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时间很快,转眼来到2020年。在此,敬祝听众朋友们新年好。
中俄伊军演
去年底亚洲的安全形势出现新的动向,中国、俄罗斯和伊朗自12月27日至30日在阿曼湾和印度洋北部举行海上联合军演。这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四十年来首次与中俄两国展开联合行动。表面上,它是一次演习,背后则是亚洲地缘战略格局开始出现调整的前兆。
演习之前,印度学者赖洁希(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在美国《外交家》(The Diplomat)网络杂志中指出,从亚洲地区的安全伙伴关系而言,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美国和她的盟友与伙伴之上,无论是由美国、澳洲、日本和印度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还是美日韩三边机制。除此之外,今后将出现另一组的安全伙伴关系,就是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
赖洁希说,这代表中俄伊三国的利益愈来愈趋向一致,三国举行的海上联合演习就是亮点之一,未来还有可能吸引其他国家加入,包括巴基斯坦。
相较之下,我更偏重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动向。尤其是中国,因为俄罗斯在中东一直有直接利益,特别是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还派重兵介入叙利亚内战达半年之久。中国并没有这个基础。但是,这次情况不同。圣彼得堡大学政治学者列克修京娜(Yana Leksyutina)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中国参加这次三国海上联合演习,明显向外表明「有意在中东地区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从非洲到中东
她还说,有两件事需要关注。首先,对中国来说,这次参与海上联合演习采取一种新的模式,是在与俄罗斯合作的背景下进行的。在此之前,中俄两国海上演习要么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举行,要么就是两国例行性的双边海上军演。这次则不同,吸引与俄中两国关系密切的伙伴国家伊朗加入。就在去年11月底,中国、俄罗斯和南非首次举行了海上联合演习。如今,这一个合作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从非洲扩展到中东。
第二点需要关注的是,海上联合演习不仅仅在俄罗斯或中国周边举行,并且开始到更远的地方展开。如此一来,俄中两国是向外界表明,已经准备好在世界各地能够协调行动。同时,这还能证明两国关系正迈向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特别是发展军事和政治领域的合作。
2019年11月25日至29日,中国、俄罗斯和南非举行有史以来首次海上联合演习。当时,俄罗斯海军少将泽姆斯科夫(Vladimir Zemskov)指出,这次联合演习是在南非海岸地区展开,以确保世界关键地区船舶航行安全。同时,这次演习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并为解决全球海洋任何区域的任何复杂问题提供可能。一个月后,类似的多边演习转到中东的敏感海域。
合作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操作往往要根据时势的发展来作部署。这次中俄伊三国举行海上联合演习,聚焦在全球最敏感的海上航道,似乎说明今后大国博弈的焦点开始沿着世界的主要航道而展开,并且先聚焦在亚洲。南海的情况也是如此。但是,中国和俄罗斯至今并未在南海举行多边海上演习,反而在中东先行一步,估计是找不到像伊朗这样的国家,能够完全站在美国的对立面,放手和美国一搏。

控制航道
根据伊朗国家通讯社(IRNA)报导,这次演习代号为「海上安全地带」(Maritime Safety Belt),演习内容以营救起火船只或遭遇海盗袭击的船只为主,以及相关的战术和作战演练,属于低强度的非传统安全行动。但是,它的背后是要掌握海上的重要通道。
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在推特(Twitter)上写道:伊朗早就准备好与邻国合作以确保波斯湾的安全。透过这次与俄罗斯和中国的海上演习,更「突显了我们对重要水道安全维护的承诺。」三国联合军演发言人甚至公开指出:「此次演习将展示中俄伊三国在该地区的海军权威。」
阿曼湾是全球最为敏感的海上通道之一。它连接霍尔木兹(Hormuz)海峡,而霍尔木兹海峡又连接着波斯湾。根据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统计,自2018年初以来,平均每日约有2,250 万桶原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约占全球每日产量的24%,占全球海洋运输原油近30%。换言之,这里一旦出问题,全球经济都受影响。去年6月,当附近海域发生两起油轮遇袭事件,当天原油价格一度大涨逾4%。如果海上通道遭到封锁,后果不堪设想。
谅解备忘录
相比之下,封锁航道容易,保护航道困难。根据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报导,伊朗已经和中俄两国签署海上防卫谅解备忘录。伊朗海军司令坎扎迪(Hossein Khanzadi)证实这点,他说:「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保障该地区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因此,伊朗邀请中俄两国加入海上联防。伊朗武装力量副总司令萨亚里(Habibollah Sayyari)表示,三国海上演习「不是最后一次」,但也不意味三国要建立联盟关系。
伊朗外长扎里夫去年底访问莫斯科时强调,这次演习并不针对其他国家。但是,他也表明,此次演习是在美国力争建立护航联盟,以及今年夏天以来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发生一系列油轮遇袭事件的背景下进行的。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中东问题专家叶夫谢耶夫(Vladimir Evseev)说得更直接,这次演习「首先是针对美国。美国目前正在强力推动组建一个控制船只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联盟。」
一百多年前,世界地缘政治有两派学说。重视大陆的一派叫「陆权」(land power)派,代表人物是英国地缘政治家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他说过一句名言:「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世界岛(即欧亚大陆);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世界。」另外,重视海洋的一派叫「海权」(sea power)派,主张控制海洋更为重要。其实,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Marcus Cicero)就曾预言:「谁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世界。」
群雄并起
问题是,欧亚大陆不小,海洋更大。从古至今,历代强权,也没有谁真正全面控制过欧亚大陆或海洋。但是,掌握几个具有咽喉地位的海峡通道来控制世界,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做法,美国就是最成功的例子。长久来,全球16处海上咽喉要道几乎都控制在美国手上。如今,形势出现变化。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海上联防,有可能改变美国独霸中东航道的优势。

去年5-6月间,在阿曼湾及其附近海域接连发生6起油轮遇袭事件后,美国就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并在11月7日设立霍尔木兹海峡「护航联盟」(国际海事安全联盟,IMSC),指挥中心设在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驻地巴林。至今,英国、澳洲、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宣布加入。目的之一,是防止伊朗控制霍尔木兹海峡。
在俄罗斯方面,7月23日,俄方公布《波斯湾地区集体安全构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要求域外国家放弃在波斯湾地区的永久驻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指出,俄罗斯提出这个构想主要有3大考虑:一、进一步拓展俄罗斯“重返中东”的战略空间;二、稳定海湾局势和能源安全格局;三、对抗美国提出的海湾「护航联盟」。
中俄联手
在伊朗方面,9月25日,伊朗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在联合国大会会议上提出《霍尔木兹和平倡议》,邀请所有受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事态发展影响的国家加入,以维护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举行中俄伊三国海上联合演习,可以说,是伊朗的一次重要战略部署。
反观中国,一直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并且以2019年4月习近平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要倡议,呼吁共同维护海洋和平和共筑海洋秩序,避免卷入中东的地缘冲突。其实,在低调的背后,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已经开始改变地区性,却带有世界影响力的地缘战略格局。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