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應否是中學生開學第一課的主題?


2018.11.30
1 一則陝西漢中市“洋縣二中軍訓教官逼學生喫泔水”的事件引發網友熱議。(Public Domain)

“起牀!集合!出發!1、2、3、4!”這是在網上流行的一首軍訓歌曲。

今年9月初,一則陝西漢中市“洋縣二中軍訓教官逼學生喫泔水”的事件引發網友熱議。洋縣教育體育局回應稱,軍訓期間部分學生午餐時浪費食物,教官此舉是爲了讓學生“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但許多網友對這種處罰方式仍然無法接受。稍令人寬慰的是,涉事教官很快被解聘,軍訓基地也向這些學生道了歉,但這一事件也引發關於軍訓是否必要的討論。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說,事件發生後,中國有軍媒發表題爲“要不要取消軍訓,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的文章,呼籲“正確看待”軍訓。至於何謂“正確”,文中給出了標準答案:軍訓是必要的,因爲它能夠“鍛造血性”,讓學生“勿忘國恥”,“其他國家也有軍訓”,“更爲重要的是,軍訓是法律明文規定的,必須落實”。

那麼,軍訓可不可以替代?軍訓“訓”的東西真的有用嗎?年輕時受到的苦難是不是都有價值?其他國家有沒有軍訓、又是如何軍訓的?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這篇署名李繼威和陳抒寧的文章認爲,“勿忘國恥”是個總會被用來強調軍訓正當性的理由,但軍訓並非不可替代。筆者稱至今仍然記得在自己接受軍訓時被教官帶着唱起《大刀進行曲》的場景,彷彿唱着“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就能把歷史牢記於心。然而,正如德國記住了一戰的恥辱後有了二戰一樣,用仇恨與強力的方式強化記憶,並不比恥辱本身更加高明。

文章說,人們一般認爲軍訓可以強健體魄,鍛鍊意志,但是這一點並不足以讓軍訓成爲大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事實上,比起軍訓,持續時間更長、更有規律性的體育課更能鍛鍊學生的體魄和意志。然而當前學生的體育鍛煉往往被忽視。至於“培養同學之間的感情、幫助學生適應集體生活”的功能,並非只能通過軍訓來實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先生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一個國家要不要軍訓,由這個國家自己決定,但有三個方面應當考慮:

“第一是看會不會有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像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國家也會有軍訓,包括一些體育項目。但這些活動多是興趣性活動,而且多是由自己選擇,因此不會對青少年造成身心不能承受的傷害。像你剛纔講的被迫喫泔水,就是侵犯了人格尊嚴,這在美國也不可以,比如美國的巴頓將軍鞭打跑到醫院裏裝病的逃兵,也是不行的。”

第二點,王軍濤先生說,中國由於其政體性質,就決定了其軍隊和軍事首先不是用來保衛國防:

“因爲現在沒有一個國家敢侵略中國,或者願意冒那麼大的代價去侵略中國,因此主要還是爲了保衛這個國家的政權。而中國的軍訓給青少年灌輸的也是一些表面東西,像忠於黨的意識,從這一點上來說我覺得中國的軍訓和別國不一樣。中國的軍隊和軍事就是黨軍,現在全黨姓習就變成了習軍。我相信,現在軍訓中會有不少對習近平個人崇拜和吹捧的內容。”

最後一點,王軍濤先生說,如果軍訓作爲國防需要,來傳授比較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這在各個國家都是可以的:

“但在中國這樣的國家裏面並不缺乏這樣的正規軍,應當降到最低限度就可以了。再從世界各國經驗來看,即使要把一些平民轉化爲正規軍,中國這麼大國家也是有足夠時間來做這些事情的。所以我覺得中國現在這樣強迫軍訓以服務於其政治需要的做法,應當譴責。”

河北自由撰稿人、教師朱欣欣老師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中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要軍訓,好多是練隊列,很枯燥:

“大學校園每年一開學新生什麼都不幹,穿着統一發的迷彩服或者軍服,成天練正步走。學校有軍隊來的教官,還有學校自己組織的訓練,我覺得沒有多大必要。你要加強學生的紀律性,可以通過其它適合年輕人的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培養集體主義。”

朱欣欣老師說,他見過一些教官,表面上看起來很嚴格,其實身上有一種兵痞氣,把部隊裏上下級之間的粗暴態度帶給學生,影響特別不好:

“我就聽說過教官打罵學生,也有軍訓的時候學生出事故,受傷或病倒。我的朋友、作家余杰曾經寫過,8964之後爲了把北大的新生和參加過六四的畢業的大學生隔離開,新生連續兩年不在北大里面上學,而是在軍校裏面。余杰他們是在石家莊陸軍學院進行軍訓,他對奴化的軍訓深惡痛絕,我也有同感。”

旅英華裔作家、《中國夢》的作者馬建先生也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談了他的看法:

“從理論上來講,如果這些孩子的年齡真到了18歲,可以自願報名參加軍訓而不是被強制。如果被強迫,毫無疑問是對孩子的傷害,因爲這不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馬建先生說,他認識的一些人現在都在想辦法逃離中國,人們沒有想到要對學校的學生進行這種再教育式的軍訓:

“這種教育出不了好孩子,現在學生告發老師,甚至媽媽爸爸都不敢跟孩子推心置腹地說話。人們現在是能把孩子送國外就趕緊送,再不送就來不及了。甚至連不丹和錫金,都有中國移民去開飯館買地養雞,只要出去能夠生活,全世界哪都可以去,非洲也到處都是中國人,有錢的人移民歐洲和美國。習近平一上臺,你看人的日子過的,鄰里關係就是互相告發,同學發小之間都不能說話了,沒有安全感。人一生病也許就會家破人亡,這不是一個讓人能夠生活下去的社會,中國人的賺錢自信和喜氣洋洋的階段已經過去了。誰都沒想到習近平像瘋子一樣,他要把他自己做大,把人民變小,一下子退回20世紀。以前唱習大大的人,我估計現在都後悔了。”

馬建先生最近出版了他的新書《中國夢》,他說,中國夢確實是個大問題,人們以爲大家在中國夢裏就可以活下去:

“我最近在香港演講的一個題目就是,中國夢就是洗腦。中國人要被統一,然後中國式的所謂政治制度,會慢慢侵蝕到各個地區,香港已經開始了。我不知道中國夢這三個字會不會變成關鍵詞?”

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說,隨着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會擔心下一代在更豐富的物質文化中成長,缺乏老一輩的喫苦耐勞精神,需要軍訓這樣的一種“喫苦”教育來彌補空缺。“年輕時受的苦難都是有價值的”,在提到軍訓的意義時,一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生飽含深情的自白被很多的媒體轉載,然而除去這樣的深情,這句話未免顯得有些蒼白。先不說這樣的“喫苦”教育是否有必要,若真是有十數年的積弱難返,恐怕也不存在這種一個月便能藥到病除的好事。對軍訓提出的質疑,也常常會受到“不能喫苦”的指責。然而即便是“能喫苦”,也不意味着“愛喫苦”,或者就要喫所有擺在你面前的苦。能少喫苦便少喫些苦,何錯之有呢?

對此,朱欣欣老師說,關鍵是這個苦難是什麼樣的苦難:

“一種是自己主動去鍛鍊自己,這和別人強迫我喫苦不一樣。外在的一些苦難,不是人爲設計的和被強迫的,比如自然災難來了,我們當然要學習去承受。不要搞形式主義,比如以往的憶苦思甜就沒有必要通過喫憶苦飯來體會過去的苦。”


王軍濤先生也就此談了他的看法:

“受苦難這話當然不錯,但是苦難和苦難不一樣。如果不得已有戰爭發生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和平時期,用這種方式磨練人就是不必要的。其實很多的苦難是心靈上的,不需要去人爲地製造出一個什麼環境,讓人有福不享地去受苦,我覺得這對青少年就是造孽。”

所以,王軍濤先生說,中國的軍訓,現在大體上就是兩種:

“一是對青少年進行帶有政治教育式的軍訓,要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黨的領袖;第二是在軍訓中有大量體罰,中國實際上在整個社會生活和文化中就有這樣比較普遍的體罰。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幅照片很感動,那是美國大學生的一張熱情洋溢的笑臉,這是一張沒有受過欺負的臉,中國的孩子沒有這樣幸福的笑臉。”

實際上,王軍濤先生說,中國這種軍訓文化,不符合基本的人權和人道主義。


朱欣欣老師認爲,培養孩子們的喫苦精神,更多應當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可以組織一些公益活動,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喫苦耐勞的精神,而不能用很短的幾個星期的軍訓來解決問題,現在軍訓完全成了形式。”

家庭對培養孩子的喫苦耐勞精神也很重要,朱老師說:

“比如我小時候家裏住樓上,要燒煤爐,隔一段時間就要買幾百斤的煤球。我和我弟弟就用臉盆或者桶一點一點運上三樓,幫助父母分擔家務。雖然很累,但家裏的活一定要幹,無形中就鍛鍊了一個人的喫苦耐勞精神,後來就學習幫助做飯擀麪條蒸包子,所以家庭環境還是第一位的。”

而對於學校來說,就是發動學生、家長和各方面參與進來,朱老師說:

“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麼都搞統一,不允許創新。軍訓也是一樣,爲什麼不能把它搞成一個生動活潑的形式呢?實際上,政府管得越少越出人才。”

朱老師說,中共有關軍訓的強制做法也令人聯想到現在政審又重新回來:

“如果是政審的話,我也上不了大學,因爲我父親是黑五類、參加過國民黨,再加上我爺爺也是國民黨。這種歷史的倒退不得人心,也搞不下去,這說明中國對文革、對四九年之後的前三十年,缺乏真正的反思和批判。”

朱欣欣老師說,應當讓軍訓迴歸到它應有的位置,通過形式多樣的軍訓活動,讓學生們鍛鍊身體、學到喫苦耐勞和互相合作這種團結的意識和精神,不能狹隘地用軍訓來馴化年輕人,讓人們都成爲乖乖的小綿羊或者機器一樣,這樣越搞越讓年輕人反感,也起到了反作用。

那麼其他國家有沒有軍訓?又是如何進行軍訓的?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說,“其他國家也有軍訓”固然不能成爲中國也要有軍訓的理由,但其他國家的“軍訓”如果與中國的軍訓有着本質的差別,那就更不可能爲中國的軍訓制度背書。事實上,在我們熟知的國家中,除了朝鮮、越南、俄羅斯的軍訓和中國相似外,其他國家的“軍訓”與中國的軍訓大相徑庭。最大的不同,不在於他們的軍訓內容更加實用,而在於他們的軍訓並不是強制的。當我們的媒體在渲染“英國哈里王子都參加軍訓”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英國平民家庭的孩子並沒有接受軍訓的義務,他們有充分的權利去選擇究竟在槍桿中還是筆尖下接受教育,實現價值。在微博上關於是否要取消軍訓的討論中,有一個點贊數超過兩千的評論:“你自己愛軍訓自己訓去”。從這個角度看,這條評論卻是“話糙理不糙”。

還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爲中國並不實行強制徵兵,因此軍訓是作爲服兵役的替代品出現。但中國高中生也需要參加軍訓,這種解釋意味着這些十五、六歲的孩子也有服兵役的義務,顯然無法成立。實行強制徵兵制度的國家往往有着強烈的國防需求,比如韓國、朝鮮、以色列,而中國不僅有着全世界最高的現役軍人數量,更是設置了“裁軍30萬”的目標,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國家會面臨兵源不足的問題以至於需要強制徵兵。另外,軍人與學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培養時各有側重:軍人側重統一、紀律與服從,學生則需要敢於質疑、獨立思考、包容多樣。而中國的軍訓實際上是將培養軍人的價值觀作爲學生們的“開學第一課”,彷彿陷入了“不想當軍人的學生不是好公民”的價值混亂之中。

對此,朱欣欣老師認爲,如果真要軍訓的話,國外的辦法值得借鑑:

“那就是在真正自願的基礎上,另外要有實用性,比如萬一發生戰爭,如何對待空襲、學習射擊等一些軍事的訓練,會對年輕人有幫助。所以軍訓不能搞花架子,就像老百姓所說,中國的軍人就會齊步走、搞閱兵和表演式的東西,這也是中國從上到下多少年來形式主義的作風在軍訓上的反映。我希望中國有學校可以帶頭搞一套適合年輕人又有樂趣的軍訓項目,讓學生們也來參與和設計,吸取國外的經驗進行創新。”

請您收聽節目並發表對節目的意見和建議
婦幼論壇節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