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强女弱"婚配观根深蒂固 高学历女性必"剩"无疑


2016.12.09
china-unmarried-matchmaking 图片: 据报道,如今,中国的一些未婚职业女性开始对“剩女”标签说不。图为在上海举行的一场相亲活动。 (法新社资料图片)

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00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个偏好仍然存在,并且没有发生改变的迹象。如果匹配模式不变,则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这份由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日前在北京发布。

绿皮书在最后一个章节中聚焦了特别值得关注的“剩女”群体:研究生,并指出,教育结构变化导致城镇婚姻市场失衡,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女研究生群体。

绿皮书统计结果显示,20002010年,男女研究生的结婚率都在显著下降。2010年,女研究生的结婚率下降到50%以下。在2534岁这个适婚阶段下降尤其明显。

绿皮书分析称,高校扩招缩小了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差异。这个影响尤其体现在研究生阶段。在2029岁年龄组,2010年,女性已经超过了男性。换言之,新入学的研究生,以女性为主。

如果男性偏好受教育水平相当或略低的配偶,在35岁以上的研究生中,因男性比例更高,女性容易找到相匹配的配偶;在34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性别比变得对女性不利,如果匹配模式不变,则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受教育水平提高,使她们同时面临年龄增大和候选配偶减少双重风险。

至于婚姻市场上不同受教育群体是怎样匹配的,绿皮书称,按照婚姻阶层假说,在正常情况下,男女都会偏好同一个阶层的异性。但是,如果男性出现了减少,则男性会娶到更多高阶层的女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法国的青年男子减少,高阶层的女性只好“下嫁”低阶层的男性。

将受教育水平作为其所处阶层的代理变量,绿皮书统计显示,2000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个偏好仍然存在,而且没有发生改变的迹象。

就此,本台记者首先采访了中国妇女权利工作者冯媛女士,她表示:“据我所知,其实很多男性没法接受女性学历高,能力比他强,因为传统观念是男强女弱。说女性不能低就的话,这是转移了重点。整体是中国传统上男高女低,男主女次的观念没有改变。因此主要矛盾还是在男性方面,而不是女性。

这份绿皮书的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女性,其丈夫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为69.2%2005年为73.6%;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女性,其丈夫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在这两个年份分别为64.4%65%;女研究生能嫁的丈夫最高受教育分类也是研究生,两个年份的比例分别为48.1%48.6%

可见,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对丈夫的受教育程度要求没有改变:如果找不到受教育程度相当或更高的男性,她们可能会选择单身。反过来,男性则愿意找一个教育水平低于自己的妻子,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妻子受教育程度低于自己的比例越大。

绿皮书进一步指出,面对女大学毕业生的增加,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匹配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男性,其妻子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由38.4%上升到49%;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男性,其妻子受教育水平相等或更高的比例由30.1%上升到38.4%;男研究生的妻子为研究生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17.3%上升到22.6%

绿皮书认为,婚姻市场上,5年时间在经验上不算长,但可以谨慎判断:男性已开始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自己的配偶选择,而女性对配偶的选择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剩女”现象比“剩男”更严重的原因。

中国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这个研究因为取样问题,认为男性的确不太愿意娶高学历的女性,导致高学历女性出现剩女问题。其实,刘开明先生说,这不是学历一个方面的原因。现在高学历和高职务的女性未婚情况在增加,其中有很多因素。其中包括中国传统上认为女性要找比自己更强的观念还是普遍存在。比如女性愿意找高学历,高职位,或者有很多金钱的男性,也就是门当户对。而男性更愿意找比自己略低一点的,包括能力和学历。

刘开明先生说,他作为一个博士,又是男性,从他所了解的情况看,他身边的同学,好像对女性高学历低学历没有太多的考虑,同等学历的也是可以的。因为现在总体上是男性偏多,如果女性愿意嫁,其实并不难。但现在不同的是,女性不一定要结婚,选择不结婚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包括未婚生子。女性选择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高学历女性不结婚的一个原因。

那么,女性方面是否原因更多也更复杂一些呢?刘开明先生认为是这样,因为现在在高学历的男女群体中,还是男的多,男性的选择要比女性宽松,可以选择比自己强的,也可以选择比自己弱的。而女性一般还是选择比自己更好的。

当被问到高学历男性是否有意识地不愿意找高学历的女性,刘开明先生表示:我认识的人里没有这个情况,大多数还是愿意娶高学历的,就是男性的标准可上可下,也可同等。但同时男性学历越高,年龄越大,男性学历高更容易找,所以男性博士研究生一般都是已婚的。

刘开明先生说,男性生理需求会在青春期比女性强烈,特别是20多岁的时侯。所以男性结婚的愿望更强烈,而且男性一般的标准也不是那么严格。他接着说:男的256岁还没有配偶的话,选择标准会更低,更被动一些。而女性则是早点晚点不是那么重要。比如我的博士同学,有的太太就是工人,甚至农民也有。这在女性就不可思议,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可能娶一个农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同意冯媛女士的说法,认为女性可以低就。我认为女的不会低就,我所认识的所有高学历的女性,都不可能同意找学历很低的男性。女的要求相对较高,她不仅要身份地位,还要情投意合,还要看得顺眼,还要喜欢和爱。而男的一般不这么要求。一般条件好的男性,也可以要求很高,但到了30岁以后,选择少了,哪怕女方只有高中初中学历,家在农村,这都不重要。我认识的人里就有这样的。

不过这样的现象也存在一个问题,刘开明先生说,男女比例虽然是男性略多,但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能力较强的男性还是少数。他说,一般来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男性,地位越高能力越强,选择女性的范围越广,机会越多,所以他很容易找到婚姻的对象。女性就不那么容易。男性能上能下,机会多。女性若要门当户对,下层的男性就被排除在外。而上面的男性可以往下找,门当户对的男性就很少。女
性要找到合适的喜欢的就更少了。这就导致中国很多优秀女性找不到合适的配偶,特别是大城市里这样的女性很多。

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副教授邓晓刚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也就此谈了他的观点,他说,如果从男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男尊女卑,男性希望自己在社会地位和能力等方面都比女性强。女性也没有机会去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男女平等,男性在心理和生理发展上也成熟较晚,女性在智力上则有更向上浮动的欲望,俗话说就是人往高处走。

所以在邓晓刚教授看来,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对男性的影响,二是现代社会女性地位不断提高,机会越来越多,女性改善自己地位的愿望也更强烈。所以就造成她们可能难于找到合适的对象。而且从男女比例的角度来看,男性比女性高很多,118100。而这好几千万单身男性多数又在农村,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同龄男性可能已经找到身份比他们低的女性,男的身份高的人又相对有限。而男博士又有可能往下找,女博士则不愿意往下找,而且其它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选择也更加细腻,所以造成高学历女性择偶困难。

当然,邓晓刚教授说,女研究生有权利要求这样,她们经济独立,事业成功,个人生活也有选择。尤其从年龄段上说,女性如何做出理性选择?邓晓刚教授说,女性选择层面相对少了,应当对此有所平衡,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另外,对于高学历的女性来说,做母亲,做妻子,事业还要成功,三方面都要做好,确实非常难。这也是女研究生结婚率低的原因之一。

当被问到即使女性向下寻找,但是否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精神层面要求高?邓晓刚教授表示是这样。他说,女性更愿意交流,以减轻心理负担,而男的一般来说又不善于交流,中国男性与西方男性相比又不是那么善于表达沟通,女方更善于理解别人。再加上中国女研究生阴盛阳衰,女生选择层面更少。

那么,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结婚越难的现象今后会有什么样的趋势或走向呢?邓晓刚教授对此表示,这是社会的趋势,还会继续。短时间内很难解决。他也希望社会对此更加宽容,尊重女性自己的选择,减少舆论压力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先生也就此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未来的趋势应该还是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女性不应太拘束于自己的外在要求,而是要根据自己内心的要求去寻找。他说:由于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后,可能选择面会更广,而且不一定是婚姻的形式,可以是伙伴关系,这在年轻一代里会越来越多。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公司高管女性, 人漂亮,能力强,但她却选择一个男性炮友。现在男性和女性都开始生活方式多元化。

另外,刘开明先生指出,现在中国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无论男女都得到家庭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女生的成长要比男生快,条件也好。因为女生相对比较听话。越是高学历的女生,家庭条件也比较好,因此这样的女生所取得的成就会在婚配年龄达到很高。而男生因为不太听话,年轻时不太可能到达一个较高的位置,所以这就出现矛盾,即在婚配年龄段,男女不一定相配。这也可能导致中国的离婚会很普遍。而且男女年龄模式也可能会有变化,刘开明先生说:比如人们会看到一个40岁的女性,男朋友是20多岁的小鲜肉,这种情况也很多。只有我们观念改变,为什么不可以呢?只要喜欢,也不一定要婚姻。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就说,法国总统都不结婚,而且他还有好几个孩子,我为什么要选择结婚呢?如果婚姻方式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束缚,我为什么需要它呢?

刘开明先生表示,中国开始越来越摆脱传统的婚姻束缚,回归本性的需求。特别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女性,不结婚不一定就等于没有伴侣,没有爱情,没有欢乐。他说,随着人们选择的多样化,这些都是可以得到的。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