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華盛頓手記: 叛逃要人趙復三(下)
孤絕建樹拒絕統戰、超然物外持守身內,大漠孤煙綠洲晚照——前中國駐聯合國總代表、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趙復三先生流亡生活。
----------
趙復三先生雖是高官,本質上卻是個體量不輕的文化人,學者,翻譯家,我不大忍心把“叛逃”這個政治化的字眼加諸其身,而且這也不符合趙復三先生一生低調做人的風格。但這確是事實,是專制制度下一個良心人,面對繞不過去的重大問題時不得不做出的選擇。趙復三選擇了常識和公義,作爲中共副部級官員,這就叫做叛黨、叛國、叛逃。本節目要稟實相報趙復三的流亡生涯,叛逃這個觸目驚心的字眼是繞不過去的,如同他面對公然的殘暴繞不過自己的良知一樣。自由亞洲電臺,華盛頓手記專題,中國流亡者紀事,叛逃要人趙復三。我是北明。這是趙復三先生流亡生活故事的續集。
上次這個節目,我們看見趙復三先生以中共代表身份在聯合國秉持良心公開發言,遂爲躲避逮捕厄運而脫離中共體制,在歐美各地祕密輾轉的艱辛。其實除了生活上隻身孤影,趙復三還經歷了另一種難言之痛:同一時期經香港流亡到法國的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嚴家祺先生早在八十年代就與趙復三相識相交,並且作爲趙復三的下級,他在生活上、政治上都曾受惠於這位當時的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嚴家祺在巴黎時知道趙復三也在那裏,但是沒得相見。不過他回憶中道出了另一件事,此事說明趙復三孤寂中的另一種隱痛。嚴家祺先生寫道:
在流亡法國時,有人竟懷疑趙復三有什麼特殊“背景”。我多次爲趙復三辯解,公開接受記者採訪時爲之闢謠。一個因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公開反對“六四暴力鎮壓”的人,在西方世界還要受到懷疑,內心會多麼難受。[1]
艱辛備償,但趙復三再也沒回頭。叛逃前人在體制內,他身後是臭名昭著的統戰部。八九六四多年之後,中共統戰部一度在海外活動,祕密邀請當年一些流亡的知名人士回國,美其名曰“看看祖國大好形勢”,高規格款待歸國者,軟化其抵抗意識,變相洗腦。有人順勢探親歸去,有人歸去來後爲當局大唱讚歌,趙復三屬於拒絕從命那一類。中國史學家余英時先生在紀念趙復三的評論中指出:
共產黨領導人一度要他回中國,他堅決地拒絕。他的答覆是非常有意思的,他說“絕不再整人,也不要別人整”。同時,最重要的是他要重新做人了,他要真真實實地做一個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的一種知識人。所以這樣的知識人的風格可以說是從中西文化兩個最精彩的部分結合起來的。[2]
在忍受孤苦寂寥、拒絕招降納叛的歲月裏,趙復三先生從來沒有忘記知識人的本分,余英時說:
雖然流亡,他從來不放棄工作,所以他在流亡期間不但寫了很多的文章, 而且到處做演講,也到過臺灣、也到過歐洲各國,也到過加拿大,到處做演講。
除了寫文章、做演講,趙復三先生還在2003年出版了他翻譯的《歐洲思想史》和《歐洲文化史》,2004年出版了他翻譯的馮友蘭的英文著述《中國哲學簡史》。前者《歐洲思想史》博採西方各區域衆長,而且學界與民間、權力集團與抵抗力量的思潮並舉,在西方思想史著作中獨樹一幟;後者的詳著《中國哲學史》,是跨代中國大學者陳寅恪先生鼎立推薦過的、“矯傅會之惡習”,“亦具通史”,“ 取材謹嚴,持論精確”的優秀中國哲學史著述。[3]兩本譯著奠定了趙復三先生在中國翻譯界不可取代的地位。
以趙復三的宗教、官員、學者三重身份和外在包裝以及四十年之久身不由己的中共體制內生活,能找見心靈深處真實的自我實非易事。趙復三究竟是誰?蓋棺定論,他是一個有信仰的知識人,一個在專制制度下走過四十年彎路的、有信仰的知識人。他的價值體現在他晚年的言行中:言及他人,他看中和敬仰的是“道德和學術見解”;說到自己,長期以來他爲不能“靜下心來做點學問”而經常“內自訟”;流亡征途,在他漂泊生活開始“稍稍安定”的1991年就開始了翻譯工作。他的生命意義建立在學術而非功利上:他十分清楚“人文學在消費主義推土機下受到冷落”,卻依然決定要“向好學的青年朋友推薦一本好書”,因爲這樣做“是有意義的”。他的情感也寄託於學術:因爲必須照顧教學,他的翻譯工作時斷時續,他爲拖延時間太長感到慚愧;但這項翻譯工作彷彿把他“帶回不知折腰事功利的求學時代”,他爲此感到“寧靜和喜悅”。[4]
“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精神家園是心靈的寫照,什麼樣的心靈有什麼樣的家園——趙復三的家園是良心與知識,也是他的人格和本質。
說到故國,余英時說:
他有一段很有名的話,就是說:“愛國不只是眷戀桂林的山水,或者德州的燒雞,根本上是愛中國的廣大的人民,愛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價值,比如仁義禮智這些道德,在他都認爲是非常重要的,因爲他從小就受這些教育,都在心裏。[5]
外在的孤獨是他流亡的代價,內在的充實是他流亡的饋贈。余英時先生指出趙復三堅定不移歸回自由,追求真理的意志:
所以別人問他,講話的時候別人問他:跑出來以後後悔不後悔?他說他絕不後悔,他覺得這時的他真正地像一個人了。
回首往事,耄耋之年八十六歲的趙復三親口對老友姚琮[6]說,他的一生一分兩段,前一段六十年,爲構築“理想”而生活,後一段二十多年,現實教育了他,他拆毀自己原來“理想”而生活。[7]
人生暮年“重新做人”,拆毀自己六十年建構的生活,否定自己六十年的人生,這固然是人生失敗的悲劇,但從精神角度看,這也是出離三維空間的超越和昇華。趙復三爲自己後半段人生擬定了六個字,類似箴言,這六字箴言是:“捨身外,守身內”。[8]品味這六字,智者可從外評價其境界,仁者可於內體悟其道義,庸人或從旁計算其得失,凡夫於後不望其項背而興嘆,然而趙復三先生終究是持宇宙有神論、恪守天道的信仰者,所以他能拔乎流俗,破解我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而行於這六字之中。
余英時先生對趙復三的這種人生狀態有簡單而準確的表述:
到89歲過世,在這個二十六年中他受盡了一切苦難,但是他完全不在乎,完全心安理得。他現在有一本新的文集出現,也很重要, 在臺灣出版的。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的爲人。[9]
談到晚年叛逃和流亡,趙復三說:“我學習了四十年才能寫下最後這一筆。”[10]把四十年的官爵利祿碾碎研磨爲墨汁,用流亡這隻筆,在生命的晚年寫下“自由”二字,如此爲自己一錘定音的,在諾大中國只有趙復三。1949年中國鼎革之後,大陸最不缺的是苦難,人爲的苦難,但遠非人人都對得起自己受過的苦。趙復三先生以其中共官員身份,公然在聯合國反對當局六四暴行、毅然叛逆邪惡政權、奮力拆毀心中紅色藩籬,不惜在耳順之年自我放逐,否定自己大部人生,重新做人,並完成東西方思想哲學翻譯建樹,他對得起自己受過的苦。
余英時先生說:
像這樣的知識人,我覺得在中國是非常少有的, 趙復三先生特別是我們的一個的榜樣。我希望年輕的中國知識人、還有更多的人能夠向他學習。
北明在撰稿製作這集節目時偶然發現一則大陸網上的評論,說的是趙復三翻譯的馮友蘭的暢銷書《中國哲學簡史》的譯後記,評論說:“趙復三的這篇譯後記,各家出版社經常把它刪掉,我也不知道是爲什麼,但寫得很好,也便於讀者理解本書。特錄於此。”評論者署名“阿懶”,評論刊登的日期是2013年5月,無法證實這則“各家出版社經常刪掉”趙復三的譯後記這則消息,不過2013年趙復三依然活躍在海外翻譯界和學術界,出版社身迫於當局壓力屏蔽這位叛逃知識人並不奇怪。
趙復三先生晚年艱辛得自由,卻被屏蔽於故國之外,很有獨坐幽篁,琴簫自滅的況味。但北明要補充的是,在孤獨流亡的最後十年,他的半個世紀前的初戀情人,49年後遷臺的中華民國女作家、耶魯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曉嗇從茫茫人海中認出了他,繞過半個地球找見他,把他從歐洲、從他一度徘徊的修道院大門口,領回了美國。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從此二人不棄不離。同道流亡,與趙復三保持通信往來的前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嚴家祺先生回憶說:他們定居住在耶魯大學附近一棟獨立樓房裏,房前屋後綠樹成蔭,花園裏種滿了鬱金香、牡丹、玫瑰、菊花,一年四季鳥語花香。”兩人“每天在森林中散步……”。[11]若不是趙復三從青年時代就奉在心中的上帝的旨意,就是命運的垂顧,這是趙復三晚年大漠孤煙中的一片綠洲、長河落日裏的一個曲徑通幽處。
2015年7月15日,被紅色帝國和荒謬時代扭曲四十餘載,晚年終得善果的這位老人執愛妻之手與世長辭。他的友人,大陸史學家丁偉志、中共黨史專家何方、國際問題專家宋以敏、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邵東方等發佈訃告,稱:
趙復三先生曾經說過:“從古到今,艱苦走過一生道路的人是很多的,艱難是客觀存在,也只有在艱苦的磨練中,人的內在的質量才能放出光芒。”在長達二十六年流寓的晚年生活中,趙復三先生不計世事浮沉與榮辱得失,從未輕身而昧大義,誠乃天下事之可支拄者。他始終放心不下的是:中國文化的前途和中華民族的命運。趙復三先生這樣一位終生熱愛祖國的人,卻最終未能葉落歸根,埋骨異邦,這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他所在時代的不幸。……而趙先生“捨身外、守身內”的做人原則,則將道範長存,照耀千秋![13]
自由亞洲電臺,華盛頓手記專題,中國流亡者記事,“叛逃要人趙復三”(續完)。我是主持人北明,北平的北,明朝的明。謝謝收聽,下次再會。
[1]註釋:
嚴家祺《在人生的列車上》第二部分第26節:趙復三萌生進修道院想法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
[2] 余英時:懷念趙復三/自由亞洲電臺2015-09-11,下同。
[3] 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愛思想網站2011-11-17。
[4] 參見 [奧]希爾(Feer, F.)著、趙復三譯《歐洲思想史》中譯者前言 /廣西師範大學2007年版。
[5] 余英時:懷念趙復三/自由亞洲電臺2015-09-11,下同。
[6] 姚琮身份請見本文本節目上部分。
[7] 大紀元2012年06月26日訊:獨家:原中共駐聯合國高官趙復三逃亡內幕。
[8] 劉再復:趙復三:漂流悲歌三絕唱/2015年9月21日/共識網,轉自中國數字時代。
[9] 余英時:懷念趙復三/自由亞洲電臺2015-09-11,下同。
[10] 劉再復:捨身外,守身內/愛思想·學習型社會領航者/2015-08-09。
[11] 嚴家祺《在人生的列塵上》第二部分地26節趙復三萌生進修道院想法/牛津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
[12] 謝鶯興(正體字爲“謝鶯興”):陳曉薔教授大事年表/東海大學全球資訊網. 館訊館刊/ 圖書館館刊. 2018-03-27。
[13] 愛思想網站: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復三病逝 / 2015-08-09/ 另見“政右經左版”:2015年度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趙復三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