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继续对广州一名女大学生起诉教育部在教科书中把同性恋列为精神障碍的一事进行探讨,如果您没有收听到上次节目的话,我们再简单向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这名学生是20岁的陈秋颜,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的传媒专业。北京一所法院目前已同意受理此案。
据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2001年,中华精神科学会把同性恋和双性恋从其诊断手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疾病名单中删除。因为中国已在1997年将双方自愿的同性恋行为列为合法。
但广州中山大学女大学生陈秋颜说,去年她发现,高校图书馆的教材仍然把同性恋界定为疾病,这令她深感震惊。她看到一篇发表于2013年的心理学文章中写着:“性心理障碍类型有:恋童癖、恋兽癖、恋物癖和同性恋。”
当时,陈秋颜正在试图确定自己是否为女同性恋者。考虑到网上信息可能不太可靠,她找到了图书馆的学术资源。但她发现,书上的内容更是加剧了她的身份危机。
在陈秋颜看来,教材肯定有权威性,所以看过之后,她吓坏了,更不敢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了。
后来,陈秋颜借来五本心理学教材,全部都是2001年后出版的,而且全部把同性恋归为疾病。
这些书是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公司的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
一项由总部设在广州的同性恋校园协会所做的相关调查发现,中国在2001年后出版的提及同性恋的31本心理学教材中,有13本将同性恋列为疾病。陈秋颜认为,这种教材给全国各地的同性恋者带来了伤害。
河北自由撰稿人,独立评论人士朱欣欣在上次的节目中谈到,如果同性恋和同性婚姻的拥护者们试图要求法律承认他们行为的合法化,那是让法律承担了过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应当保持消极和沉默,不应主动参与到社会的道德和伦理的讨论当中去,而应当交给宗教部门,教育部门,或者民间组织负责解决。他接着指出,在法律之外有很广泛的个人选择空间,很多领域可以姑且称为灰色地带。大家在言论上可以有各自的看法,但同性恋者和同性婚姻试图让法律将其合法化,那就对异性恋产生一种压力。朱欣欣说,我们承认你们的自由,但你们也不能强制要求法律来让你们的这种自由合法化。人们的权利是以自然法为原则的,那么人们的伦理道德最终是由上帝来主宰,不能违背。朱欣欣说,从近代以来,随着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异化,人们就把自己变成一个神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朱欣欣认为,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是毫无原则的,它忘记了自由主义的本意,其实是在一定的原则下,不违背神的情况下,来行使自己的自由。完全的毫无约束的自由,不是自由主义的本意,那是极端的个人主义。
朱欣欣说,近代以来,极端的个人主义打着个人权利自由的旗号,但人在这种为所欲为中不可能有幸福和快乐,只是感官刺激,同时对社会的伦理道德也造成很大破坏。朱欣欣表示,虽然从科学和人权的角度讲,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性取向,但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同性恋就是一种罪。
当被问到他如何看中国的相关教科书将同性恋列为精神障碍的一种,朱欣欣表示,对这个问题他保持沉默。他说,据他看到的对同性恋的研究,有文章说同性恋者有的是因为基因出了一些问题,有些则完全是后天的,是可以改变的,这是目前的两种观点。在朱欣欣看来,人们既然对同性恋有争议,那么不同的书籍对此表达不同的观点也无可厚非,人们可以讨论。但要靠法律来强制学者和专家对同性恋有一个完全准确和统一的界定,这有些过分,也超越了他们的权利范围。
美国纽约执业律师项晓吉对此则有不同看法,他说,这个女大学生的案例很有意思,提出的问题具有极大挑战性,涉及到原告是否有初诉权的问题,同时也表明,中国有很多年轻学生对权利意识越来越清晰和敏感,对一些边缘问题提出挑战,是个值得关注和追踪的案例。他接着指出,这个女学生可以告出版社和作者诽谤罪。教科书称社会的某个群体是精神疾病,有什么依据?世界上同性恋群体多了,难道和你的性取向不同就是精神病?这显然站不住脚。项律师说,这个女学生可以从侵权和诽谤的角度,进行集体诉讼,比如联合一部分同性恋者公开地站出来,证明教科书的说法对这一群体是一个极大的名誉伤害。当被问到这一案例对中国同性恋者权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项晓吉律师说,可以引起社会的公开讨论,为什么在中国同性恋就是精神病,而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认为同性恋是心理疾病或者是精神病?对同性恋的界定有没有一个国际上统一的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医疗卫生组织有没有对此有相同的规定或定义?如果没有的话,中国有关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认定同性恋是精神病的定义从何而来?集体诉讼可以要求其更正,甚至进行精神赔偿。
项晓吉律师说,教科书具有相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出版这样内容的教科书会引起误导,国家对此应当高度谨慎,不能随便得出结论。
北京正海律师事务所的程海律师也就此谈了他的看法,他说,前几天看动物方面的节目,揭示大猩猩也有同性恋行为,这样看来,同性恋行为可能不是一种后天因素,也许先天后天因素都有,是一种自然现象,禁止或反对都没有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认为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更倾向于认为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活动。将其作为一种疾病,是很老的一种观念,因此造成对同性恋者的歧视,把他们称为同性恋患者。程海律师说,法律诉讼可能涉及到要在教材中删除这些对同性恋者歧视的内容,表明人的平等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
程海律师说,人类有三种类型的恋情,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所以这个女大学生的诉讼本身会在全国展开一个讨论,非常有进步意义,因为有些群体的平等是整个国家各个方面平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美国纽约执业律师项晓吉说,谈到同性恋问题,又不能回避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在项晓吉律师看来,宗教问题与科学问题是两回事。他说,宗教反对同性恋,它并不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也不是从精神病学或心理障碍这方面来指控,他们是从圣经的角度,以传统的宗教观点,来反对同性恋行为。项晓吉律师说,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自由度不断提升,宗教在这方面的禁锢在一步步退缩,人们不再能将自己的宗教观点强加给别人。
项晓吉律师说,中国目前的基督教势力不很强大,在美国反对同性恋的主要来自宗教势力。他说,最近美国最高法院以5比4的投票确定了同性恋的婚姻权利,所以美国的同性恋群体在保护基本的隐私权上一步步有了很大的突破。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会给异性恋带来压力,项晓吉律师认为不会,因为异性恋仍然占压倒性多数。
河北自由撰稿人朱欣欣说,随着美国高法通过同性恋婚姻的最高法律,中国国内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人们议论纷纷,见仁见智。他说,他也请教了有关牧师和传道人,很多学者认为,这一事情属于个人范围,我们应当在法律之外,保留各自的意见,因为法律有限,并非万能,如果诉诸法律,反而会造成双方的冲突。
那么在目前的中国,同性恋群体浮出水面的状况如何呢?河北自由撰稿人朱欣欣说,目前至少在北方地区,还有石家庄地区,还没有看到人们公开宣称自己是同性恋,公开成双入对的也没有看到。还是受到社会和传统的压力,不象美国那么开放。作为基督徒,他说,我们应当怀着怜悯之心,给予他们同情,希望他们的灵魂能得到拯救。
北京正海律师事务所的程海律师在介绍他所了解的情况时说,不久前国内有报道称,中国有同性恋同志到美国那些允许同性恋结婚的州去举行婚礼。程海律师说,虽然根据中国的婚姻法,国内尚不允许同性恋结婚,但法律也没有明文禁止,至少共同生活是不禁止的。
当被问到中国公众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有多高,程海律师说,一般民众接受程度较低。中国的同性恋问题是近10年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如北京的非政府组织益仁平, 就为同性恋人群提供法律帮助。程海律师说,最近他也看到一位女孩,一个人打个牌子上街游行,公开向社会昭示自己是同性恋。但这样的例子很少,在中国,同性恋人群的比例也不高。
谈到中国官方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美国纽约执业律师项晓吉说,中国官方对同性恋是看作民事问题,不告不理。但最终,同性恋群体会挑战法律,比如婚姻法允不允许同性结婚,允不允许同性成立家庭后领养孩子,这都是非常前卫和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将来在中国,这个社会挑战会出现,但要实现,难度会较大,道路会很漫长。项晓吉律师说,权利是争取来的,不是谁恩赐给你的,没有斗争就没有权利。他说,美国同性恋权利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例证,是长期斗争出来的。而中国的同性恋者在这方面的斗争性很弱,一般不愿公开,都很含蓄和带有试探性,不象欧美国家。项晓吉律师最后表示,中国长期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争取同性恋群体的基本权利方面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