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美国拜登(Joseph Biden)政府上台后,各界普遍关注美中关系发展,而忽略俄罗斯的角色。不要忘了,拜登去年10月曾说:「目前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俄罗斯。」「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中国。」
北极熊
虽然俄罗斯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但是她在美中两国竞争中扮演地缘政治平衡者的角色最为关键。她的选择决定谁主沉浮,也影响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不要看目前中俄两国如何抱团取暖,双方至今不愿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联盟。这和美国与盟友相互承诺、祸福与共的关系完全不同。
美国政治和外交领域的重要期刊《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今年2月底有两篇文章呼吁拜登政府,务必认真对待俄罗斯,而不能轻率认定俄罗斯已经降为区域性强权。我姑且用「与北极熊共舞」,来形容美国外交战略学界对今后美俄关系的期待。
首先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2月4日拜登总统上台首度发表外交政策讲话,对俄罗斯释放哪些信号?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Carnegie Moscow Center)主任特列宁(Dmitry Trenin)指出,美国政策的主要任务没有太大变化,拜登政府和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差别,主要是修辞上的不同。美国将继续对俄罗斯采取对抗态度,而且新政府公开支持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就是拜登公开要求,应立即无条件释放遭到逮捕的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Alexei Navalny)。
重振联盟是拜登政府的施政主轴。特列宁认为,西方阵营很可能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比实务问题更加团结,俄罗斯难有扩大矛盾的空间,使得今后的俄美对抗与俄欧对抗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拜登的讲话表明,美俄寻求合作不限于战略稳定和军控问题,而且拜登政府更重视以非军事手段与对手对抗,包括对俄罗斯。
美俄对抗

由于拜登指责俄罗斯蓄意破坏美国民主,因此会采取报复手段,继续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手段会更深思熟虑一些。但不管如何,都不会改变俄美关系日益严峻的总体基调。
对于拜登本人的看法,特列宁说,早在1970年代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时期,莫斯科就已经很熟悉拜登。作为冷战时期的老将,拜登不是苏联的朋友,但是他是容易理解又可预测的人。
翻阅拜登的从政纪录,拜登担任联邦参议员36年,最初10年关注军控问题,大力支持美苏限武谈判。这就不难理解,他担任总统后的1周内就和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通电话,决定把即将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New START)延长5年,有其历史背景。
特列宁指出,莫斯科需要对华盛顿采取的对抗态度保持高度警惕。但他相信俄罗斯有能力顶住美国的压力,确保自身的安全。
接着是,今后美俄对抗将会沿着哪些战线前进?对抗是否会失控呢?
美国《国家利益》期刊出版人,也是国家利益中心总裁兼执行长西梅斯(Dimitri Simes),2月25日在该期刊发表〈认真对待俄罗斯〉(Getting Serious About Russia)的文章中指出,俄罗斯对美国至关重要,因为她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在物理上(军事上)摧毁美国的国家。
高超音速武器

从核武力量来说,确实如此。在尖端武器方面,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目前也走在美国前面。如俄军2017年开始列装空射型达10倍音速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创历史之先;2019年底世界首个助推-滑翔达28倍音速的”先锋”洲际导弹先装备俄军1个团,部署在俄罗斯西南部的奥伦堡地区开始执勤,从这里发射”先锋”导弹到华盛顿仅需15分钟,比现役洲际导弹的飞行时间至少缩短一半。
还有世界首款高超音速海基型”锆石”巡航导弹,以8倍音速成功进行多次海上试射,预计今年服役。普京去年底在年度大型记者会公开指出,”锆石”导弹的最新测试非常重要,一旦服役将影响战略力量平衡,美国的反导弹系统将不构成阻碍。
在此前提下,西梅斯认为,美国应与俄罗斯建立一个有限伙伴的氛围,首先是防止军事冲突,其次是避免将俄罗斯推向中国的怀抱。一方面美国强化自身军力,另一面推动盟友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对于北约(NATO)集体防御条款的承诺,美国的重点应该是遏止侵略,而不是作为俄罗斯周边小国的防护盾牌,让这些小国以美国的风险和代价,作为杠杆来牵制俄罗斯。
在某些情况下,制裁是有用的工具。但是制裁不应该只是为了孤立和削弱俄罗斯,而是要促成俄罗斯更加灵活,对美国的要求做出积极响应。西梅斯说,俄罗斯不能奢望不做出让步,就能解除制裁。比如,俄罗斯可以让乌克兰东部顿巴斯(Donbas)地区回归乌克兰,换取放松制裁。如果俄罗斯并吞顿巴斯,她与西方国家的冲突必将升级。
如何处理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的问题,俄罗斯政府视为新的颜色革命,是西方国家援助下的产物,严重干涉俄罗斯内政,无法容忍,并且宣称外力逼急了,俄罗斯可能与欧盟断交,同时对美国进行遏制,包括军事遏制。据了解,这是苏联解体以来,克里姆林宫对外发出最强硬的声明。因此,如何应对将考验拜登政府的耐心与智慧。
现实主义
西梅斯指出,俄罗斯已经走上以消费为导向、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政府的稳定主要受益于国内的繁荣与西方的伙伴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虽以俄罗斯为对手,而普京和他的顾问仍公开宣称美国及其盟友为伙伴的原因,并且表达与西方国家重新合作的意愿。
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现任大西洋理事会欧亚中心主任赫布斯特(John Herbst),2月28日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期刊,以〈对抗俄罗斯〉(Resisting Russia)为题,指出美国必须采取一种基于对话和新的努力来“理解”(understand)俄罗斯。
从历史的发展看,2007年俄罗斯对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发动网络攻击;2008年对西亚国家格鲁吉亚发动真正的战争;2014年又对乌克兰掀起另一场战争,并且从吞并克里米亚开始,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进行战斗,至今仍在继续。
从那时起,克里姆林宫开始干预美国和欧洲多场选举;推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独立;试图阻止希腊和马其顿之间的普雷斯帕协议;介入巴尔干半岛黑山共和国的政变;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包括对美国政府最大的软件供货商之一SolarWinds的攻击;以及在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和委内瑞拉的冒险行动。这些活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破坏国际体系的稳定,作为损害美国利益总体政策的一部分。
赫布斯特说,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必须从这种理解开始。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手持大棒

加强与欧盟合作,对于确保更有效的制裁政策至关重要。制裁虽然没有让俄罗斯退出顿巴斯或克里米亚。但是它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沉重负担,每年损失约1%的国内生产总值(GNP)增长,迫使莫斯科有所顾忌而没有继续在乌克兰东部发动战争,说明制裁起到威慑作用。
就下一步的制裁行动,赫布斯特提出两个构想。一、宣布俄罗斯若不结束在顿巴斯地区的战斗,今后每12个月就会面对额外的制裁。二、美国和欧盟应该明确制裁范围,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问题上继续升级、或派遣军队及安全人员镇压白俄罗斯的示威者,或扩大在格鲁吉亚占领区的范围,都将付出更高代价并面对新的制裁。
过去美国对俄罗斯的侵犯行为,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抱怨,手上没有什么杀伤力的武器,只会让俄罗斯称心如意。赫布斯特认为,今后美国应重拾老罗斯福总统(Theodore Roosevelt)1901年所说的格言:「说话温和而手持大棒,你才能走得远!」
当俄罗斯发动下一波网络攻击时,美国应该做好响应的准备,可能的话,造成对方更大的损害。如果莫斯科继续以假信息干预美国选举,美国应该利用克里姆林宫的弱点,揭穿普京和他的亲信高官在西方持有大量资产。
赫布斯特说,华盛顿需要和莫斯科说明,美国并非要推翻他们。美国支持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是基于对人权的关切。当历史走到下一代的某个时刻,克里姆林宫会意识到,美国不是俄罗斯主要的安全挑战,因为美国对俄罗斯的领土完整或主权没有图谋,而这方面莫斯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中国,因为俄中边界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