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低齡化現象面面觀


2014.09.26
education-student-study-oversea 圖片: 留學顧問向學生提供海外升學的資料。 (法新社圖片)

在今天的節目裏,我們要探討中國赴歐美等國留學的低齡小留學生8年激增50倍的現象。

中國媒體的報道以來自南京的陳小天爲例,2014年9月開學後,陳小天每天都能在中學同學微信羣裏聽到對於軍訓的抱怨,他邊看邊上傳了張他在英國劍橋打網球的照片,引來國內小夥伴們的嫉妒。

沒有軍訓,不用早起,陳小天在英國劍橋鄉下的一所私立高中裏,享受着傳統但充滿樂趣的紳士教育,儘管成本聽起來有些高昂:每年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近40萬人民幣。

來自南京的陳小天只是衆多中國留學少年中的一員。有數據顯示,這個從新千年開始出現的羣體,最近兩年正呈直線上升之勢。據美聯社報道最近的報道,中國目前已經取代韓國成爲美國海外高中生源的第一大國:2013年,共有31889名中國學生獲得赴美高中F1學生簽證,這幾乎是八年前的50倍,兩年前的5倍。

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中國小留學生的首選,留學人數分別佔中國小留學生留學總數的28%,24%和20%,其它歐洲國家和新西蘭,新加坡等國,也正在成爲中國小孩新的目的地。

《華爾街日報》的文章稱,過去五年,加拿大多倫多地區的國際中學生突然飆升了40%,其中四分之三來自中國。

這些孩子的家長們,已經不再只限於富人、官員和知識精英,更有普通的工薪階層。而且,在這波少年留學潮中,主角不再只是過去那種成績不好在國內混不下去的“壞孩子”,更有像陳小天一樣的好學生,優等生。正在美國加州一所私立高中念高三的宋雨晨,初中是在上海浦東排名第二的中學唸的,他們班上45個同學,有一半出國讀高中。

能不能出去,不僅靠成績,還得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海外高中普遍沒有獎學金,中國學生又以選擇寄宿私立學校居多,學費加生活費一般在5萬美金左右。在美國高中四年就得120萬人民幣,如果加上本科,至少投入150萬到200萬。

這些小孩未必來自大富大貴的家庭。宋雨晨有一個在大型投資公司當老總的父親,這點錢自然不成問題。而陳小天的父母只是月入過萬的知識分子家庭,但他們還是咬咬牙,把多年的積蓄掏出來,供兒子一搏。

昂貴的費用,難以阻擋中國家庭送小孩到國外的慾望。在美國一些昂貴的寄宿私立學校,中國學生比例超過20%,已經成爲家常便飯。中國的小留學生也激活了美國中學的財政。《華爾街日報》就指出,隨着中國學生的來臨,學校財政馬上走出了困頓。

陳小天的父親陳棟發現,很多不如自己的工薪朋友,一樣不含糊,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父母屬於70後,普遍獨子,掙錢不給孩子用給誰用?另一個,連喫帶住含學費,40萬人民幣,不見得比在國內選擇好學校高多少。送走之後,父母可以全身心放在工作上,兩相一比,也不算高消費。

本臺記者通過電話隨意採訪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武漢女大學生,瞭解有關中國中學生出國留學的狀況。這位女大學生告訴記者,中國家長把自己的小孩送出國,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手裏有錢,如果想讓孩子出國深造,不如越早越好,加上不滿意國內的應試教育,想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二是國內高考競爭激烈,出國更容易一些;三是出國有利於獨生子女事業的拓展。此外國內環境污染,養老難,房價高,生活壓力大,都是原因。不過這位武漢女大學生也表示,中國的教育也不都是一無是處,國內也有很多優秀學生,因人而異。

美國托萊多大學退休榮譽教授冉伯恭在接受本臺記者的採訪時對此有同感,他說,一是家長有錢,二是一些孩子功課不那麼好,出國留學是爲了避免高考競爭的過份壓力,三是爲了將來的移民做準備。

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副教授鄧小剛在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低齡赴美留學的孩子確實很多,比如自己親戚的孩子就是一例。鄧教授認爲,中國孩子頻頻出國留學,對中國有好處,讓人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學成後回饋祖國。此外,對所去的國家也帶來經濟上的好處,中國學生成爲重要的生源,激活了當地經濟發展。

而且,中國學生不僅繳納學費,其出手不凡的個人消費也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據國際教育協會和美國國務院教育與文化事務局透露,留學生每年能爲美國的經濟做出240億美元的貢獻。

另一方面,這些異國學校也開始爲爭奪優秀的中國生源打仗。在美國,公立學校不允許招收國際學生的傳統正在被打破。幾名國會議員已經提交要求廢除這一傳統的法案。

密歇根州的一所公立高中是第一批喫螃蟹的學校之一。他們現在每年招收約90名中國留學生,全部來自北京海淀國際學校,當地一個曾經廢棄的小學已經被改造用作宿舍。

精明的中國商人也瞅準了商機,在賓夕法尼亞州,一位中國商人已經在普林斯頓大學附近買了一所廢棄的中學,據稱和中國人大附中合作,修建一所新的普林斯頓國際學校。校長說,2013年秋天,已經有30個學生,未來5年的目標是250人。其中一半將是國際學生,他們大部分來自中國。

不過,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教授鄧小剛說,中國留學生在給美國學校帶來經濟活力的同時,也讓一些美國教師頭疼,因爲他們並不願意教這麼多的外國學生,因爲在美國,教學講究互動和課堂環境,語言的障礙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都會影響師生間的互動和教學質量。

這麼多的中國低齡小留學生跨出國門,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加上這些小留學生多數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女,如何儘快適應和融入當地文化,也是一個考驗和挑戰。中國媒體的報道援引如今已經在紐約一家諮詢公司工作的吳界立的話說,他是2007年來美國讀高中的。剛來美國之初,最頭痛的就是如何融入美國文化。國際學生基本上住在一塊,很少主動會跟美國本土學生聊天,半年之後,發現美國社會是開放的,才慢慢走出這一步。還有一開始課上都不敢發言,生怕老師批評,後來能回答的時候就回答,老師也會慢慢喜歡你。

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副教授鄧小剛說,中國小留學生因爲還未成年,確實需要很多幫助,家長尤其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怎樣能夠儘快融入當地文化,鄧小剛教授說,融入有一個過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保持中國人的本性和特色,同時要與美國同學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不要過於內向,課堂上要敢於發言,這都有益於融入。

據中國相關媒體報道,不少中國父母千辛萬苦將孩子送出國門,原因之一還包括他們認爲美國的道德教育高出中國一籌。一位兒子在美國留學的父親說,美國學校裏教的和社會中考察的是一致的,而中國的中學教育是說一套,做一套!這位父親發現,道德品質和主流價值觀的薰陶其實貫穿着美國的教育體系,但和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美國的思想教育讓孩子非常願意接受。

他說,在中國,教室裏教你要遵守交通法規、尊老愛幼、真誠誠信,但你出門不會這樣做。到社會上只要不犯罪就行,爾虞我詐又怎麼樣?”這位父親認爲,中國教的和做的有極大反差,而在美國,學校裏教孩子要誠信,社會生活中也有個人的誠信記錄與之匹配,一旦違反規則、不誠信,整個社會系統都會有反映,違規者要在付出實在的代價。

在這位父親看來,沒有人天生就有社會責任感,天生懂得要爲社會大多數人利益服務,而美國的教育體系用緊密聯繫的學校教學和社會實踐教會孩子這一點。“在中國教育體系裏面,我們的孩子暑期裏玩命地上補習班、玩命做題,教出來以後就做題特別棒,收拾家務、孝敬父母都不會,你還讓他去愛國、有社會責任感?這也是這位父親堅持讓兒子出國留學的原因之一。

對此,美國托萊多大學退休榮譽教授冉伯恭在接受本臺記者的採訪時表示,的確,中國是應試教育,而且是灌輸性的政治教育,老師說什麼是什麼,不允許學生獨立思考。但是在基礎知識的教育方面,中國要強於美國。

說到中國的基礎知識教育強於美國,難怪有海內外媒體報道說,近年中國留學生的大量湧入,不僅使美國本土的亞裔學生感嘆“亞歷山大”,即壓力山大,而且也對美國學生形成挑戰,因爲亞裔學生的成績頂尖者居多。美國托萊多大學退休榮譽教授冉伯恭說,美國不少精英大學有不成文的規定,限制接收亞裔學生特別是華裔學生的名額,這對中國學生申請入學很不利,因爲他們害怕美國大學最終會成爲中國大學。冉教授說,目前在加州的大學,亞裔學生已佔大約四分之一。

請聽衆朋友發表對節目的看法,需求和期待。

婦幼論壇專題節目主持人梒青的 TWITTER 地址是 HANQING8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