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持续恶化了几年的美中关系仍没有缓解的势头。不仅如此,更多的迹象表明,两国的对立,甚至对抗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7月13号,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与东盟外长视频会议上公开拒绝中国在南海提出的非法海洋主权声索。布林肯强调,面对中国的威胁,美国与相关东南亚国家站在一起。
7月9号,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7月6号据《中国日报》报道,超过500名中国理工科研究生的赴美留学签证被拒签。中国政府对此表示不满并敦促美方纠正错误。
今年恰逢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50周年。中国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高调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基辛格表示,美中需要以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模式尽快展开对话,而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致辞时把美中紧张的局势全归咎于美方。王岐山还批评美国正在操弄意识形态分歧。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决定论”可以休矣。文章提到,关于中美关系,在很多中国人中流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断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招致美国的全面打压,美国千方百计不想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另有一些人认为,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可以防止两国关系的根本恶化。尽管这两种看法大相径庭,但都属于“经济决定论”。然而,文章认为,第一种观点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间的迅猛发展,正是在美国建立和领导下的国际秩序框架内以及美国历届政府奉行的对华“接触”政策前提下得以实现的。如果没有尼克松访华开启的中美缓和,中国就不会有后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
至于后一种看法,则无法解释当前中美博弈从经贸领域向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扩散并日益升级的现实。
美中两国日益凸显的矛盾其根源到底在哪儿?这一矛盾能否调和?在这次的“周嘉有话说”栏目里,我和周孝正教授就来聊聊这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