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热”的功利性(第二集)

听众朋友,您家里如果有正在上学的孩子的话,可能对“奥数热”这一名词并不陌生。奥数的原意本来是围绕着在数学上有天赋,并且领悟能力比较出色的高中生展开培训,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奥数有兴趣爱好。没有想到后来那些参加奥数得奖的同学,被大学破格录取了。奥数带上了功利性,很多学校就把奥数作为招取生源的“门槛”。

0:00 / 0:00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最早始于前苏联,传入中国是近二三十年来的事,从1986年起,中国开始选派选手正式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到2008年,中国已经取得了14个团体第一。奥数在中国进入火热状态,是从1998年以后开始的,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初中入学考试取消,不少中学为了招收优秀生源,便将奥数班成绩作为标准。从此,奥数的功利化、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各地的奥数班林立而起,家长趋之若鹜,将奥数作为择校利器,有的地方甚至到了“花钱都上不到”的地步。

奥数的原意本来是围绕着在数学上有天赋,并且领悟能力比较出色的高中生展开培训,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奥数有兴趣爱好。没有想到后来那些参加奥数得奖的同学,被大学破格录取了。奥数带上了功利性,很多学校就把奥数作为招取生源的“门槛”,家长要送孩子学奥数,而不少人把奥数看成赚钱的工具。随着奥数学习的低龄化,小学生学习奥数竟然占了大头。奥数已演变成必修课。为了上奥数班,多少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占用,多少孩子的兴趣爱好被抹杀。本应是少数尖子生学习的奥数,如今却几乎成了公共课。

2005年,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江苏等地纷纷采取措施,禁止举办收费的“奥数班”,并叫停“奥赛”,但收效甚微,目前“奥数热”温度丝毫未降。

在“妇幼论坛”节目里,我们对目前在中国大陆流行的所谓“奥数热”现象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