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在上2集栏目里,谈到中国国防预算的效益问题,以及解放军从本土走向境外,开始注重维护海外利益。目前中国是世界第2大经济体,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近4成,加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资产约6兆美元。如此庞大的海外利益,除了要有足够的境外投射军力,还要有相应的外交力量才能确保。今天我顺着这个话题,谈谈中国如何确保海外利益,特别是在紧急事态下,当事国发生内战或重大自然灾害时,中国如何展开撤侨行动,往往考验解放军的战略投送能力。
从2006年起,所罗门群岛、东帝汶、汤加王国、乍得、吉尔吉斯斯坦曾发生动乱;埃及开罗等城市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以及海地发生7.3级地震,导致当地中国公民和侨民亟需撤离,中国政府采取民航包机方式撤侨,而解放军并未参与撤侨等救援行动。直到2011年1月利比亚爆发内战,局面失控,冲击当地3万多名中国人的安全与生计,于是中国政府首次动用军事力量执行撤侨任务。
当时采取3种方式。一、调派民航包机。二、租用大型邮轮。三、派遣海空军救援。中国空军派出4架伊尔-76型运输机,连续飞行12架次,单机总航程2万9千多公里,安全撤离近2千名中国公民。这是中国空军首次派遣运输机赴海外执行撤侨任务。海军则派遣1艘”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在利比亚附近海域担任护航和警戒任务,并没有靠港搭载撤离人员。这次撤侨行动历时12天,中国政府动用91架次的中国民航包机、35架次的外国民航包机;租用外国邮轮11艘、使用国有商船5艘;以及12架次运输机和1艘军舰,总共撤出3万5千多人。

从动员载具的结构上看,军事救援的比例相当低,而且空运要靠从俄罗斯进口的伊尔-76运输机来完成,因为国产运输机不论是运载量和航程都不足以担任救援行动;海军的船只没有靠港搭载撤离人员,可能是没有取得利比亚政府的同意或授权,也可能是进港的航道有安全上的疑虑而不敢贸然靠港。没想到,2015年3月也门爆发内战,沙特率领阿拉伯联军干预也门内战使局面愈演愈烈,中国政府再度面临撤侨的准备。讲到这,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稍后继续为您讲述……。
好的,刚才谈到2015年的也门撤侨行动,它和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行动不同,撤离人员约600人,人数明显减少,但也门的领空已经宣布为”禁飞区”,动用运输机救援显然不切实际,最便捷而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船只,而当时中国海军第19批亚丁湾护航编队就在附近海域,因此临时改变任务,赶往也门南部的亚丁港和西部的荷台达港执行撤侨任务,成为中国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武装撤侨行动,并且以作战舰艇为主,与以往主要依靠包机和租船的方式大不相同。这次行动动用2艘导弹护卫舰”临沂”号和”潍坊”号,以及1艘综合补给舰”微山湖”号,加上2架舰载直升机和50名特战队员。实在说,动用的军力并不大,却完成中国首次停靠外国港口直接执行撤侨任务,同时特战队员能够携带武器离舰,在陆地划设武装警戒区,这在历次撤侨行动中也是首次出现。
看起来,撤侨行动相当顺利,殊不知在整个军事行动的背后,有大量的外交活动居中运作,才能使分散各处的中国公民能够顺利抵达港口,乘坐军舰到东北非的中转站吉布提,最终安然脱离险境。当时,在通往2处撤侨港口的途中,也门的各派势力共设置9道关卡,有也门政府军的关卡,有内政部的关卡,也有反政府胡塞武装组织的关卡,中国的外交部门必须疏通各方,打通各个关节,并需要对方派兵开道和沿途保护,才能使中国公民的撤离车队安全驶往港口。换言之,撤侨行动的成功得益于大量的外交协调和疏通。任何一个关卡受阻,将影响整个撤离行动。
当时,中国只有50名特战队员,不可能深入纵深保护撤侨,只能在港口区域警戒待命。所以,维护一个国家的海外利益,除了军事力量的支撑,还需要外交力量的协调,相辅相成。即使军力强大的美国,也不例外。以上所谈的撤侨行动,属于一种中低强度、非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中国还算能够应付,若遇上中高强度的常规作战,恐怕就力不从心,因为它所涉及的不仅是军事能力,更需要有总体的外交力量作为依托,才能发挥最大军事效益。
2001年美国因反恐发动阿富汗战争,在此之前,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Tommy Franks)获得任命后,他就密集出访该司令部责任区内的多个国家,因为他知道外交工作不到位,军事行动很难顺利展开。他的副手、中央司令部副司令德龙(Michael DeLong)在回忆录中提到,他的工作不在前线,而是在美国本土佛罗里达州坦帕(Tampa)的中央司令部指挥中心,建立多国联盟,他每天忙着与盟国代表交涉,确保行动的一致性。讲到这,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稍后继续为您讲述……。

好的,刚才提到德龙的工作重点是军事外交。他在回忆录中说:中央司令部的责任区有25个国家,横跨东非、中东和中亚,几乎都是热点地区。打开地图一看,首先就要明确美国需要其他国家提供大量的协助,包括借用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领空;需要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北方战线的地面军事基地,也需要在巴基斯坦设立南方战线的地面军事基地;还有美军航空母舰需要借用巴基斯坦的领海。更重要的是,美军需要在这些周边国家进驻空军和营救部队,同时封锁阿富汗边境,以防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出逃等等。
他还披露,为了不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产生疑虑,美方透过外交手段,让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确信美军进攻阿富汗,没有对他们国家的领土有任何企图。德龙和幕僚群还列举一份重要国家一些领导人的名单,以此来决定美方需要派出何种层级的政府首长与之沟通,争取军事行动的顺利展开,包括进出港口、飞越领空、借用机场和公路等具体事务。甚至,美国和塔利班的死对头”北方联盟”合作,在每支北方联盟的军队中都安插美国的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的特工。这种特有”协同”作战,在美国对外作战中前所未见。因为形势的需要,美国就打破成规,以新的思路和作为来应对一场新的战争。从美军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为了国家利益需要在海外用兵时,需要动用的外交资源是何等庞大。
听众朋友们也许会说,中国不像美国,拥有全球利益因此需要全球军力投射力量,以及庞大的外交动员。中国顶多进行一些类似撤侨等中低强度、非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不需要大动干戈。从目前中国的实力而言,确实如此。但随着中国在全球利益的扩展,情况就不像撤侨这么简单,届时中国需要营造更有利的外交态势,才能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展开。
不过,我们发现中国的外交至今仍处在「民生外交」的阶段,重于物质以争取他国人心,而非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在非洲已经具有重大影响力,但中国的外交官也承认,在非洲的文化、制度和观念世界里,中国明显处于「缺位和失语」的状态,就是联合国提出有关个人的生存、自由、权利和福祉,强调「人的安全」和 「保护的责任」等理念,而这些正是中国外交最欠缺的内涵。您认为呢?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亓乐义(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