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费师范教育性别歧视面面观

免费师范政策引争议(视频截图)
免费师范政策引争议(视频截图)

0:00 / 0:00

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就中国免费师范教育性别歧视的话题进行探讨。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和女权之声与性别平等网联合发布了《2016年中国免费师范教育性别歧视报告》。报告通过统计免费师范教育的招生数据,发现2016年已有至少5个 省的免费师范教育只对男生开放,分别是:江苏、广西、福建、湖南和四川。且实行这一政策的省份和每年的招生人数均呈现增长趋势。报告认为,免费师范男生政 策的施行缺乏法律依据,涉嫌教育性别歧视和就业性别歧视。报告称,教育部应立即停止和纠正免费师范男生的歧视性做法,否则八年后免费师范教育恐将不再有女 生。

2015年11月,一篇题为《男生免费上师范,2016约起来!》的文章在新浪微博上引起了一些网友的注意。这篇发布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上的消息称,福建省2015年首次实施师范男生免费教育试点,试点招收的500名男生已经入学。

这项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议。有公益人士指出这是性别歧视,并开始呼吁,要求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立即停止这种做法。

去年 11月23日,微博账号"女权行动派很好吃"发起了《呼吁福建教育部门取消师范男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联名活动,几天之内获得1700余人响应,参与者多数为教育工作者。
11月26日,广州女权活动人士,"女权行动派很好吃"负责人张累累向福建省教育厅寄出一份信息公开申请:"1. 要求公开福建师范男生免费试点政策制定的法律依据;2. 要求依法公开教师性别结构对教育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科学数据和报告。"后收到福建省教育厅的回复,称因福建省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而实施该政策,有江苏省免费男幼师政策在先,且咨询当地妇联无异议。

张累累女士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这项政策规定,免费教育师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同时,免费师范生在入学前需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之所以施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其目的在于“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张累累女士说,政策开始出台时对免费师范生是没有性别要求的,初衷是鼓励比较贫困的学生读免费师范。但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的免费师范学校开始只招男生。然后广西也有免费男幼师。去年大家了解的比较多的就是福建省免费师范男生,而且每年都会有更多的省市的学校会开放这方面的政策。

张累累女士说:“我之前曾向福建省教育厅申请过信息公开,问他们为什么要实施这个政策,他们有无科学的数据,以及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依据,可以证明,教师性别比例的失衡会影响教育质量。他们的回复是,我们小学和幼儿园的女老师太多了,但没有说女老师太多会影响教学质量。”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和女权之声与性别平等网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免费师范教育性别歧视报告》也指出,几乎所有支持实施男生免费师范教育的省份都会提到因为现在男教师太少,导致缺乏“阳刚教育”。但中国的教育纲要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任务中,并没有阳刚或者分性别的培养要求。目前也没有任何研究证明教师的性别会影响学生的性别气质。因此,围绕“阳刚教育”的目标设置公共教育资源从各方面来说都是错误的。这既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此外,报告指出,要求男孩要有“阳刚之气”本 身就是一种陈腐的性别观念。认为男生要活泼好动、勇敢刚强,女生要温柔体贴、文静顺从,这些都是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男主外、女 主内的分工已被渐渐打破。女性早已步入公共领域发展,在职场打拼,也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承担起家务劳动和照料子女的责任。所有这些品质都可以为两性共 有。对所谓男孩不像男孩的焦虑,与其是一种现实的担忧,不如说是一种对失落的男性霸权的感慨。

对此,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和女权之声与性别平等网执行主任熊婧女士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只招收男生的现象,非常不公平。她说:“因 为实际上你说教师性别比失衡,为什么是个问题?他们的理由是女教师太多,让男生不像男生。实际上这是个很可笑的事情。因为没有科学研究认为教师的性别会影 响学生的性别气质等,而且所谓阳刚的性别气质也是一种特别陈旧的性别观念。且是一种双重标准。说教师领域女多男少,就降低标准,要男的加入。但女性少的行 业,比如工程,科学等专业或职业,它并没有对女生降低条件,让女性被录取,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就是歧视。本来教育在中国就是比较利于女性就业的领域, 现在师范院校这样做是倒退。招生应该看分数,不应看性别。”

熊婧女士接着指出,首先男老师少不是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教师岗位都被女教师占了。她说,报告也发现,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的学前和小学教育女老师比男 老师多,但到了高中和高等教育时,女老师就不到一半。之所以幼教和小学男老师少,是因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受到的歧视少,他们也有更多的就业选择,他们就不 会选择幼教小学老师这样既辛苦,工资也不高,待遇和社会地位也不高的职业。他们要能当大学老师,就当然不会去当小学老师。现在想改变这个,就用歧视性的方 法,这是错上加错。而且只对男生进行免费师范教育,也不会达到其预期结果,而只是给更多女性进入师范学校造成困难。

而且,熊婧女士说,不少男性现在很恐慌,认为女性太优秀了,所以他们的传统观念认为男人要比女人优秀。现在已经改变,不光在中国,在其它国家也是这样,女生们的表现比男生好,这是个趋势。这是因为她们现在有一个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好现象,也是道义上的进步。而现在中国的一些教育部门,他们没有任何调查研究,就用这种粗暴的办法来歧视女生。

熊婧女士说,所谓幼教和小学教师性别比失衡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所谓的性别比失衡,在大多数行业都很难做到真正的平衡。她反问说:“为什么别的行业性别比失衡不是问题,老师行业就是问题呢?大家对教育制度不满意,或者教育制度有问题,但他们却制定针对女教师的歧视政策,这不能解决问题。”

广州女权活动人士,“女权行动派很好吃”负责人张累累女士也就此谈了她的看法,她说,她看到有报道称,福建省长曾说他们的男生都比较地“娘娘腔”,需要阳刚教育。前几年媒体也常有男孩危机的宣传,认为男生弱,男生应该像硬汉,符合男子汉规范,女性就应当柔弱。张累累女士认为这是福建省想实施这个政策的初衷。他们觉得这个行业男生太少了,对男生不公平,需要男性的阳刚气息来鼓励下一代变成有男性气质的男孩。

张累累女士表示:“我 觉得他们没有看到为什么小学和幼儿园有那么多的女性,而到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特别是大学,男老师的比例就远远多于女性。女性老师在幼教和小学比例高,是因 为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待遇都特别低。男性一般在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的情况下,不会选择进入这样的行业。而且在这个行业中,女性虽然人数多,但左右权力并 不是最多的,因为很多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等,更多是男性。比例是非常悬殊的。所以作为女性,我会觉得,他们特别关心男性的问题,好像男性的问题才是这个 社会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但有很多男性传统行业中,比如建筑师,程序员,厨师,快递员,几乎没有女性。但从来不会有人说,我们应该规定或调整一下比例,有更 多女性配额,也没有对这些行业女性的鼓励和扶持。”

张累累女士说,要改变性别比例的失衡,教师待遇要提高,但到那时就会有男性进入这个行业,因为会有更多的资源,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女性就会被挤出这个行业。 一般来说,女性占据主导的行业,比如保姆、家政工、护士,小学和幼儿园老师,都是社会资源比较少的行业。这是不公平的现象。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张累累女士认为原因有多方面。她说:"比如刚才谈到的阳刚教育,还是对性别有刻板印象。特别是中国人,很难对此有多元化的看法,大家对不一样的人的包容性是比较差的。包括我自己从小都被教导,女生应该穿裙子,留长发,应该不那么粗鲁啊;男生则是要勇敢一点啊,可以与别人打架等等。
其次是与制定政策的人有关,这个社会还是一个男权社会。比如福建省省长,教育局的局长,他们都是男,都对性别有刻板印象,非常关心男性未来,所以他们会制定这样的政策,排除女性的机会。第三就是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还是以男权为主导,当然近几年比几年前有进步。比较明显的例子是,2010年江苏省师范院校免费招男幼师政策出台,当时没有任何争议,媒体反而赞扬。但2015年时,福建出了这个政策就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所以社会的性别观念还是在进步。"

但张累累女士同时表示,目前看到的数据并不乐观,许多省市会说,别人在那么做,那我们也这么做吧。这是个严重的倒退。

当被问到女老师多是否影响男孩的阳刚之气?张累累女士认为完全不会有影响,而且她也不觉得男生很娘娘腔是个问题。她说:“人 的差异大于性别的差异。男生如果想穿丝袜或涂指甲油,也可以,一个社会如果是多元,就会包容这样的行为。而不是说,是男的,就不能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者是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觉得很多男性在情感的表达方面都是非常无能,因为他们会压抑自己的表达。至于家庭中父母的作用和影响,我 会看到我的女性朋友,小时都很多话和淘气,在我看来很美。但她们长大毕业工作了,她们都会留着长发,穿裙子,化妆,大家都会变得越来越像。所以这也是社会 或者文化对她们造成的一种压力。有很多家暴的男性,他们生了儿子,也可能会有家暴的倾向。很多男人教育自己的儿子要硬汉,要强硬,儿子后来也可能会变成他 们那样。再比如,如果我妈要求我是一个温婉的女孩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压迫。如果我不是女权主义者的话,我就会被规训到那个对女性要求的框框当中 去。”

张累累女士指出,还有一点是政策的制定者担心女老师会让男生变得没有男性气概,但是他们也许就不在乎女性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没有数据和科学的结论,证明女老师会影响学生性别实质的表达或者教学质量。而且这样的歧视性政策也忽视女生。比如说,一些女汉子从何而来,不也是在女老师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吗?也就是说,为什么女老师没有让女汉子变得柔软温柔呢?所以,认为女老师会培养男生的娘娘腔,这是一个荒谬的结论。

事实上,张累累女士认为,有很多男生愿意展示自己柔软一面是非常好的事情,会觉得这个社会会更包容一些,有不同性别气质,不同特征和不同表达。

《2016年中国免费师范教育性别歧视报告》统计了从2010到2016年间,设有免费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男生的数据。数据显示,自江苏2010年首先开始免费师范男生的政策之后,短短6年间,招收免费师范男生的省份从1个省扩大到2016年的5个省实施和1个省鼓励,招生人数从2010年的200人迅速增加到2016年的1455人,年增长率高达49%。而这六年间,全国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总数从12640人增长到17035人,年增长率只有6%。虽然学校的招生人数增幅不似人口增长率般存在一定规律,而是更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如若以免费师范男生和免费师范生现有的年增长率推算,只需要大约7.1年,免费师范男生的数量将与免费师范生相等。也就是说,如果教育部门不及时采取措施,在未来不到八年的时间里,免费师范教育名额将全部被男生占据,女生将被排除出免费师范教育。

这种歧视性政策,会使师范院校女生逐年减少?张累累女士对此表示,当然会有影响。比如家庭条件不好的女生,就完全没有机会去读免费师范院校。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女生没有经济上的补助,如要进同一个学校,成绩就要比男生高好多才能进去。而且那些男生还有就业机会的保障,很多女生就业时就会被踢出去。她说:“我看到江苏省很多幼教的招聘都写明招男的幼师。这对女性不利,即使她们更强。因为这样的政策,女生就失去工作机会。比如我的表姐是小学老师,她告诉我,招聘小学老师,只要有男的来应召,只要不是特别差,过得去,就一定会招男性。”

谈到她们的诉求和呼吁,张累累女士说,她们强烈要求取消师范院校只免费招收男生这一政策。她说,现在形势令人不乐观,每年都会有更多的省开始实施免费招收男生,等到全国所有的省都实施这样的政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呼吁取消这样的歧视性政策。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