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大国攻略:李登辉建立“明德小组” 美日台安保情报网

0:00 / 0:00

蔡英文总统即将在五月二十日就职,回顾台湾从1996年举行第一次直选总统至今,已经有三次政党轮替。历任总统在台湾逐步深化民主,同时都面对艰困的外交处境。回首第一任民选总统李登辉时期的外交工作,曾在李登辉任内参与美日台最高层级安保情报网“明德小组”的杨六生表示,“李登辉对台湾最大的贡献,第一个他确立了台湾主体性,团结台湾的人心,他利用各种场合宣导台湾主体性。”

杨六生: 李登辉确立了台湾主体性

李登辉因应台海紧张局势,在1996年与美日建立“明德小组”,定位为危机处理小组。图为李登辉在2012年总统大选投票前夕,为当时的民进党总统侯选人蔡英文站台。(法新社)
李登辉因应台海紧张局势,在1996年与美日建立“明德小组”,定位为危机处理小组。图为李登辉在2012年总统大选投票前夕,为当时的民进党总统侯选人蔡英文站台。(法新社)

杨六生说:“在李登辉当总统之前,大部分台湾人都还认为中国大陆是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形成台湾自己的意识,所以李登辉花了很多心力在确立台湾的主体性,使全民的向心力有一个新的方向。”

他说:“第二个我觉得李登辉对台湾最大的贡献是确立了台湾未来,从他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执行的政策就是拉拢美日一起来对付中共,换句话讲就是我们借用日本的影响力来软化美国对我们的态度。回头再看过去的30年、40年,台湾其实在国际情势上非常不利,我们政府一再讲美国没有跟中共讨论台湾的问题,事实上圈内人都很了解,我们台湾过去,美国跟中共在过去的40年是共治台湾。我们一直避免使用这个字,但事实上就是。”

他说美国国务院对台湾的政策一直强调“一个中国”的政策,这个政策是基辛格确立的。基辛格担任美国国安顾问和担任国务卿时,培养了非常多人才,他让美国的外交界非常相信他的“一个中国”政策是绝对正确,对美国是最有利的。因此过去的30多年来美国国务院一直奉行基辛格的“一个中国”政策,他们认为可以让中国在进步之后进行和平的演变,变得可以对世界做出和平的贡献,但事实上今天的结果并非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吃尽苦头,所以李登辉从各方面了解研判之后,他就很绵密、很周延的去进行布局,“明德小组”基本上就在这个背景之下成立。

设立美日台最高情报网的想法起源于1995年底,那是台海情势动荡的一年。1995年6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允许时任中华民 国总统的李登辉以私人名义去他的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激怒了中共,于是解放军在下半年进行多次军事演习,并推迟第二轮的“辜汪会谈”。1996年3月23日,台湾举行第一次总统直选,就在选举前,解放军在3月8日朝基隆和高雄外海发射飞弹,美国随即宣布派遣航母战斗群到台湾东北海域,台海局势剑拔弩张。

“明德小组”就是在当时台海紧张的情势下,于1995年底酝酿,1996年成立。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同年日本与中共建交,1978年底美国跟台湾断交,杨六生指出,之后十年中共利用联合国以及联合国的各种组织和次级团体,像世界卫生组织等等,几乎把台湾的国际空间都窒息了!

日本提议 美国支持 催生“明德小组”

1995年6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允许李登辉以私人名义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激怒中共,台海局势剑拔弩张。“明德小组”就是在当时台海紧张的情势下,于1995年底酝酿,1996年成立。(法新社)
1995年6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允许李登辉以私人名义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激怒中共,台海局势剑拔弩张。“明德小组”就是在当时台海紧张的情势下,于1995年底酝酿,1996年成立。(法新社)

杨六生说,台湾当时的国家统一委员会讲所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事实上在国际上没有人会听你各自表述,国际上认知一个中国就是中国大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人听得懂中华民国。所以当时很多跟台湾非常友好的日本政界人士觉得这样下去,台湾如果过度地在国际上消失对日本也非常不利。因为日本在1990年之后,也逐渐感受到中共的压力,所以在1996年3月台海危机之前,在1995年底时,日本政府已经有一批人,像是当时的参议员椎名素夫,和他的父亲椎名悦三郎,两代都与台湾非常友好。椎名悦三郎曾经担任过自民党的副总裁,和日本政府的副总理。1972年台湾跟日本断交时,椎名悦三郎就是被日本政府派到台湾说明的特使。椎名素夫对台湾非常了解、也同情,也一直想办法要帮忙台湾,正好那时候的总理桥本龙太郎跟他的私交也非常好,因此他就建议台湾跟日本联合起来做美国的工作,当时日本的情势对于形成“明德小组”是非常有利的时机。

杨六生指出,当时美国是民主党当政,所以阿米蒂奇(Richard Lee Armitage台湾翻译阿米塔吉)这些共和党人士在野,没有实权。阿米蒂奇有个非常好的朋友就是曾任日本外务省北美第一课长的冈本行夫。阿米蒂奇担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时,和冈本行夫共同起草过日本的《美日安保条约》的再修正,所以他们非常熟,也认为强化台湾的国际地位与台湾的防卫力量,对美国跟日本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认为这件事应该值得推动。而当时的外务省亚洲局长加藤良三是冈本行夫的老同事,有共同信念,因此决定一起为美日台三方的共同利益努力。

所以1995年底就由椎名素夫跟李登辉提议后,就在台湾选了一个团队,由当时的国安会秘书长丁懋时,和民间的台湾机械运输公司董事长彭荣次,及国安局局长殷宗文等人,就在日本秘密会面、商讨之后,就跟阿米蒂奇的团队连上了。所以在1996年的2月就在日本举办了第一次“明德小组”的筹备会。杨六生当时正在日本担任武官,正式名称是驻日代表处军事协调组的组长。因为杨六生有驻新加坡的背景以及军人背景,而且跟殷宗文比较熟,又因为驻日本比较方便,也对日本熟悉,所以殷宗文就建议由杨六生负责安排各项的活动。

因此在台海危机之前,杨六生被调回台北然后加入国安局,就专门负责“明德小组”事务。“明德小组”的成立在日本的代表人物就是椎名悦三郎,和外务省出身的冈本行夫。日方的“明德小组”幕后人物就是当时的亚洲局局长加藤良三,他能说德文跟英文,不谙中文,对美国比较熟悉。

美国方面就是阿米蒂奇为首,加上海军出身的派特森(Torkel Patterson),他后来担任前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洲资深主任及总统特别助理。再加上曾任美国国安会亚太资深主任的詹姆斯凯利(James Kelly),他之后担任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

杨六生说,在1996年台海危机之前,美日当时已感到台海可能会有状况,因此提议三方合作共同应对,于是就在日本集会,后来在1996年三月出现了台海危机。

美国当时有一个要角是柯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也是“明德小组”的成员,他是美方“明德小组”成员中真正在政府任职的,是民主党员,当时在国防部担任政策助理部长,算是大权在握,尤其在亚太非常有影响力。他也秘密的加入阿米蒂奇的团队,也就是秘密的担任了“明德小组”的成员。

“明德小组”被定位为危机处理的小组

李登辉在总统任内与美日建立秘密外交管道“明德小组”,杨六生担任“明德小组”的执行秘书。(李宗翰摄)
李登辉在总统任内与美日建立秘密外交管道“明德小组”,杨六生担任“明德小组”的执行秘书。(李宗翰摄)

杨六生说:“‘明德小组’被定位为危机处理的小组,我们通常每个月、每两个月至少聚会一次。任何有问题的时候、紧急的时候立刻会商,就选最近的地方,有时候在日本,有时候在美国,在台湾也聚过一次。”

杨六生说,小组刚成立时美国邀请了不少其他的人士,很多国安专家也想参加,但是最后阿米蒂奇筛选以后就剩下大概五个人。创立肯尼迪学院的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也参加过第一次的会议,后来就没有再继续参加。美方后来陆续加入了较年轻的两位R君、M君对台美关系都有相当的帮助。
杨六生说:"所以基本上就是因为应付台海的危机,而且了解到中共对日本、对台湾的威胁日增,所以日本的提议,我们和美国同意之后就成立,就在这个背景之下成立了'明德小组'。而双方的成员都是受到最高层级的等于说是委托,也就是说我们开完会以后,这个结论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政府的决策机构。我在台湾的团队来讲,我们不管在哪里开会,回到台湾的第二天早上8点半,会议的结论一定会放到李总统的桌上,所以我们如果从海外回来,连夜要把报告写出来,第二天早上一定要送到总统桌上。"

至于“明德小组”的名称则是杨六生提议。他说因为在蒋介石的时代,在美国的顾问来台之前,台湾有一度跟德国人合作,请了德国的顾问。而且台湾跟德国在军事情报方面有相当长远的合作经验,当时因为蒋纬国是留德的,在大陆撤退以后,蒋纬国想强化台湾的军队,所以就请了很多德国顾问,也送了一些人到德国去受训。殷宗文就是去德国受过训的,前陆军总司令李桢林、陈廷宠等人也都曾到德国受训,最先去受训的是蒋纬国。

杨六生指出当时“明德小组”的运作是定为极机密。在小组的联络方面,台湾对日本和对美国的联络,当时是委托没有公职在身的台湾运输机械公司董事长彭荣次进行,彭荣次英日语流利,曾担任过辜振甫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任内时的助理,所以就请他担任“明德小组”的联络人。台湾的团队最初还有曾担任两岸密使的曾永贤,后来张荣丰在国安会资询委员任内、林碧炤在国安会副秘书长任内加入,在某个时段,蔡朝明在国安局副局长任内,简又新担任国安会谘询委员时参加过。丁渝洲在国安局长、秘书长任内也参与几次会议。但是基本的人马到最后就是林碧炤、张荣丰、和杨六生。殷宗文和彭荣次是待最久的,蔡英文总统在1998年也以国安会谘询委员的身份参与过若干次会议。这是台湾的明德小组。

美国方面的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日本的团队也没有太大变动,还是以椎名素夫和冈本行夫两位比较常出席会议。

遇到紧急情况,杨六生经常和彭荣次紧急飞去日本,跟日方的亚洲局局长会面,亚洲局长就是决定台湾事务最高的层级,是外务省最高的单位。他们通常半夜飞抵日本后,和日本亚洲局长会面谈好解决方案,隔天一早立刻返回台湾。(未完待续)

撰稿人 陈美华 责编 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