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进入本周节目的这位“2017年中南海第二位自杀者”,就访民而言,和胡青妹的情况大相径庭。
早在10年前甚至更久,她的名字就已经蜚声于河南省会郑州的大街小巷,拥有不少耸人听闻的“名号”和“桂冠”——“亿万富婆沦为排队党”“ 香港富婆落难郑州当保姆”等等等等。
以上这些耸动大标题可以出自上至新华网人民网等顶级喉舌媒体;同时也见报于坚决反共的香港《苹果日报》。
不同的:这两家媒体的源于相同新闻线索的报道中,出现了新闻主体上的重大矛盾:在记者在报道中并无注明使用化名的前提下,事件男主人翁的姓名显示出不同。
而相同的呢?仅从大标题来看,这两家各自信奉不同意识形态的主流媒体,几乎都是以近似煽情的“笔法”,把韩素华女士的不幸遭遇,作为重大娱乐性社会新闻分类,进而见诸报端。
现在摘要朗读分属于两条战线的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
【新华网】『港澳频道』 2009年2月19日:郑州市桐柏路与西站路交叉口朱屯村一家住户内,56岁的韩素华在厨房、客厅不停地忙活着。除了主人闫先生,邻居几乎无人知道韩素华是香港人。大家更想不到,她曾是一个资产至少2000万元的香港女老板。
韩素华原为上海人,1953年出生,后在深圳和香港做生意、开公司,成为香港永久居民。1985年5月,韩素华在河南人赵素华的带领下,来郑州考察市场。后经赵素华介绍认识了与赵素华曾同为郑州第一服装厂的职工“王平”,那是韩素华第一次跟王平见面。此后,韩素华在郑州的生意,很多都委托王平帮忙…经过一段时间,王平也正式向韩素华求婚…1990年,韩素华转行,改做外贸…1994年,她又在开封县投资2000万元建了个酒厂,她任法人代表和董事长。此时,韩素华在香港还有两个自己的公司。因为公司业务多,她就把开封的酒厂交给丈夫王平管理…1998年,韩素华在开封的酒厂破产,当时王平任酒厂的总经理…由于巨大的投资收不回来,资金链崩断,韩素华在香港的公司也出现资金短缺,最后破产…韩素华背上400多万元的债务。2000年,韩素华卖掉香港的房产…2006年3月初,韩素华来到郑州,与王平住在一起。两个星期后,王平与韩素华商量,能不能离婚。自此之后,两人便经常争吵…2006年7月10日上午,两人来到郑州市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2008年9月,韩素华被赶出家门…2008年年底,韩素华被郑州市救助中心收留。2008年12月27日,韩素华被郑州市民政局安排到老年公寓居住。
该怎样为自己讨回公道?2008年11月,她以“违法的行政行为,铸成了我的离婚”为由,将郑州市民政局告到法院。
从一个身家数千万的女老板,变成给人做保姆的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很大震动,众多读者纷纷对昔日“富婆”韩素华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还有读者要免费为韩素华打这场官司。
【苹果日报】《遭狠夫吞产 再强行离婚 亿万富婆沦为排队党》2012年5月4日
曾坐拥亿元身家的香港富婆遇上负心汉,狠夫不但涉嫌收买内地民政局官员开出离婚证明,将她全部资产转移,再赶她出家门。港妇一夜间一无所有,沦落内地做保母和排队党,但她坚持不断到北京上访,「就算死喺中南海门口,我都要上访」。
上海出世的韩素华,父母50年代初移居香港后一直从事纺织生意;70年代中期以团聚名义申请来港后,她一直打理家族生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韩妇将製衣厂搬到深圳,算是第一批北上投资的港商。1985年深圳的製衣厂走上轨道后,她便到河南开封及郑州开酿酒厂,此时身家已多达5,000万港元。
韩妇商场成功,但婚姻失败。她在河南郑州结识当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世平…89年两人在郑州结婚,然后申请丈夫移民香港;婚后王世平专心帮妻子打理郑州生意。
06年韩妇结束香港所有生意,卖了香港的住所,又出让深圳製衣厂同酒厂部份股份,筹集了近8,000万港元现金,准备到郑州投资房地产。
岂料同年7月,丈夫要求「假离婚」,说让他与前妻所生的女儿可以用赴港照顾父亲名义,申请来港定居,但被韩素华拒绝。一个月后,丈夫竟出示一本两人的离婚证,韩一怒之下将结婚证撕毁: 此时,王更不顾17年夫妻之情,将她赶出家门,她此时才惊觉所有家产已被人转移,身无分文的她惟有寄宿当地老人中心,为了生活被迫当上保母和排队党。
翌年6月,韩素华以郑州市民政局违例为其办离婚证告上法院,但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半年后,她展开长达三年的北京上访之路……
后雷洋时代的救亡图存,《不同的声音》韩素华自杀事件的观察点是:揭黑不彰,凶徒不明,诉讼不理,民政不清,求死不得,求生不易。
是什么样可怕的前因后果,是怎么样累积的深仇大恨,让这么一位自由世界的公民,一国两制的永久受益者,选择在这么一个后雷洋时代法治沦丧的警察国家独裁首都,一次又一次地以一种非常固执的中国特色死谏,毫无疑问下策中的下策,甚至以一种近乎荒蛮的黑监狱纵火方式,去渴求一个已经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的正义的实现?
暂时,无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