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最近台海议题再度受人关注。起因于3月9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出席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时说:中国正在加速实现,到2050年取代美国和美国在国际秩序领导地位的野心。他担心,这个时间会提前到来,而台湾首当其冲,共军犯台威胁可能在未来6年出现。
引爆点
虽然戴维森即将卸任,以他的身分和工作性质说出这样话非常罕见,显示美国对中共可能侵犯台湾的关注,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他没有说明判断的依据何来?但这个时间点,和习近平宣称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的奋斗目标一致。也许,戴维森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政治判断”,认为习近平可能暗示共军,2027年以武统台湾来作为建军百年的献礼。
3月23日,戴维森的继任人选-现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出席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有关他的人事提名听证会时,又被多次问到相同问题。他赞同前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rbert McMaster)稍早所说的:目前台湾「可能是导致大规模战争中最重要的引爆点。」

阿奎利诺并未指明中国何时武力犯台的具体时间。他说:各界对犯台时间有很多推测,从今天到2045年都有。就他来看,「这个问题比大部分人所想的还要更接近我们。」因此,美国必须做出反应,加强前沿部署,尽快使「太平洋威慑倡议」(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等威慑能力准备到位。他还回答参议员科顿(Thomas Cotton)的提问,考虑天候与海象因素,仲春之时(阳历三月)是共军犯台的较佳时机。
惊人相似
随着冷战结束,台湾作为第一岛链中心位置的地缘战略价值逐渐被人淡忘。如今在中国挑战印太秩序的压力下,台湾的地缘价值再次登上历史舞台。阿奎利诺高度认同台湾的战略地位,对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产生潜在影响。如果美国无视于中国武力犯台,不仅危及美国盟友和伙伴的安全,也损害美国对亚洲盟友的信誉。
假设戴维森的判断有所本。我不认为是共军犯台的形式,而更应该是一种验证性的大型军事演习,带有检验自己、威慑台湾和试探美国的意图。理由来自历史经验。历史虽不能重复,却有惊人的相似。
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爆发台海导弹危机,又称第三次台海危机,起因于1995年6月台湾李登辉总统受邀访美,打破美国长达17年不让台湾元首踏上美国本土的禁令。北京认为台湾要搞台独,美国背后撑腰,因此对台湾实施7波军演,包括两次对台湾本岛南北两端发射东风-15弹道导弹,意图以火力封锁台湾。
刚开始,台湾国防部并不清楚中共的真实意图,一度分析共军可能对台岛发动强攻。后来发现共军战略预备队没有集结迹象,而排除犯台可能。但不排除封锁台湾或攻占外岛,迫使台湾屈服。
随着共军演习的逐次展开,台湾国防部确信,共军应是趁这次反”台独”机会,以7波演习验收最近3年军事训练改革成果,而非犯台。事后证明,果然如此。

验证成果
在台海第三次危机期间,台湾国防部发现,共军7波演习和以往不同,从数量优势转向质的提升,具有明显针对性。演习按攻台的作战程序,从导弹攻击到海空先期作战、夺取制空、制海、制电磁权,再到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等三阶段展开,以密集而迫近的演训,验证对台作战模式并修订相关作战计划,同时向外展示共军具备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共军何以有如此大的转变呢?主要是受到1991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的刺激,而倒逼自己非改革不可。1993年1月,共军制定新的军事战略方针,把战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而不是应对以往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并且改变战法和训法,强调登陆、山地、城市和空降作战,以及三军协同与联合作战。作战想定从应对强敌入侵,向境外作战延伸。台湾首当其冲。
根据新的军事战略方针,共军启动1993年至1997年的5年训练改革,期间先后颁发首部统一全军的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和共军历史上首次统一施行的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暂行规定,使得军事训练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此基础上,1999年共军颁布第4代作战条令。
由此看出,在江泽民时代已经进行令人深刻的军事改革。1995年11月全军开始施行的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正好落在第三次台海危机期间,目的就是验证和评比过去3年部队的训练成果,作为制定第4代作战条令的依据。与此同时,演习也在威慑台湾,试探美国。阵仗很大,摆出攻台的架式,却在自我验证的范围。今后6年,共军若在台海及其周边实施大型军事行动,不论从背景和意图来看,都和第三次台海危机类似。因为共军又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演训周期。
全面军改
2015年11月,习近平宣布全面实施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当时美军虽然深陷反恐战争泥淖,但仍在着力实施”第三次抵销战略”,推进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和体制创新,和俄罗斯争夺战略主动权。反观中国军事发展却在贪腐的结构中几乎毁掉部队战力。因此,习近平的军改首先要恢复正轨,解放和发展战斗力,逐步建设一支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战略支撑。改革的时间跨度长达35年。
习近平的军改和以往历次改革不同,是全面而结构性的裁并重组。它以「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为原则,就是裁撤四总部体制,职能并入中央军委,彻底执行军委主席负责制,由习近平大权独揽,称为「军委管总」。原有的7大军区改为5大战区,由战区专门负责联合训练与作战指挥,称为「战区主战」。各军种则负责部队建设管理,不再过问作战指挥,称为「军种主建」。最终军令和军政系统权责分明。
这是史无前例的军改,共军宣称2019年底领导指挥体制、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基本完成,预计2022年之前建构一个较为完备的军事政策制度体系,使得整个军改基本达到阶段性目标。试问,军改从2015年启动至今刚满5年多,其成效难道不需要经过多次的演习验证吗?就像1990年代的5年训练改革,不经过多次演习验证,怎么知道部队的训练成果呢?因此,未来6年内,是共军实施军改基本到位后进入全面验证的阶段,而不是贸然动用武力的阶段。
第5代条令
而且,今天的5年改革与过去的5年改革,在本质和难度上都截然不同,需要验证的时间更长,需要磨合的力度更大。
2020年11月7日,共军开始施行《联合作战纲要(试行)》,是习近平新时代作战条令体系的顶层法规,对联合作战指挥、作战行动、作战保障、国防动员、政治工作等重大原则、要求和基本程序做出明确规范,作为今后共军组织实施联合作战和联合训练的基本依据,是共军第5代作战条令。请注意,这是《联合作战纲要》试行版本,不是最终版本,而试行期间至少需要几年时间验证,去芜存菁才能作为最终版本的依据。

在磨合的过程中,旧的体制已经打破,新的体制还在验证。此时共军的联合战力不是提升,而是下降,处于脆弱阶段,也是最不能和强敌硬拚的阶段。
按《联合作战纲要(试行)》要求,共军今后的军事训练将朝4个方向转变:强调主动设计战争;以联合训练为重心;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转变。最后从打赢当面对手向制衡对手转变,这个对手就是美国。
转型磨合
我不认为今后6年,共军做好应对美国保持台海现状的准备。请注意,共军强调的是”制衡”对手,而不是”打赢”对手。制衡的内在含意,就是要与强敌美国保持战略平衡,不寻求正面冲突,而是以自己的打法,运用军改后建立的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制衡美国,使美国知难而退。如果美国不退,中共将以其他战略优势如经济和外交制衡美国,而不是军事手段。军事手段只作为防御自卫之用,确保东南精华地带不受波及。
除非,有一天共军把”制衡对手”改成”打赢对手”,意味共军已经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这个时间点设在本世纪中叶。
我不是说,共军今后6年不想武统台湾,而是她仍在军改的转型与磨合阶段,是没有把握动武,付出代价最大的阶段,有可能打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既知如此,又何必动武呢!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