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娃”鬧輟學;華裔小孩該不該穿開襠褲?
2014.11.14
中國的中小學開學兩個多月後,不少家長已經被家裏不聽話的孩子們逼得束手無策。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近日有數十名家長自發“組團”到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專家的幫助,一起討論如何應對家裏不聽話的孩子們。
初中男生小虎的媽媽來求助是因爲被老師要求到校“陪讀”。“老師說實在管不了小虎,他老是鬧着輟學。”
小虎家有14套房子,在北京有這麼多房,足夠讓一家人不愁喫穿。小虎一家平時住在城裏,週末到郊區260多平米的大房子去度假。另外的12套房子都租出去了。小虎從小生活條件就很優越,他不明白爲什麼要上學。他說,“我家租房收多少錢我都心裏有數,那些錢夠我喫三輩子了,爲什麼還要上學?我只要會收房租就行了。”小虎對諮詢師說出自己的想法。
有網友評論說,一個小孩子之所以發出這樣的疑問和質詢,看似童言無忌,其實背後折射的是功利化教育的結果。
的確,中國古來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說法,而現在呢,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鼓勵孩子認真學習的動機往往是:“你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娶不到好媳婦。”甚至還會說,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就無法升官發財,只能在路邊做叫花子。如此把上學功利到極致,甚至等同於過好日子、升大官、發大財,難怪孩子會產生這樣的輟學想法。
就中學生因爲家裏有錢想輟學的現象,本臺記者宏偉採訪了現住西安的原陝西省電視臺記者馬曉明,當被問到這種現象是否是功利化教育的反映,馬曉明說,這不光是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找不到工作的問題,對於無權無勢無關係的弱勢羣體家庭來說,學習是改變命運的主要途徑。社會發展應該是越來越公正公平,但現在中國社會是權錢結合,這就造成有錢人的孩子就說他根本不用去上學的現象。
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副教授鄧小剛在接受本臺記者宏偉的採訪時說,中國的高考制度和學習壓力也是造成一些學生輟學或想輟學的一個原因,特別是人口衆多,社會競爭激烈。至於有錢人的孩子鬧着輟學,即使從自私的角度講也不應當輟學,比如怎樣能夠繼續保持家裏的經濟條件和優勢,怎麼更有效地利用和發展現有資產,延續到下一代,讓後人受益等,都需要受教育。
廣州康寧心理熱線心理諮詢師詹春雲大夫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說,在這個案例中,中學生小虎的家庭條件很好,不明白爲什麼要好好讀書,爲什麼還要那麼辛苦。很顯然,詹大夫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是孩子人格性格里的基本要素沒有建立起來。詹大夫說,就像一個房屋的框架沒有建立起來,就會產生困惑,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他說,很多時候,孩子的家庭條件好,如果沒有得當的教育和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反而會起到不好的作用。比如過分的寵愛,嬌慣,使孩子一些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沒有建立起來,這就是所謂三關不正。
第二個案例是,高二學生小猛最近老給媽媽做“思想工作”,攛掇她跟爸爸離婚。一向好脾氣的媽媽不知該怎麼跟孩子交流,只好求助專家。
據瞭解,小猛的爸爸是家裏的權威,對孩子和妻子都說一不二,對孩子要求很嚴格。相反,小猛的媽媽對孩子很嬌慣,性格比較軟弱。眼看小猛快高三了,爸爸對孩子管得越來越多,希望他能考個好大學。但小猛覺得爸爸是“霸權主義”,於是多次跟媽媽商量:把爸爸趕出去,咱孃兒倆自己過。
對此,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副教授鄧小剛說,這一現象一方面是中國傳統男權社會和大男子主義的一種反映,另一方面父母要學會做一個現代父母,以往說教打罵的方式現在已經行不通了。
分析第二個案例,廣州康寧心理熱線心理諮詢師詹大夫說,這也是家庭教育產生的副作用所致。
很多人主張,父母在家中對孩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對孩子溫柔寵愛一些,一個嚴厲一些。但詹春雲大夫說,這樣的方式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很多副作用,比如孩子竄騰父母離婚,這是個嚴重問題。詹大夫說,孩子一般從小就有一種鑽空子的能力,假如父母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不一致,有時孩子就會鑽這個空子。那很可能媽媽的軟弱就使她對孩子的影響力降到最低,因爲孩子有空可鑽,這邊不對勁就跑到那邊去,所以這也是教育失敗的例證。結果就是因爲父母意見不一致,孩子就要求爸媽離婚,這是個要動搖家庭根基的嚴重問題。所以詹大夫說,孩子的問題通常不會是一個獨立的事件。詹大夫建議,父母對此應當有深刻的反思,但一般父母自己很難找到原因,因此特別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以找到問題的根源。
第三個案例是,剛上初中的小崗前幾天偷偷從家裏拿了600多元錢,請五個哥們兒搓了一頓。被發現後,小崗解釋說,喫飯的人裏有個“老大”,以後可以“罩着”他。但小崗同時也表示了自己對哥們兒的不滿,“他們太不替我着想了,點那麼貴的菜!”
對此,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副教授鄧小剛評論說,如果是偷錢去請客,當然不合適。朋友間一起去喫飯是正常的,但過分了就不合適。
廣州康寧心理熱線心理諮詢師詹春雲大夫分析說,青少年上初中進入叛逆期,不聽父母的話,自己有自己的主張,行爲,這事實上與其心理特點有關聯。因爲孩子對人生和周圍的事務開始有自己的看法,對父母的一套產生不認同。但在外面他又得不到別人很好的認可或認同,有些孩子就通過與父母作對,叛逆,來宣示自己的獨立,另一種方式就是拿錢出去請人喫飯來讓別人認可他。這種情況孩子就很容易走偏,比如偷錢。詹大夫說,如果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的話,孩子的性格就有問題了,這叫做品行障礙,比如說謊,偷錢,離家出走或逃學。這樣的行爲如果反覆出現超過半年,品行障礙就成立,18歲後,就成爲人格障礙,與犯罪緊密相關。詹春雲大夫說,有研究顯示,罪犯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人格障礙。
詹大夫最後提示,孩子性格出了問題,要想辦法幫助孩子重建價值體系和系統,重塑人格。因爲18歲以後人格定型,改變的難度就會增加。
聽衆朋友,下面我們要討論的另一個話題是,華裔孩子在海外應不應該入鄉隨俗,不穿開襠褲隨地大小便。
據中國新浪網披露,美國最近爆出一件引發網友熱議的事:在美國一所公園,一名華裔婦女帶着一個穿着開襠褲的小孩在公園,附近居民看見之後,認爲這屬於父母的不檢點行爲,一位白人女子還因此而報了警。當警方瞭解到孩子穿開襠褲是爲了隨地大小便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過,這一案件目前尚未查實。
問題是,不管這個案件是否真的發生,給孩子穿開襠褲,對中國人來說,似乎並沒什麼不妥。隨着近年來大批中國孕婦來美國參加“大生產”運動,洛杉磯華人社區開始出現華人母親帶着一兩歲穿着開襠褲的孩子逛街的景象。這種在中國街頭巷尾司空見慣的現象在美國卻讓老美匪夷所思。
在一向“愛管閒事”的老美看來,父母讓孩子“衣冠不整”實屬不該。看來,也許屬於東西文化差異的問題會上升到法律的層面也未可知。
可是有些中國父母們,怎麼也想不通:孩子穿開襠褲,招誰惹誰了?而也許在美國警察看來,父母允許兒童穿“開襠褲”暴露下體,恐怕是虐待兒童的一種表現。
爲此,本臺記者宏偉採訪了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副教授鄧小剛。鄧教授說,美國人對中國孩子穿開襠褲的看法確實反映了文化上的差異。鄧教授認爲,對出國的人應當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且中國已經成爲經濟大國,中國人有能力出國旅遊,但這種不文明的行爲確實需要改變。
當被問到隨地大小便在美國是否是輕罪並要處以罰款,鄧教授說,如果警察沒看見,大家都很另眼相看。如果警察看到了或有人報告,就會有麻煩。他說,在中國孩子穿開襠褲上街沒人管,而美國人一般用紙尿布,但中國人一是想省錢,二是隨地大小便後也不用管,何樂不爲。這就跟美國人遛狗似的,人要負責撿大便,作爲父母也應該用袋子或膠皮手套撿起來扔垃圾桶。就是說應當對人們進行公共教育,中國的大城市也許好一些,但中小城市就比較差。人們在國內養成了習慣,出國也會繼續這樣做。
廣州康寧心理熱線心理諮詢師詹春雲在接受本臺記者的採訪時也表示,這的確是文化上的差異,在中國一般不會受到指責,在美國就是不雅行爲。他建議中國人出國最好還是入鄉隨俗。這樣的事稍有意識就可以做到,可以減去不必要的麻煩,對孩子也有好處。
據瞭解,美國沒有針對開襠褲的專門法律,但根據加州刑法,隨地大小便屬於輕罪,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一經發現,就會罰款。小孩穿開襠褲,尤其理由是“爲了隨地大小便”時,警方如果確認是因爲家長沒有或買不起死襠褲給孩子穿,就可能把孩子從父母身邊帶走,交給兒童福利局監管。
對於暴露下體的行爲,美國的法律解釋爲“行爲不檢點”,輕則口頭警告,重則會被罰款。至於小孩暴露下體,在中國人看來司空見慣,但在美國人看來,依然是小孩父母的“不檢點行爲”。
美國的法律不是以當事人的角度判斷“檢點與否”,而是以旁觀者的感受作爲依據。如果旁觀者認爲你不檢點,就可以報警,你可能會因此被警告甚至罰款,即便是你兩三歲的小孩子。
看來,國人出國後能夠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法律和風俗習慣,對人對己都有利。
請您收聽節目並發表對節目的意見和建議
婦幼論壇節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