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于阳春三月的反性别歧视NGO益仁平女权五杰捉放事件,在造成轰动国际效应之后,夹带着把习近平政府今年以来严酷打压中国大陆涉外NGO的一连串大动作,推上政治舞台。
中国大陆知名作家、公共知识分子,海外畅销书和大陆禁书《历史的先声》作者笑蜀,在女权五杰取保候审后在BBC网站上的标题为《益仁平之劫是中国民间公益之劫》的评论,毫不隐讳地点出了所谓的“益仁平国际背景原罪”招致“灭顶之灾”的4月29日同一天,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头版推出另一篇同类主题力作——《传知行案标志中国仇外思维抬头》。文章开宗明义指出:“对公民社会的大规模镇压,是近年中国时局的鲜明特点。”更进一步的,笑蜀于一星期后的5月7日在伦敦《金融时报》中文网头版刊登标题为《传知行案与违宪的公权力》一文,文章的主题,是本次专访的敲门砖——
“近日出台或即将出台的两部新法规,因其对公民社会极不友善而颇受争议。一部是4月1日生效的新版《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一部是刚刚公布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二稿。”
上述习近平政府的所谓“即将出台的”第二部法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在上周与北京国际NGO益仁平负责人陆军对话中,受访者不无悲观的有所提及。此法规在海内外舆论界再一次招致广泛诟病——被形象地比喻为NGO在中国“遭遇的严冬”。
笑蜀在伦敦《金融时报》的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具体分析了这部即将出台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2014年5月至7月,国安委在全国范围调查在华境外NGO…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去年年底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一稿即规定境外NGO一律不得在华设立分支机构。因舆论反弹太大,草案二稿不得不有所调整,才开了个特许的小口子,即国务院特批的不受此限。境外非政府组织分支机构遭封杀的同时,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机构,也是严防死守。不仅一律实行审批制,而且以同样属于国家机器性质的公安机关而非中性的民政部门为登记注册单位。不仅公安机关每年年检,而且国家安全、外交外事、财政、金融监督管理、海关、税务、外国专家等部门,也都有权监管。不得自行招聘义工,不得发展和变相发展会员,不得在中国境内募款和接受资助……此类限制性措施更是充斥全篇。相信多数境外非政府组织会望而却步,中国民间公益与国际公民社会长达二十多年的对等合作,将难以为继。
让我们开始与目前人在台北的笑蜀先生对话。
维基百科笑蜀词条——笑蜀,中国大陆知名作家、公共知识分子。原名陈敏,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曾任《中国改革》编辑,《南方周末》评论员。中国新公民运动主要参与者及理论与宣传方面的主要贡献者之一。1962年,笑蜀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1980年到1984年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中共党史。1984年到2002年在武汉医学院任教。六四事件后曾被“双清双查”,历时一年。其后6年被取消授课资格,只领基本工资,直到1996年才重返课堂。1999年,笑蜀的作品《历史的先声》和《刘文彩真相》出版,旋即被查禁。2002年到2005年任北京的《中国改革》杂志执行主编…2005年,笑蜀离开北京市到广东就职《南方周末》高级评论员,2011年3月,笑蜀被逐出《南方周末》…笑蜀是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中国新公民运动理论的主要贡献者…2013年7月16日许志永被当局刑拘,笑蜀与王功权、茅于轼、何三畏、杨子立发起公开信《许志永事件之公民社会呼吁书》要求当局释放许志永和其他被捕公民活动人士…2013年底笑蜀出游台湾,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做访问学者,201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
回到与中国大陆知名作家、公共知识分子笑蜀对话的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