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盛世中国的肉中刺
1月27日除夕之夜,云南镇雄县15岁留守少年小龙(化名)没有去看烟火,也没有跟家人互诉衷肠话新年,而是决绝地喝农药自杀了!据中国媒体披露,小龙家住镇雄县盐源镇盐溪村沙塘组,读初三。因为迫于生计,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只有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才回家一趟,平常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留守少年。
在除夕前一天,小龙亲笔写下了一份遗书,遗书中这样写道:
“为什么别人都有好的家庭,为什么我没有?
在这十五年里,我感谢我的爷爷奶奶,是他们教我学会了为人处事,但是我的爸妈在(这)些年里他们没有照顾过我一天,但我不恨他们,因为他们有很大的负担。但是,我希望我父亲改改脾气,不要那么火爆,每一个人都有一颗自己的心,人心隔肚皮,我不知道他们的心事什么颜色,为什么要逼得子女自杀。
爸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因为不会有什么事会烦你了,我的死是你造成的,与其他人无关。“
无疑,小龙的遗书“袒露”了自己走向轻生的心路历程,一种无奈的挣扎,泣血的疼痛和带泪的呼唤……
那么小龙为何要选择自杀这种极端行为呢?
中国媒体的相关报道援引深知内情的邻居王先生的话说,近年来,因迫于生计,小龙的父母常年在昆明务工,却发展得很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龙的父亲付先生心情不好,脾气暴躁,平常时候无力在家照顾小龙,无暇过问小龙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常把自己的怒火撒在小龙身上。
就这样,父子之间因为长期缺乏沟通交流,加上小龙性格比较孤僻,自尊心和逆反心较强,致使父子关系一直很紧张,经常吵吵闹闹的,却始终没想到小龙会去喝农药自杀。
据知情人介绍,儿子死后,付先生万分悲痛,眼睛都哭肿了。
据有关专家分析,小龙的悲剧折射出中国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正如有人曾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繁华城市的边缘,融不进去,拔不出来。
就此,天津工人,独立评论人士王忠祥先生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评论说:“我看到身边从农村来的农民工,尤其做比较脏苦累清运垃圾的清洁工,孩子也带来天津,13、4岁,就跟着父亲一起拉沉重的垃圾箱。与城市孩子相比反差很大。这反映出中国大陆社会的贫富差距,另外就是政府行政机关,群众组织对这类事情解决不利,或者干脆就是这种体制造成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没有人关注和管理。”
王忠祥先生说,这件事让他联想到最近从印度返回大陆的老兵王淇,他80年代就与国内亲属联系上了,但到了2017年才得以回归祖国。王忠祥先生说,这么长的时间,对这样的老兵,政府应当不惜一切代价把他营救回来。这种对人性的漠视让他失望和不理解。无论农村留守儿童,还是军队老兵,看到这种结果让人心寒。
王忠祥先生指出,这是一种整体的惰性,整个社会缺乏一种推动,向善,向积极的力量,以及互相提携帮助的情怀,他接着说:“我们看到主流媒体表彰的一些事情,与实际生活反差很大。我认为,在政治体制方面,绝对有方向性的错误。类似留守儿童,甚至留守老人,老兵,包括上访群众,没有代表他们利益的人出来为他们说话办事,还是在政治上存在问题。很多人就是被社会抛弃,自生自灭,发生一件件的悲剧。包括去年有一位妇女把自己的孩子都杀死。都是当事人面临一道过不去的坎儿,如有人能帮助一下,悲剧就可以避免。”
当然,王忠祥先生表示,现在社会冷漠是一方面,还有些人虽然在政治上可能很积极,但是在实行人道主义方面,在人文关怀方面,做得非常不够,对弱者没有一种同情和关怀。他说:“甚至包括一些和我关系很不错的人,也是这样,对弱势群体有一种漠视,虽有政治诉求,但缺乏悲悯之心和正义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与多年来的政治教化和洗脑有关。许多人现在就是闷头赚大钱。如此看来,农村留守儿童自杀悲剧也确实难免。”
那么解决中国留守儿童困境的出路何在呢?在王忠祥先生看来,从民间来讲还是做不到,他说,你期待政府有所行动,也很难。现在很多该做的事情到了下边以后,就有一个泄力的过程,上面说的好,但到了底下实行不了,贪污腐败都除不掉,何况老百姓的民间疾苦呢?他说:“刚刚看到微信里传播的视频,就是黑龙江很多被解聘的民办教师,到省政府抗议,要求见省长,要求对话,要求解决困难。教师可以说是留守儿童的一种希望,现在民办教师都被漠视,权益得不到保障,学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吗?”
王忠祥先生说,从共产主义这四个字来理解,按照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共产主义应当显示人类的光辉,但事实恰恰与此相反:“比如我认识的一位街道办事处的大姐,她告诉我,政府对低保补助的发放是能不给就不给,这种领导下的指示就导致很多人该领到低保的反而领不到。的确,因为以往管理不严,确有人开奔驰宝马领低保的现象。所以中共是理论上很高大,但在现实中很渺小,给人一种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感觉。”
中国国内不少专家在分析留守少年小龙自杀悲剧的原因时认为,家庭亲情的缺失与教育方法的失策是主要原因。年龄在14岁左右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如学习压力大,早恋,与爷奶隔代教育差距等方面,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少年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用来维系长时不联系的亲情,实际上很难与孩子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以足够的关怀。小龙父母每年都很少回家,而只知打骂不知关爱孩子心灵成长的父亲加速了孩子离开这个美好世界的决心。
其次,父母生活压力增大也是小龙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比如,父母亲因为在外受到雇住的训斥或责骂,憋了一肚子的火,回来又会把火气朝孩子身上发泄,孩子受了委屈,在内心学习压力与外界负能量的双重挤压下,可能导致一些意外的悲剧发生,如自残,跳楼或离家出走等等极端事件。
第三,在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内地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是造成上述悲剧的直接原因。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显示:仅在2010年,经济落后的省份向外输出的劳动力都在百万之多,这种流动的直接结果是为中国产生了6100万留守的儿童,其中大约15%的孩子一年都见不到父母,因为得不到照顾,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比率比非留守儿童高8%左右,同时他们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他们的烦躁、孤独、闷闷不乐等负面情绪的几率也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性格孤僻”留守孩子,因性格上的特点,如果父母关爱不适时,教育不适当,方法不适量,关注不及时,很容易走入自我封门的囚笼中而不能自拔。挣钱重要,但孩子的生命更重要,建议外出为生活奔波的父母最好留一人在家或附近打工,能及时关注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四,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较低,隔代教育缺乏有效的沟通。目前,农村留守少年监护人大多数是爷奶或外公外婆,这些临时监护人因年纪较大,文化普遍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懂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学习上又不能给孩子以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较大的代沟,只能力所能及地照顾好孩子的吃饭问题。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对此,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大夫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少是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寄托在亲戚家。留守儿童确实有一些特别情况,比如父母不在家,隔代抚养会比较溺爱,放任,或者关照不到,父爱母爱缺失等等,会让孩子的心理发育出现问题,生活上也会出现问题。詹大夫接着指出:“孩子的成长在特定情况下,他自己的情绪和人际关系都需要调整。留守儿童遇到困难,自己无法处理,又缺乏指导,这样孩子就往往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这个个案就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这个孩子自己情绪控制方面有障碍,其它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是诱因,应对这方面的问题自己又有无力感,或者缺少社会的支持,包括亲人的支持,就容易走向极端。”
詹春云大夫认为,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因为这里显然是出现了问题。他说,孩子不是因为强烈的精神刺激而选择了自杀这条路,就说明孩子的行为还是比较极端,这是主要因素。而这与孩子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关。他说,在成人里也会有这种情形。极端行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比如性格方面的偏激,思维方式方面的原因,使其行为偏向极端。而这又与其家庭环境和留守儿童的身份有关系。詹大夫说,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有效引导,性格的培养肯定有欠缺。
其实,詹春云大夫说,这些问题并非不可以解决。比如说,父母在外打工,现在高铁很发达,父母总能找到时间回去。另外现在资讯通讯发达,接上互联网可以面对面交流,吃饭,聊天都可以。詹大夫说:“我们看到很多出国去的孩子,还有农村留守儿童,有些做的好的可以天天一起吃饭,对着电脑,做作业,交流非常好。互联网可以把远程空间变成如同隔壁。问题是许多父母把这个忽略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即更多的是主观因素而不是客观因素。以工作忙而把所有的责任都扔掉,是非常不对的。另外,现在社会也是比较关照留守儿童,有些机构可以做一些工作,包括学校和一些社会组织,可以担当角色协助孩子,使孩子有较好的心理成长。这并非不能做到。”
据詹春云大夫介绍说,他们在咨询中看到有些个案,即使父母与孩子住在一起,互相之间也很冷漠:“比如父母对孩子放任冷漠,也有这种情形。我认为,各种原因中,父母对孩子的冷漠会是一个很大的主观的因素。比如家长对孩子发火就是一个主观的问题。父母在外面遇到困难或者工作上不是很顺利,对孩子不关心,而又冲孩子发火,这就是主观的问题,可能是父母性格情绪方面有问题。”
詹春云大夫说,其实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有父母处理自己的情绪有问题。所以,詹大夫认为,这里更应强调的是主观因素。因为留守儿童确实容易发生一些问题,比例相对高一些。但留守这一块儿,其实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一部分。家长要关爱孩子,照样可以做到。主要问题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放任的态度。他说:“对抚养和关照孩子,你说你没时间,但发脾气可以发到孩子身上,这又怎么解释呢?”
詹春云大夫认为,父母教育通常有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比如隔代抚养的;另外一种就是放任自流,这样孩子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孩子的表现就是性格情绪存在问题,同时容易出现品行障碍,比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偷东西等。他说,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工作当然可以通过社工,学校做,包括孩子心理成长,这是一个较大的工程。孩子如能得到关心和引导,性格成长相对就会比较正面和阳光。家庭其他成员也都可以做。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认清楚归因,詹春云大夫最后表示,如果把它归在一种客观的原因上,比如把这个孩子的自杀归到留守这一块,那父母就认为自己要出外谋生,孩子要留守,自己没有办法也没有责任。但假如从家庭教育缺失上来归因的话,那可能就会引起很多留守儿童家庭和父母的注意和重视,这就等于给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敲了警钟。即,虽然我们要出外谋生和赚钱,远离家乡,但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同样多的爱,照样可以去关心和培养孩子成长,而不是因为离开了家乡,就把所有责任都推掉,这对孩子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