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封鎖算不算家暴?校園人情交際家長進退兩難
2014.10.03
在今天的節目裏,我們要對兩個話題進行探討.
一是對家庭暴力的法律解釋和範疇界定,精神虐待和經濟封鎖等算不算家暴?如果配偶一方不給另一方錢花又該怎麼辦?二是孩子們之間藉着生日等各種由頭請客送禮,中國校園人情交際開支過大使家長進退兩難。
頭一個話題是因爲最近的一個報道而引發。幾天前,中國各大網絡媒體紛紛轉載重慶晨報的一篇報道,報道說,在哈爾濱,賺錢不給老婆花就算家暴。該報道稱,《哈市婦女權益保障條例》將於11月1日起施行,新法規定:除打罵外,精神恐嚇、禁閉、凍餓、經濟封鎖等都屬家庭暴力範疇。該報道還向讀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說,賺錢得給老婆花,以後不許欺負她,你贊同嗎?
雖然幾天後經過證實,《哈市婦女權益保障條例》中並沒有這樣的條文,但該報道經過衆多媒體轉載後,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從熱議中,我們可以看到廣大網友對現代男女婚姻關係和家庭暴力的界定等問題的關注。有女網友稱:這真是一個對廣大妹紙有利的好政策,‘老公工資全上繳’這種無數已婚女性向往的事情,原來可以依靠行政法規來保障了”。一名男網友則抱怨說:“如果女人偏要大手大腳花錢,男人不給還犯罪了?中國的女權已經太過了,當個男人太累了吧。”也有女網友提出問題:老婆不給老公錢花算不算家暴?一位男網友說,在大中國一般都是老婆控制家庭收支,我認爲不給老公錢花算家暴吧。
還有一位網友說,我覺得如果是合理開銷就應當給。男人不應該亂花錢,女人也是如此。如果女的拿着男人辛辛苦苦掙得錢去買奢飾品。那麼不給也罷。
一位網友還爲此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不給老婆花錢算家暴,下聯:花老婆錢必須判無期。橫批:老婆最大。
就此,本臺記者宏偉採訪了天津工人,獨立評論人士王忠祥,他說,經濟控制或經濟封鎖是家庭軟暴力,它(類似)感情的淡漠、故意在感情上折磨,跟故意的肉體損傷不一樣,也是損害精神損害尊嚴的一種行爲,這個在周圍也是經常發生的。而家庭中的經濟控制一般還是男方控制女方的多一點,但形態跟過去不一樣。許多女方收入或經濟條件更優越一些,這種情況(女控男)就容易發生。這也很正常,現在的社會進步了,一是謀生手段技術條件改變了。很多有專長的婦女收入高於男方,現在工作不再那麼男性化,靠體力和勞動強度來獲取勞動收入。
在王忠祥看來,畢竟這個社會還是一種男權社會,尤其政治權利和社會管理權利還是男性居於主導地位,這個格局還沒有變化。中國的婦女解放在經濟方面比較顯著,但在政治權利方面還是不足,男性佔優勢的形勢還沒有改變。但在家庭這方面情況就比較複雜,不象過去那麼單一,也許男方佔優勢,也許女方佔優勢,但從社會對財富的控制來講總體上還是男性有更多優勢。
說到男方對財富的控制有更多的優勢,一位在家帶孩子的網友說,老公掙錢卡都是在我這的,他要錢我給他,我在卡里取錢了我也會告訴他,我覺得這樣很好,夫妻共同管理,不會產生矛盾。如果說是家庭暴力有點過了。
不過據相關媒體報道,一位化名劉霜的婦女結婚後就沒有這麼幸運。劉霜結婚後一直沒有工作,家裏開銷都是由做生意的丈夫來承擔。可結婚多年,等待劉霜的並不是舒適美滿的“全職太太”生活,而是經濟上的全面封鎖。丈夫早就扔下話,買東西超過20元一律不能自做主張,必須要請示,丈夫同意才能買。
劉霜說,在家裏她感覺自己更像個保姆,一切大事小情,自己不但沒有權利做主,甚至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家裏的一切財產都歸丈夫管理支配,稍多問一句,即會遭到丈夫的斥責“錢是你掙的嗎?有你說話的份兒嗎?”
那麼象這樣妻子買東西超過20元都要請示,丈夫實行經濟封鎖算不算家暴?精神虐待是不是家暴的一種?配偶一方不給另一方錢花怎麼辦?
在美國的中國婦權網創建人和負責人張菁女士在接受本臺記者的採訪時說,家暴分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或者說是身體虐待和精神虐待。精神暴力包括語言上和行爲上的虐待,是一種冷暴力。而配偶一方不給另一方錢花,要看其程度,如配偶一方遭受凍,餓,就是家庭暴力的一種,否則還達不到犯罪。所以在這方面要劃出底線。
在美國的開業律師項曉吉在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就家庭暴力的界定等問題談了他的看法。項曉吉律師說,家庭暴力一般指肉體上和精神上的虐待,狹義解釋是對身體的傷害,與家庭的經濟財務安排一般沒有關係。夫妻有相互贍養的義務,在婚姻之內,對財務安排有爭議不能算是家暴。道德層面和法律層面的東西不能混爲一談。如果家庭中的經濟糾紛無法解決,可以訴諸離婚,離婚後要按照法律進行財產分配。
天津工人,自由評論人士王忠祥在接受本臺記者宏偉的採訪時表示,中國婚姻法雖然對哪些屬於共同財產有規定,但實際上做起來卻不容易。一方面是大陸民衆對合同、契約的概念還認識不足,中國社會還是一個人情社會,所以一般家庭在財產的約定上不是很明顯,沒有完全公開談合同和財產的所有權問題,不主張家裏這樣做,但到了分割財產時這些事就會暴露出來。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個話題是,孩子們藉着生日等各種由頭請客送禮,中國校園人情交際開支過大使家長進退兩難的境地。
據武漢楚天都市報援引一名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家長的話說,孩子班上一名同學過生日,他的家長爲全班50多名同學每人準備了一份紀念禮,一個頗具心思的相框。禮物雖小,但肯定耗資耗時不菲,家長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看了孩子帶回來的見面禮,我這做家長的心裏直打鼓:該怎麼還禮?是不是等我孩子過生日時,也需要如此“勞民傷財”一番?
看來,“孩子過生日,家長送禮忙。一年復一年,花色不重樣。”校園生日會似乎成了一種流行的交際方式,這種“分享”在家長們的操辦下變得越來越講究。
一位化名小剛的初中生說,“過生日要請客、考試得高分要請客、評上各種獎項要請客,當上班幹部也要請客,很多同學每學期至少得請上一兩次客。”他說,在學校裏沒請過客的同學,會被看做是性格孤僻、人際關係差。
但問題是,中小學生本無經濟來源,他們的一切花銷都得由父母“買單”。對於孩子日常花銷之外的人情消費支出,多數家長坦言不堪重負,但考慮到孩子面子及社交需要,都不會回絕孩子的要求。有家長說,“不給怕孩子沒面子不高興;給吧,又怕助長孩子好花錢的習慣及攀比心理,同時也實在負擔不起。真是進退兩難!”
天津工人,獨立評論人士王忠祥在接受本臺記者宏偉的採訪時表示,這種現象現在非常普遍,送禮甚至是帶有賄賂性買賣性的,整個社會就是這個風氣,有的領導說辦事非得在飯桌上解決,有了人情的交換事情才能辦的順利,給社會帶來很壞的影響,也就是在現在政治體制下,契約精神法治觀念都很淡漠,所以就有這種現象。所以人們說現在社會風氣看三個系統,即司法教育和醫療,而三個系統都有很大問題,教育方面從孩子進學校家長就開始用錢去買,如擇校費,進公立幼兒園要找熟人打點等都很普遍,也自然而然就把這種風氣帶進來了。所謂的特色社會主義和以前共產黨講的理想社會主義差距越來越大,它不是社會主義而是早期資本主義的現象。而社會的送禮請客風也延伸到了學校和學生。
王忠祥說,雖然現在自覺抵制人情高消費的家長確實有,但現在是一種巨大的慣性。執政黨也許也意識到了,四中全會將研究依法治國。如能法制化,大家就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如果規範化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轉,送禮之風就能控制住,風氣就會好起來。
就中國社會人情交際費用高的現象,在美國的中國婦權網創建人和負責人張菁女士在接受本臺記者的採訪時評論說,中國的孩子和家長一年有幾大關口,過生日要請客,畢業要請客,不一而足,加上又是獨生子女。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整個社會的虛榮,大家都在虛榮裏生活,同時與中國的教育也有關係,大家都在快速短視地追求經濟刺激。
張菁女士說,中國教育的偏差和獨生子女被過度溺愛,使得有些孩子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會走極端,這表現在出國留學生殺人犯案的比例較高,她說,來自香港和臺灣的學生雖然到美國留學的歷史遠遠早於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但他們殺人犯案的情況幾乎沒有。這值得人們對中國社會和教育制度進行反思。
張菁女士說,要遏制中國學生人情交際的高消費現象,不僅是家長和學校的事情,更是整個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同時建立信仰也非常重要,因爲人如果沒有信仰,就沒有道德底線。比如毒奶粉事件和殺嬰棄嬰等現象,在其它國家就非常少見。
最後有一點要提及的是,孩子們過生日互贈一些小禮物,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增進相互感情,但是如果變成了家庭的一大經濟負擔,有的甚至成了家長之間權力和金錢的暗中攀比,或者成了一種賄賂,就失去了其原意。
下面請聽節目
並請聽衆朋友發表對節目的看法,需求和期待。
婦幼論壇專題節目主持人梒青的 TWITTER 地址是 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