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存檔
2010-12-24
“我們這裏出現的仁慈反對殘暴,溫順友愛反對傲慢和暴力的鬥爭也越來越激烈了,特別是在宗教法律與塵世法律的尖銳衝突上……”——1909年托爾斯泰致甘地的信。“……要在言行和思想中都已愛爲本,以愛對待一切人,……”——1919年4月22日托爾斯泰給女兒的信。 托爾斯泰不僅迄今爲止的世界文學史上唯一一位無視(而非蔑視)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是第一位錯過諾貝爾和平獎的和平抗惡主義者。在諾貝爾委員會百年以來第一次將此獎頒發給人在獄中的中國獲獎者時,回首托爾斯泰相關思想及其與和平獎的關係,意味深長。請聽北明主持的華盛頓手記•老康秉燭談托爾斯泰與諾貝爾和平獎。
2010-12-23
“我的要求並不高,哪怕回去打個轉,親吻一次家鄉的土地,也就滿足了……”這是流亡海外18年的劉賓雁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
2010-12-23
碧空天山,朔風悲號,北半球最長的寒夜日的上午十時,中國的良心——劉賓雁歸葬儀式,在京西門頭溝天山陵場莊嚴舉行。
2010-12-20
“我有兩個月沒有用墨水玷污手和用思想玷污心了”——托爾斯泰日記:關於遲遲不能截稿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世界上從科學家到文學藝術家丶從凱撒大帝到上帝丶從西方到東方丶從古代聖賢到當今庶民,有誰把自己的創作成果以及相關聲譽視爲糞土呢?這次華盛頓手記•老康秉燭討論擯棄自己文學作品的托爾斯泰對自己文學榮譽的態度,從托爾斯泰與諾貝爾文學獎之間的關係說起。
2010-12-13
一百年前的11月13日夜半時分,有一個82高齡的老人,毅然悄然離家出走。先是乘坐四輪馬車,接着乘坐火車。他具體目的地不定,卻在嚴寒中始終堅定地遠離着自己的家園。他很快就病倒一個過去和今天都需要依靠地圖才能發現的小火車站,並於七天之後,1910年11月20日那個清晨病死在那個荒僻的小站。死後,他的安葬沒有舉行傳統儀式,沒有任何人演講;而他那被稱作墓地的埋葬地,不過是一個與棺材形狀和尺寸相似的墳丘,高及腳踝而已,沒有墓碑,沒有圍牆,除了兩個翻譯爲“靜地”的俄文,沒有任何其他文字。墓地周圍的林地約五丶六平方米見方,連近旁雨季形成的小水溝都自然流過,哪怕沖刷此墓,也不會有人爲此修正水渠。
2010-12-07
2005年12月5日,因八九六四流亡的中國大記者劉賓雁先生病故於美國普林斯頓,享年八十歲。
2010-12-06
(按洲、國家或地區分列,中文姓氏按中文拼音順序排列,英文姓氏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2010-12-03
賓雁,你已離開我們獨自遠行。時隔多日,我卻依然沉默。不是思念你的哀痛令我不能開口,而是心裏有太多的話想對你說,壅滯在心間,竟不知如何說。去年爲你八十華誕,蘇煒來電話邀我寫點什麼。我答應了,但坐在桌前,卻茫然不知如何下筆。近三十年交往的記憶如一道奔溪,從心間流過,想伸手留住它,卻僅在紙上灑下點滴印象,而你這個人竟在這些雜亂的記憶中消失了。於是明白,你這個人不是輕易能寫的。沒有普魯塔克,吉本式的巨筆,又怎能去描繪那些橫空出世的人物。結果竟爽了約。
2010-12-03
賓雁: 早想給你寫信,也早該給你寫信,可一直拖宕着。諸事纏身是一方面的原因,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沉重。 沉重當然不再是因爲提筆沉重,其實現在已經很少用筆寫字了。
2010-12-03
1 就是想寫寫通往劉賓雁家那條小路。爲什麼,卻說不清楚。 有時候,人就是說不清自己的心思。 那是一條十年前的小路。那時我們剛來美國,住在普林斯頓阿爾牟斯,劉賓雁住在普林斯勃若。有一條小路穿過原野,開車15分鐘可到他家。大路要繞行,很遠。 一年多前,我們一幫漂泊在外的作家想寫個散文集子,題獻劉賓雁八十大壽,那時我就想寫這條小路。妻說,爲什麼要 寫那條路?我說不知道,沒想明白。世上有許多事都是想不明白的。妻子就說,想不明白還寫什麼?寫別的吧!我就寫了《紅刨子》。才一年過去,賓雁說走就走 了。大家又湊在一起,說爲賓雁寫本紀念文集吧,我又想起了那條小路。 我確實喜歡那條小路。 一條穿過原野的小路。
2010-12-03
回家後,把賓雁的照片仔細端詳,照片把賓雁的神采拍出來了。“賓雁,走好”這四個字也把我們心裏想說的說出來了。找了一個鏡框,把。?照片和四個字放進去,大小正好可是放在什麼地方呢最後,放在書架上,索福克裏斯寫伊迪帕斯的三部劇作上面想到的是:。伊迪帕斯雖然遭到命運的打擊,但他並沒有向不公正的命運屈服,而是以自己的一生去向命運抗爭。這是古希臘詩人向人類揭示出,人類世世代代的人生的重要命題吧?索福克裏斯的悲劇被一些古典學者認爲是西方文學成就的頂峯。我想,這樣看是有道理的。“悲劇”這個字的字意,原來是指“嚴肅地處理一個嚴肅的主題,其結果是。清醒的,不可避免的衝突,這便是悲劇如果說,這是個人的悲劇,不如說,這是時代的悲劇,而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是幸 - ?抑或不幸)正是生活在一個悲劇的時代,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被嚴肅主題所主宰,要求人們嚴肅對待它的時代。賓雁之所以成爲這個時代的代表,因爲他是一位以最嚴肅的態度來對待時代主題的作家。因此,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英雄。
2010-12-03
賓雁逝世的噩耗傳來,我幾乎是徹夜難眠。他擔任人民日報特派記者時的動人情景,總縈繞在我的眼前。他長留人間的作品,既是文學精品,又是新聞佳作,是胡趙新政時期特別引人喜愛的報告文學。
2010-12-03
“中國的良心”卻死在美國 2005年12月4日上午,林培瑞教授打來電話,說賓雁已經病危剛去看過他,他說了一句:。“將來,我們想起今天這樣的日子,會非常有意思。”誰知這竟是他的臨終遺言。後來睡着了,一直沒有醒來,0時25分停止了呼吸。他最後向我們告別的時候,還在瞻望將來。
2010-12-03
今天,我們在此集會(劉賓雁先生追思會)沉痛地悼念劉賓雁先生。和我們一起悼念的,決不止在座的幾百人,而是散佈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無數主張正義的進步人士。 賓雁的一生,是堅持獨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站在正義的立場,向一切專制邪惡進行不懈鬥爭的一生。
2010-12-03
今天大家本着深深的哀情送行我們最佩服的一位老師,一位同仁,一位朋友。我們深感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失落,自己的損失。這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