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大國攻略:松田康博: 拜登東亞行對習近平發出強烈信號
美國總統拜登結束他在韓國日本的訪問,鋪開他的印太戰略藍圖,在中共二十大前對習近平發出強烈信號!
在韓國,美韓同意加強對朝鮮的制裁,擴大在網絡安全、核能、地區安全和供應鏈的合作。
在日本,美日聚焦東海、臺海、南海,和南太平洋這“三海一洋”的情勢,重申遏制中國破壞印太地區穩定的行爲,將日本置於美國覈保護傘下,兩國共享安全目標與戰略。美日和美韓的共同聲明都提到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拜登在日本還啓動了印太經濟框架(IPEF),納入美日韓,澳大利亞、文萊、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共13國。另外還召開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
拜登這場劍指中國的亞洲訪問,達成了什麼成果? 拜登的印太戰略能有效抗衡中國? 在二十大前,拜登給習近平傳達什麼信息?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接受專訪表示,這次拜登總統訪問韓日非常成功,這趟訪問的意義是,烏克蘭戰事尚未結束,大家焦點都在歐洲,此時拜登特意訪問韓日,是非常大的信號,表示“美國並沒有忘記印太,美國的重點還是在印太,這個信號是很強烈的”。第二,拜登先訪韓再訪日,這意義是美國要求韓國努力改善對日關係,日韓關係已經冰凍到無可救藥的狀況,尹錫悅總統已表示希望建立有建設性的良好的韓日關係,也希望加強韓日美三方面的安全合作,所以美國拉攏到了韓國新政府,美韓共同聲明也提到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拜登到了韓國首站先訪問三星,松田說三星跟臺積電不太一樣,“臺積電是選過邊的,但是三星沒有”,這次拜登首先訪問三星意義非常重大,拜登希望韓國的半導體產業也跟臺灣的半導體一樣選邊,對中國的出口或在中國的生產方面跟臺灣廠商一樣配合美國,三星已決定在德州投資170億美元設廠,所以臺韓這兩大半導體重要的生產地,方向開始趨同,這對拜登來說也是非常大的成果。而在拜登訪日方面,日美的共同聲明大概在預測範圍內,但是四方安全對話的共同文件跟過去的文件不太一樣,這次不像過去聚焦非傳統領域,這次談到很多傳統安全領域。文件沒有點名俄中,但是批評的內容跟美日共同文件差不多,雖未點名俄,但點名了烏克蘭,意思很清楚。
松田說拜登拉攏到韓國,也拉攏到印度,這非常重要,而且澳大利亞新總理阿爾巴內塞代表的工黨也令西方陣營擔心對中國比較軟,不過經過激烈的選戰,保守黨和工黨的外交政策也趨同,而且阿爾巴內塞第一個外交舞臺就是四方安全對話,配合美國和日本,拜登也拉攏到了澳大利亞的新政府,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結果”。
尤其這次四方安全對話聲明“強烈反對藉由任何脅迫、挑釁和單方面的行爲,來試圖改變現狀和加劇區域緊張”,這是過去美國和同盟國一直強調的,這次首度納入四方安全對話,東海、南海、朝鮮議題也都納入了,而且印度同意進一步討論傳統安全議題,這是一個很大的成果。
印太經濟框架是拜登最大成果
至於印太經濟框架IPEF,松田說“可能對美國來說是最大的成果”。美國爲了保護美國國內產業,沒有降關稅。以前美國提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是條約,所以需要國會批准,如果拜登這次提出像TPP那樣門檻很高的條約,美國國會能否批准是未知數。而且如果前總統特朗普批評新框架是TPP的翻版而表示反對,新框架馬上會被污名化,如果美國國會不通過,或者如果美國政黨輪替而予以否決,就沒有意義了。這次拜登不以條約方式,以不需經國會批准的框架方式,大概不會被否定推翻,而且也有可預測性,比較穩定。更重要的是,現在俄羅斯加入的框架全部都癱瘓,像是於5月21和22日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八屆貿易部長會議,俄國經濟發展部長髮表講話時,美日加澳和新西蘭官員立即退場。俄國代表團也抵制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演講,最後會議未能依照慣例發表聯合聲明。四月底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因西方國家退席抗議俄羅斯,也是無果而終。今秋一年一度由泛東亞地區16個國家領導人蔘加的東亞峯會可能也是如此。全球性的國際平臺,只要主席國不排除俄羅斯,西方國家都退席抗議,任何話題都成不了事,那麼東南亞國家用什麼框架來跟美國維持關係呢?
CPTPP只有四個東盟國家,分別是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這次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的還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東盟七個重要國家全部都參加了印太經濟框架,美國非常高興。因爲對美國來說,面對中國,東盟是最弱的一環。而這次東盟參加IPEF的國家比TPP還多,顯示他們也想跟美國建立關係。所以說拜登訪問東亞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拜登此行訪問展現了美國重返亞太的承諾。松田指出美國的印太戰略是持續性的,其中四方安全對話原來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提出的想法,後來美國接受,甚至讓它制度化,而且共和黨並沒有反對。在經濟方面,若美國過度降低關稅,可能導致美國國內產業空洞化。現在美國成立新框架,邀請東盟主要國家加入,重新恢復信心。印太經濟新框架如同剛出生的小嬰兒,慢慢可以扶養長大。
臺灣沒有被納入印太經濟框架,是否需要擔心?
松田說:“不需要太擔心,因爲如果一開始臺灣加入,其他國家可能會嚇跑。”若美國一開始就納入臺灣,來自中國的壓力會加碼,美國的重點是東盟國家,若是臺灣加入,東盟國家可能不參加或者觀望。“第一批臺灣不參加,他就可以壯大陣營,這是美國的戰略步驟”。不需要太擔心,而且這跟TPP不同,還有印度,這對美國來說是完美的開啓,以後再慢慢增加陣營,臺灣就有機會。
拜登向中國展現強大的朋友力量
拜登這次亞洲行對中國的警示是什麼? 在二十大前,給習近平傳達什麼信息?
松田表示,現在西方國家都打好了疫苗,領導人和官員們奔走穿梭,推動戰時外交,整個西方國家都在支援烏克蘭,都在進行國際合作,主要領導人實體見面握手討論問題。反觀中國只有楊潔篪和王毅在外奔走,中共高層除了王岐山訪問韓國,其他常委和習近平本人都沒有親自出徵。美國走出了疫情,拜登以79歲高齡頻繁搭機出訪,進行充滿信心的外交,而且美國的朋友非常多,特別是有力量的朋友非常多,拜登藉此炫耀一下,傳達只要多方遵守國際社會的基本準則,不要以武力改變現狀,不要把經濟手段武器化,就沒事。但如果中方執意改變現狀,美國還是有力量去對抗中國,而且美國的陣營愈來愈壯大,這是拜登要對中國傳達的信息。過去美國總統訪問東亞一定訪中國,拜登這次只訪韓日,還邀了印澳。新的框架也納入了東盟主要國家,這展現了美國的外交力量,充分的炫耀給全世界看,美國一邊在歐洲打仗,但是沒有忘記印太,這應該是美國向中國發出的信號。
松田康博:拜登說會出兵防衛臺灣是“故意的口誤”
拜登此行最受矚目的發言可能是他明確說出會出兵防衛臺灣。松田觀察,拜登在記者會上被記者問到如果臺海有事,是否會以武力防衛臺灣時,拜登很有信心地回答說“Yes”! 然後再看他的筆記,他先以自己的語言回答,再看幕僚準備的發言稿,松田說這是非常清楚而且是聰明的做法。松田指出這是第三次拜登所謂的“口誤”,松田認爲拜登從第二次“口誤”就已經是故意表態,這次也是“故意的口誤”。松田說,大家對於“戰略模糊”有些誤會,“戰略模糊”並不是說我不告訴你我要不要介入臺灣海峽,不是那麼單純。“戰略模糊”最大的重點是讓中國相信美國會介入,只要中共使用武力,美國就會介入,只是不講明、不做口頭承諾而已。《臺灣關係法》的本質就是要保衛臺灣的安全,所以戰略模糊不是完全的模糊,是要中國相信美國會介入。松田認爲拜登對於烏克蘭戰事太早宣佈不出兵,如果拜登當初說他的桌上有任何手段,其實可以搗亂普京的計算。因爲烏克蘭沒有太多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任何政府都可能不介入。但是臺日韓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圈,美國絕不容許中共使用武力改變現狀。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有一種聲音說美國靠不住,可信度下降。美國馬上派了訪問團到臺灣表示支持,不過訪問團的份量遠不如拜登親自講話,拜登一方面也是向中國發出信息,烏克蘭和臺灣不一樣,至少拜登會介入,這是要彌補並且加強戰略模糊的有效性,美國的戰略沒有變。
俄烏戰爭恐使中國更加大提升軍備
烏克蘭戰爭給了中國什麼啓示和教訓?
松田指出幾個不同的教訓,一是使用武力的風險非常大,全世界之前認爲俄軍很厲害,以爲普京總能連戰連勝,沒想到這次俄軍遭遇這麼大的挫折。二是烏克蘭跟臺灣在地理上有非常大的差別,臺灣海峽是天然屏障,進攻臺灣的難度很高,這次中共看到動武的風險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其實專家們向來都瞭解跨越臺灣海峽佔領臺灣的門檻非常高,但是不知道中國領導人是否真正瞭解,如果獨裁太久,身邊人都不敢說真話,可能被自己的宣傳洗腦,但是這次習近平應該是徹底瞭解到動武的風險很大。
但是,松田指出中共可能也得到另一方面的啓示,就是美國不願跟有核武的國家打仗,也不願爲非同盟國打仗,中國有核武,臺灣不是美國的同盟國。雖然拜登接連“口誤”說願出兵保臺,但只要中國的力量達到某個高度,中共會認爲就能嚇阻美國。因爲中國絕不會放棄臺灣,中國從俄烏學到了動武的困難,日後會做更大努力提升軍備武力,中國會跟美國更加的進行軍備競賽,這是蘇聯走過的老路,中國今後的方向非常令人擔憂,經濟出現很多問題,防疫對策也出了很多問題,而且防疫封控看來是持續性的,不是二十大過後就會放棄清零,封控政策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中共同時會下決心建立更多軍備,這是不健康的發展方向,希望中國重新思考發展方向,這樣下去對中方沒有好處。
松田康博: 中國防疫封控政策充滿弊病 是一種悲劇
松田認爲現在中國防疫決策的弊病已經流露,高層做決定,沒有依循法律,而是以政策強制推行,下面的官員做不好就革職下臺,地方官都很緊張,所以一定要清零,決策和政策的執行上都出現很大弊病,官員不面對羣衆,只看領導人的臉色,枉顧人權和經濟,最大問題是習近平把封城和各種封控政策,跟中國製度的優越性掛鉤,它已經創造了這樣的故事,中國媒體報導防疫經常將中國和美國的確診和死亡人數相提並論,以顯示中國因制度優越,防疫比起美國是成功的。
但是這種政策遇到傳染力強的奧密克戎就很難控制,中共非要控制不可這跟面子有關,防疫已經變成面子工程,這是戰略上的最大問題。戰術上,官員爲自保而強力推行政策,這是一種悲劇!
撰稿 陳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