館,美國務卿蓬佩奧對華政策演講9%; 拜登宣佈當選美國總統,美中前景受矚目8%; 紅二代任志強被判刑十八年,中共對中國民企老闆開刀6%; 蔡英文連任臺灣總統,美臺關係升溫,兩岸關係緊張 6%; 內蒙教育全面去母語化,引發大規模抗議4%; 美中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美中脫鉤事件不斷3%; 中印邊界爆發流血衝突3%


【中國人權女俠】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臺之後,當局嚴厲管控和打壓社會輿論。在這風聲鶴唳的年代,仍有許多維權人士以無懼之心爲中國的自由與人權奮鬥,這其中就不乏令人敬佩的女中豪傑。本臺記者陳品潔就此製作了"中國人權女俠”專題節目。


【廈門聚會案 週年回顧】

2019年12月份發生的“廈門聚會案”(或稱“1226大抓捕”)曾經震驚世人,使得中國本已幾乎消失殆盡的公民社會面臨更加肅殺的氣氛。轉眼一年已經過去,近二十位人權律師和維權人士在這一年中被長期噤聲、騷擾、傳喚、羈押、甚至批捕。這個事件被視爲是“709”事件之後對中國公民運動最大規模的羣體性迫害。這場聚會到底發生了什麼?爲何引發中國當局在福建、山東、北京、河北、四川、浙江等地展開聲勢浩大的跨省抓捕?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薛小山的專題報道,共四集。


【中國少數民族脫貧 】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收官之年,而“老、少、邊、窮”地區,一直以來是官方扶貧工作的重點區域。本臺鄭崇生的專題報道,共四集。


【朝鮮戰爭】

今年恰逢朝鮮戰爭70週年,10月25日是中國官方所定的“抗美援朝紀念日”。中國官媒從去年就開始,鋪天蓋地地渲染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所取得的勝利。但中國所謂的勝利是一種什麼勝利?中國真的贏了嗎?本臺記者王允的專題報道。


【山東合村並居的噩夢】

今年以來,山東的"合村並居"政策在齊魯大地浩浩蕩蕩地開始實施,要在今年內拆遷全省兩成、也就是一萬四千多個村子。除了威逼利誘的老手段,"先拆後建"更引發民怨。本臺記者唐家婕採寫了三集系列報道《山東合村並居的噩夢》


【中印衝突不斷 龍象何以共舞?】

發生在六月中旬的中印邊境衝突,讓雙方傷亡慘重,把世界的目光陡然從新冠疫情拉到中印交界處的那條漫長國境線上。最新發展是雙方軍隊已經向後撤退,但是這場衝突是否完全畫上句號還難說。今年正值中印建交七十週年,這場邊境衝突是否意味着中印兩國關係的重大轉變?在中美關係日趨惡化的背景下,中印關係又是否會給世界帶來新的變數?本臺記者王允的專題報道


【越南政改真相探祕 越共與中共有何不同?】

中國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失責已招致國際社會的譴責。疫情初期中國政府隱瞞和拖延疫情,但在中國現有的體制下,民衆難以向政府追責。於是,近來在中文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着越南進行政治改革的消息,體現出中國人對越南民主化的期待和嚮往。同樣是共產黨主政的國家,越南的政治改革是否真的走到了中國的前面?本臺記者王允的專題報道,共三集。


【中國信息控制伸向海外】

“中國式監控”正邁向全球化。一份英國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正將中國的信息通信產業輸出海外,包括委內瑞拉與津巴布韋都進口了中國監控與審查的科技,一方面讓中國換取所需經濟資源如石油,另一方面,中國官方色彩濃厚的相關企業,也藉着數據庫的擴大,技術迅速進步。中國除了將中國式監控技術和模式出口到其他國家之外,還通過在海外社媒上製造扭曲的新聞,試圖控制國際輿論。本臺記者鄭崇生所做的《中國信息控制伸向海外》特別報道。共二集。


【法輪功的20年】

1999年7月20日,中國政府突然宣佈全面取締法輪功,並隨之展開了對這個民間氣功修煉團體的全面打壓。20年之後,法輪功在中國大陸雖然難見蹤跡,但卻並未真正消失。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和家傲製作了三集特別節目《法輪功的20年》,介紹這一團體是如何反抗中國的打壓,並在海外發展壯大。


【大饑荒:糧食戰爭下的農民悲歌】

1958年至1962年,發生在中國的大饑荒,有上千萬的人口餓死,其中絕大多數是農民。在這場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災難過去60週年之際,本臺記者王允依據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民間口述史,採寫了系列報道《大饑荒:糧食戰爭下的農民悲歌》。共三集。


【我的六四】

六四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由於中國政府的信息封鎖,中國大陸年輕一代對當時發生的事情知之甚少。爲了彌補這個缺陷,也爲了蒐集和保存口述歷史,本臺將從現在到六月這段時間,不定期地播出系列報道《我的六四》,請八九民運和六四的普通參與者講述他們鮮爲人知的經歷。如果您也是當年的參與者之一,也願意和大家分享您的故事,請聯繫本臺。本臺的電子信箱是fankui@rfa.org.


【中越戰爭四十年】

今年是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四十週年,戰爭始於1979年2月17日,終止於當年的3月16日。這場不到一個月的區域戰爭曾改變了世界冷戰格局,但在今天中越兩國的官方媒體上卻鮮有提及,大量戰爭真相仍然被掩蓋。本臺記者王允製作了有關這場戰爭的三篇連續報道。


【揭祕中國銳實力】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從2012年主政以來,摒棄了其前任長期奉行的“韜光養晦”策略,不斷擴大在海外的影響和滲透。本臺記者林坪製作此係列特別節目,以世界不同地域爲關注焦點,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討論分析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和滲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