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党们十年如一日按部就班、排队等着入选第三梯队,唯有习近平一步就跨了进去。八十年代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干局,是习近平抢先闯入中共第三梯队候选人的通行证。青干局特殊对待习近平,成为习太子脚下的权力捷径。
青干局的使命
青干局全称"青年干部局",是中组部直属机构,执行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的"干部四化"政策,负责中共第三梯队千人选拔工作,专为各省部直辖市领导班子选择青年干部,"权力之大被称为'第二中组部'"。 (《敬祭李锐》p.358吕月:"习近平与李锐")
青干局创始人、局长李锐不仅是个有见识的中共官员,而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不留后路,执行中共任选干部新政策不留余地,权力加上魄力,这个中共选拔新干部的第一把手动静可就大了。1982年9月他刚一上任中组部副部长,就在中共十二大小组会上以《选拔中青年干部问题》为题发言,并在各省、市组织的工作会议上做一些系列有关中共干部"四化"、选拔中青年干部、组建中共第三梯队等话题的发言。当年的12月,他起草了人民日报社论"启用一代新人"。 (电子版《李锐口述往事》,"李锐大事年表")
青干局派员下去选拔第三梯队的具体标准,也是李锐亲自制定的。为了革除官员委任制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陋习,青干局内部也努力开拓相关知识结构来协助选拔,在李锐启迪、审定下,一套来自《史记》、《后汉书》、诸子散文等古代典籍的各种"封建""反动"人物小传的参考资料,如汪精卫小传、曹操评介、嵇康评介、司马迁评李斯以及唐太宗李世民谈诸臣、范滂传等,一时间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登堂入室,青干局各考察组人皆有份,令人耳目一新。 (《敬祭李锐》p108-109崔武年"李锐和'第三梯队'建设")这样的气象,虽然据说不过昙花一现,在中共人事部门也是前所未有。
可以这么说,1980年代中共选拔干部政策的大翻盘,邓小平是政策制定者,具体执行人则是李锐。
而关于习近平的升迁之路,我们看到的时间表是这样的:1982年3月,李锐授命组建中组部的青干局并任局长。同一年同月,习近平离开北京,下放河北正定县做县委副书记。
这个巧合是偶然的吗?李锐之掌管中共干部任用选拔事务,与习近平没有任何直接关系。李锐也确实不认识习近平,他那时连习近平的名字都搞不大清楚,李锐的权力怎么与习近平的晋升发生关系呢?
习仲勋是青干局与习近平之间的桥梁

解答这个问题十分简单,这就是,李锐与习近平之父习仲勋(1913-2002)交往甚深。关于这一点,李锐先生在其晚年并不讳言,北明本人就是他们之间亲密关系的见证人之一。 2011年4月24日,记者随同友人一起去到李锐北京居所拜访他,谈话期间碰巧他府上有信送来,是中共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炎黄春秋》杂志编委之一魏久明先生派人送的。信封里装的一篇打印好文章,文章署名林牧,标题是“习仲勋披露胡耀邦下台先后的内幕”。李锐介绍此文产生的背景时,对在座的我们说:中共元老们“开胡耀邦生活会的时候,习仲勋去得很晚,预先没有通知他,他进去发现是这样一个会,他大发脾气,发了脾气。”
李锐显然对习仲勋反对整治胡耀邦持明确的赞赏态度。李锐接着就谈及习仲勋与他的关系和他对习仲勋的评价,他当时的原话是:“我跟习仲勋的关系是很深的,很深。他无话不谈,跟我,习仲勋。 ” 这个说法与北明在胡佛研究所查阅的李锐日记所显示的情况相吻合。日记显示,习仲勋与李锐交往甚密,经常往来,沟通甚好。
习仲勋与李锐有共同的政治理念,他们都是胡耀邦的支持者,是六四天安門屠杀的反对者。这种共同的理念是他们关系的基础。李锐对习仲勋的评价相当高,他的口头夸赞语是:"习仲勋是很了不起的。"他说此话时的肢体语言也一样:竪起大拇指。(更多請見:RFA独家采集首次公布:薄习两代人:李锐宅中对谈录(下))
我们不能忘记,习仲勋复出后不久就安排工农兵学员毕业后的习近平进入国务院办公厅和军委办公厅,为其好友耿飙做秘书。这等于给习近平未来升迁上了人事保险。既然如此,时逢中共大裁军之年,而与他无话不谈的知交李锐到组织部门,为选拔青年干部而组建青干局并任局长,习仲勋为习近平的前途着想,能错过这个机会吗?
坊间传闻,习近平主动提出下放,是因为意识到了基于自己的家庭,下放有利于升迁。这种泛泛的揣测,如果放在习仲勋之好友李锐创建青干局并全权掌管青干局的背景上,就有了基础,更据信服力。确实,根据纽约时报2012年的报道,习近平是"在其父亲习仲勋的帮助下,选择了离北京相对较近的河北正定县"。 (纽约时报中文网2012年10月1日IAN JOHNSON"习近平在正定当县委副书记的日子" )
虽然下放,但守住近水楼台,启用内部得力人脉,这是习仲勋为人之父的苦心,他成了习近平与李锐之间的桥梁;虽然变更职场,但不再是反动狗崽子,而拥有了一个护身符,这是习近平为人之子的依靠,是习近平从基层进入高层的通衢。
果然,青干局破例考察了习近平。
青干局特殊考察习近平

1983年秋,陈云钦点并得李锐信任的青干局第一批局员阎淮,赴华北地区考核省部级干部第三梯队。首站河北石家庄,次站山西太原,第三站是内蒙呼和浩特。但是阎淮在石家庄考察结束后,没有登上赴山西的列车,而是乘河北省委的小轿车,从石家庄直接去了距离不远的正定县。此去目的只为考察一个人,这个人正是习近平。
执行这项特殊考察任务,并非是阎淮自作主张,乃是时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主管青干局的李锐的直接指示。李锐是在阎淮离开北京赴华北之前交代他的。
以阎淮的感受,当时他就对李锐说,这项考察是三特殊考察:"去一个特殊的地方,了解一个特殊的人物,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 (明鏡2016年10月13日明鏡專訪閻淮:"考察習近平的人(2)")
阎淮奉命考察的正式名单上,有后来晋升为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张德江(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十一届国务院副总理、国安委副主席2012-2018)、李长春(十六、十七届中共政治局常委)、吴仪(十六届中共政治局委员、外经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李铁映(太子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1987-2002,中国社科院院长)等。他们都没有三级跳远式的调动历史,相对于他们,习近平为镀金而空投下派的性质显而易见,上方对他的特别关照也引人注目。海外评论家对这个“三特殊”有更仔细的诠释:
一,正规考察是地方推荐,习近平并不在省里推荐的名单上,他是由上级指名道姓插队加入的;
二,正规考察是选拔长期地方工作成绩突出者,而习近平的官方履历显示他下放时间不到两年,升为县委书记不到三个月,而据考察人阎淮说,习近平下放只有半年。
三,青干局通常只考察省部后备优秀干部。但按照官方履历,习近平那时即便是县委书记,也不够级别;而据考察人阎淮说,习近平那时并不是县委书记。(《敬祭李銳》p358 呂月"習近平與李銳";明鏡2016年10月13日專訪閻淮:考察習近平的人(2) (3) )
(自由亚洲电台中文部版权所有,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