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系列報道前言】- 戰火與重生:走過俄軍肆虐的基輔與布查
俄烏戰爭進入第8個月,仍是全球矚目、左右國際局勢的戰爭。九月底、十月初,在入冬前,自由亞洲電臺在臺灣的合作者《報導者》團隊前進烏克蘭。戰火依然在烏克蘭展開:全國四成電力設施被摧毀、450萬人無電可用,基輔市政府準備了疏散三百萬人的備案,俄羅斯一天之內發動75起全境空襲,人員持續傷亡。戰火下的烏克蘭,離散的不只是親人朋友,大片森林、土地、建築被嚴重損毀,新墳不斷冒出,被佔領處也佈滿詭雷。
採訪團隊前進基輔、布查,看到戰爭之下的人類處境。在檢查哨、水泥塊、反坦克裝置之間,人們試著冷靜如常地工作與生活;但這個“日常”並不尋常,空襲警報一響,大家又得老練躲入各處防空洞。許多市民仍努力留在自己的家園,試著處變不驚奮戰下去。
但8個月的戰爭已改變了每個烏克蘭人的生命。
我們走進俄軍曾經佔領的村莊與學校,在倖存者的帶路下,我們見證了這場戰爭的殘暴:隨意被棄置的烏克蘭人屍體,以及俄軍倉亂丟下的坦克與軍糧。在大量訪談中,我們試著拚湊俄軍侵入過程的細節,那些被當做人肉盾牌的365位烏克蘭人,被狹持關在地下室的28天內,發生了什麼?
我們同時在全面抵抗的烏克蘭人臉上,看見對抗侵略的決心,毅力和冷靜。
我們見證了,被俘虜的軍醫與神父,在布查這個充滿殺戮的城市裡,支撐起人們的精神狀態;市民計劃在百人塚旁打造戰爭紀念館;酒吧的老闆在宵禁政策下有限的夜晚時間,陪伴市民療傷並協助軍隊募集資源;火車司機員把車廂改建成無家可歸者的暫時收容所。
《報導者》也專訪軍醫院裡的傷兵、民間推動改革的NGO、正在國防部內設立反貪組織再造的官員,以及國土防衛隊基輔軍團的總指揮官,一一理解數位應用、軍民協作、由下而上的多中心化運作,如何影響了作戰方式,並形塑一支與衆不同的軍隊,讓全烏克蘭不分軍民,共同抵禦入侵,並多次成功反攻,擊退軍力規模世界第二的俄軍。
俄羅斯8年來的滲透、鯨吞蠶食,沒有阻礙烏克蘭人們追求自由、自主與和平的意念。在破敗的牆壁寫下“勇敢,然後重建”的他們,持續努力生存、抵抗,開始重建家園,希望看到戰勝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