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華盛頓手記:老康秉燭:王康最後的告白(3):坦言皮囊缺憾/舉贊晚清士人


2020.06.30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1 王康資料照片。(希望之聲)

王康最後的告白,自由亞洲電臺,華盛頓手記專題·老康秉燭。我是這個節目主持人北明。這個系列播出王康在生命最後日子裏的思想、感悟、見聞,這是第三集。

“除了舌頭有點短,你覺得自己哪裏還有短處?”

王康答:……

接下來是下一個問題:“定盦19歲想入朝做官變法,從鄉試到考進士再到恩科會試,先後考了10次之多,延續將近20年。直到38歲,連個翰林院都考不上。做個小官“中書”或“主事”還因放言不斷受迫害,最終爲了人身安全辭官回鄉,成了體制外知識人。你對此有何評價?”

王康答:……

抱歉打斷一下朋友,王康這裏所說的龔自珍集句,指的是從龔自珍《己亥雜詩》的四首詩中各選一句集成的另一首詩,七言絕句,叫做“歌泣無端字字真”。這首七言絕句是這樣的:“空山徙倚倦遊身,亦狂亦俠亦溫文;土厚水深詞氣重,歌泣無端字字真。”這四句詩依次分別選自《己亥雜詩》第209首,第28首,第40首和第170首。此詩集可謂天衣無縫,自成一格,依然不失龔自珍詩詞奇肆瑰麗、新鮮濃冽的風格。以至於此集句詩不知何時已不脛而走,傳遍網絡,有人把它當作爲龔自珍原作來做註解,甚至一些網友把此詩引爲自己的座右銘。

這裏要說明的是,這首集詩師出有名,其來有自:是八十年代復旦大學語言學博士、也是北明的知己好友在2004年前後集成,並作爲禮物贈送給北明的。此集詩對人生性情、尤其是文字風采的酷評,我只有仰望。所以,在流亡美國的中國八十年代大記者劉賓雁先生八十誕辰的之際,我把它鄭重地轉贈給了劉賓雁先生。數月後,劉賓雁先生長逝而去,我再將這首詩借鑑一首老歌的曲調譜曲、並演唱成歌,配置在了王康悼念劉賓雁的長詩《中國的大雁、中國的十字架》的視頻的末尾,寄託對劉賓雁的追念。2013年《劉賓雁良知獎》設立,在劉賓雁良知獎評委會的公告中,也引用了這首集詩,用來表彰劉賓雁先生卓爾不羣的一生。這就是王康剛纔提及的這首龔自珍集詩“歌泣無端字字真”背後不爲人知的故事。我在這裏披露這個故事,希望多年之後,它沉澱爲一個美麗的當代文學典故,成爲這一代中國流亡者追懷往聖、見賢思齊的見證。好,我們繼續聽王康回答問題。

王康答:……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親愛的朋友,王康在生命終端曾經書寫下陸游的這四句詩,落款標註這是自己的絕筆。病臥期間,他時常追念中外古今往聖先賢,以爲自己的楷模。

他沒有料到的是,在他五月二十七日去世前後,中國民間大陸網友們翻出了他當年爲悼念劉賓雁先生寫的那首長詩《中國的大雁,中國的十字架》( 點擊觀看 ),推上微信傳播,以表達對他的哀思的紀念。不少網友和王康的朋友認爲這首詩也是作者王康自己一生的寫照,他們把王康歸入了王康自己心目中那一串古今中外殉道者的行列。

北明認同這種感受,同時認爲,他回答龔自珍相關問題時提及的這那首詩,龔自珍集句詩七言絕句,正是王康自我放逐的經歷、浪漫多重的性格、恣肆汪洋的文字和繪畫風格的寫照:“空山徙倚倦遊身,亦狂亦俠亦溫文;土厚水深詞氣重,歌泣無端字字真。”北明借這次節目末尾的機會,把這首詩唱成歌在這裏完整播放,敬獻給本欄目“老康秉燭”永遠的嘉賓、王康先生飄然而去的靈魂。

華盛頓手記·老康秉燭鏈接:點擊這裏
王康最後的告白(2):點擊這裏
王康最後的告白(1): 點擊這裏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