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对话广东劳维律师事务所所长,中国劳资集体谈判框架设计师段毅博士。
2003年3月11日《南方都市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段毅博士的经历,标题为《平民律师段毅》。摘要如下:
2005年,段毅在深圳组建广东劳维律师事务所,这个事务所被称为中国首家专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律师事务所。随后,段毅一头扎进小人物堆里,决定为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流水线上的技工、超市里的售货员、矿山上的尘肺病人当律师。
从某种程度来说,早已功成名就的段毅选择了一条最不容易走的路。他说,这些年为工人流下的眼泪比一杯水还多。2011年11月13日,深圳冠星精密表链厂的一间办公室里,气氛紧张。技术员唐瑞凤终于有机会代表工友坐上了谈判桌。对面端坐的是他们的老板…这是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大家已经停工几天了,能不能取得最后胜利,全靠这场谈判。在段毅的帮助下,没有任何官方介入,冠星厂谈判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并取得了成功,这是全国首例。
段毅几乎看见了“集体谈判”在中国的未来,内心受到了极大鼓舞的他激动地对工人代表们道:“你们创造了历史。”这几年,段毅几乎逢人就讲冠星厂的故事。这是中国“集体谈判”的标本。然而集体谈判在中国推广的难度很大。政治生态不好,局面复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段毅倒也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哥就喜欢啃硬骨头,没有什么拦得住我。”……段毅在劳工领域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影响。2012年7月,他跑去看望在新西兰留学的儿子,结果却在一辆旅游大巴上发生了车祸,撞断了8根肋骨。闻讯后,来自北京、香港的多名专家不约而同漂洋过海飞去看他。他们关切地握着他的手道:“老段啊,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否则中国的集体谈判将倒退至少20年。”
进入《不同的声音》与广东劳维律师事务所创办人段毅博士的对话第二集。
冠星集体谈判样板模式之前后,段毅律师和他的劳维所以高密集度实践了一系列在国内外拥有知名度的劳资集体谈判,诸如深圳比亚迪,南海本田,广州大学城环卫女工,以及当下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因维权罢工获刑的数位工友的刑事辩护。在此期间,劳资集体谈判模式(或框架),因其可持续性发展的成功的实践检验,从2010年前后,就开始引起广东省政府立法部门的注意。2013年10月21日《南方工报》报道:
10月11日,广东省人大网发布了《广东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社会各界对《意见稿》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期待,尤其是有关“停工”的规定,得到了广泛认可。
《不同的声音》了解到,海外主流媒体对此官方与民间的良性立法互动,持续予以关注。诸如——本台劳工通讯主持人,著名工运领袖韩东方先生的“中国劳工通讯”于2010年九月二十二日,也就是上述条例于同年7月首次以《廣東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和《集體協商條例》为暂定名的立法草案公诸于世之后,发文正面评价,标题为《支持廣東省立法確立企業集體協商制度,爭取勞、資、政府“三贏”》;(此条例草案在被称之为“千呼万唤始出来”后的今年下半年,据传进入广东省人大最后审议定夺阶段)香港《南华早报》今年7月7日在题为《广东劳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被视为中国样板》的报道中称:2013年8月,49岁的孟晗(也就是段毅访谈第一集“序曲”中“嘶哑的嗓音”的缘由——段律师是孟晗工友的辩护律师)和11名其他医院保安打出横幅,并爬上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楼三楼平台,请求与资方协商公平薪酬方案。但这种激烈的抗议行动宣告失败。孟晗及其他抗议者最高被判处9个月有期徒刑。孟晗在6月份获释,目前处于无业状态。
孟晗说,他别无选择:当时他受雇于一家中介机构,以合同工的身份在医院工作。与其他保安不同,孟晗2010年开始上班时的月薪仅有1100元,比直接受雇于医院的同事少1200元左右。医院给他上社保,但也比其他保安少400元左右。他说:“这不公平,干一样的活,工资却比人家少。” 据报道,孟晗请求医院在薪水和待遇上一视同仁,但几年下来没有成功。孟晗说,广东省政府一项旨在建立劳资集体协商机制的草案将使他受益。 报道称,《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定于7月进行最后审议。学术界和劳动者维权活动人士说,新规将在很大程度上终结辛酸漫长的劳动者抗争并将在中国各地提升劳动者权利……
进入与广东劳维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中国大陆劳资集体谈判框架设计师段毅博士长篇访谈的第二集下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