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台海局势。
最近中国的军机和战舰频繁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联合军演,与此同时,美国海空军来到台海的次数也比以往增多。双方你来我往。有人说,疫情期间,台海安全最不稳定。中国有可能对台湾采取冒进的军事行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种想定

美国华府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的访问学人马明汉(Michael Mazza),3月25日,写了一篇有关疫情和台海安全的文章。他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将对中国、美国和台湾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台湾可能正面临危险时刻。他还做出四种想定(scenarios),来说明台湾的处境。前三种是短期的,第四种是长期的。这些想定虽是马明汉的个人之见,却道出美国战略学界对两岸关系前景的担忧。
第一种想定是:中国疫情失控,经济复苏流产。马明汉说:如果出现第二次疫情,中国经济将陷入更大危机。习近平很可能面临中共党内的挑战,以及来自群众的愤怒。为了转移外部注意力,和维系党内团结,台湾很可能是习近平动手的目标。马明汉表示,他在其他场合说过,一个重大的台海危机可能即将到来,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危机的进程。
第二种想定是:疫情控制了,但中国失去财富。由于疫情在全球扩散,各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疲软,可能持续几周到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导致中国经济复苏受阻,习近平对民众的发展承诺可能跳票,而今年又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可以宣称他的承诺得到成功,但是人民会买账吗?就像第一种想定,为了转移注意力,习近平很可能动用解放军对付台湾,无论是入侵、封锁,或使用其他非战争的行动。
吞并台湾?

第三种想定是:习近平测试水温。由于美国及其盟友忙着国内疫情而无暇他顾,中国领导人可能认为,美国援助台湾的能力、战备和意愿目前都在减弱。为此,习近平是否会在台湾海峡制造一场危机,来测试美国的反应呢?马明汉说:习近平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做到这点。
比如:军机绕台、或越过海峡中线;或中国飞行员可能故意制造空中擦撞事件或击落1架台湾军机;或中国海军舰艇和海上民兵可能在海上制造碰撞事件,如3月中旬,台湾1艘巡防艇在小金门海域进行驱离中国船只及清除非法渔网行动时,遭中国10余艘快艇恶意冲撞而受损;或是中国炮兵向金门或马祖外岛的附近海域进行炮击;或是重演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中国火箭军可能向台湾北部和南部海域发射导弹,等等。马明汉说:习近平可能认为,如果美国或台湾对以上的军事行动做出强烈反应时,他可以控制事态的升级。
第四种想定是长期性的:就是疫情耗损美国国防开支,使美国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的长期能力受到限制。面对疫情来袭,美国国会通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纾困方案,这笔庞大开支将使美国重新思考美军在全球扮演的角色。马明汉说: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国内引起数十年的长期关注,而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或者美国人民认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维系远在美国本土之外的地区安全。这对解放军来说,吞并台湾将越来越可行。
经济至上

针对马明汉的想定,我倒认为,疫情不但不会加剧台海危机,反而会带来相对安全。这并不是说中国对台湾没有军事威胁,而是短期内还看不出两岸爆发军事冲突的迹象和可能。
首先,习近平无法用台海议题来转移因为疫情使中国陷入重大危机的注意力。这次疫情对中国的冲击是全面性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无一幸免。当前中国人民最关切的是,疫情尽快结束,工作不受影响,能够恢复正常生活。这是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期待,也是习近平的首要之务,这才是他减缓来自党内的挑战和民众不满的关键,而不是节外生枝,去捅台湾问题这个马蜂窝,使经济复苏雪上加霜,使中国的对外关系可能全面倒退。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从会议内容可以看出,习近平将要推出一揽子积极性的宏观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确保今年的经济增长能够守住5%的最低门槛,而非降低增长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若要达到此目标,涉及金额将高达5.2万亿人民币,这些钱将从扩大财政支出、发行疫情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方式筹款,作为疫情纾困、就业救助、复工启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确保经济稳定之用。
换言之,稳定经济是习近平的头等大事,他必须面对,也无法转移。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主要经费都压在经济复苏之用。为了管控资源配置,必要时,习近平有可能采取战时体制的管制措施,而这仅限于经济层面,而非军事层面。挑战千头万绪,习近平没有无余力去挑起台海战端,徒增不可预料的后果,而打乱他的经济复苏大计。既然如此,中国的战机和军舰又为何频繁在台海周边海域演训,增加台海情势的紧张呢?
保持压力
那是因为现阶段,习近平要保持一定的军事压力,防止台湾走上”台独”,同时担心台湾和美国愈走愈近,有可能出现某种与传统意义上不同的战略协作关系,对中国形成战略压制,而做出的预防和反制之举。这是目前,乃至于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客观环境,不会因为习近平个人的主观意愿-想要拿下台湾,而有所改变。
对于习近平测试水温的问题。我认为,这种机率太小。因为对台湾采取任何一项过激的军事行动,都有可能使危机升级而无法掌控。马明汉说,如果习近平自认为可以控制事态的升级,这很可能是错的。
很难想象,在台湾没有做出导致”独立”重大事变的情况下,疫情期间习近平会为了台湾问题,而赌上经济复苏可能全面受阻的风险;台湾问题对习近平权位的挑战不那么直接,经济复苏才是关键。一招出错,满盘皆输。这一招就是台湾问题。习近平应该不会疯狂到如此地步。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美国及其盟友忙着国内疫情而无暇他顾,这是否就是习近平要对付台湾的最好时机呢?情况可能不是如此。习近平最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应对全球产业供应链断裂的问题,争取把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冲击降到最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王建指出,中国自称是”全产业链”,什么都能生产。但是其中很多中间产品要靠国外进口;另外很多初级产品,包括最上游的粮食、农产品、石油、矿石等,也都要靠国际市场来供给。受到疫情影响,这些初级产品停止营运,中国该怎么办?所以他最近向有关部门建议,趁着这次疫情,要把中国的产业链好好地梳理清楚,看看哪些产业掌握在自己手上。目前最要紧的是,保障民生和确保农业,让中国人在缺少20%的粮食进口下还能不饿肚子,在缺少70%的石油进口下经济还能运转起来。这些才是习近平最关心的。
战力空窗?
根据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4月7日报导,目前美国有4艘航空母舰的官兵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罗斯福号(Roosevelt)、雷根号(Reagan)、卡尔文森号(Carl Vinson)和尼米兹号(Nimitz)。她们都属于太平洋舰队,部署在印太地区。其中,罗斯福号有超过150人确诊最为严重。为此,外界判断美国航母在西太平洋的备战能力将出现空窗,是习近平对台湾动手的最好时机。
如果这样想,就低估美军的应变能力。除了罗斯福号,其他3艘航母的确诊人数仍在个位数,因此很难说她们就完全失去战力。另外,在中东有2艘航母-艾森豪号(Eisenhower)和杜鲁门号(Truman),必要时,能随时抽调1艘到西太平洋支援。还有空中武力,如B-2隐形远程轰炸机前驻关岛,几小时就能飞到台海附近。即使没有航母,美国太平洋舰队仍然拥有惊人的水上和水下战力,可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防区外的精准打击。
后患无穷
马明汉说,习近平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对付台湾。同样的,美国也有很多手段反制中国,而且可以另辟战场,在南海掐住中国进口石油和外贸的主要通道和经济动脉,这比直接介入台海冲突来得更为安全而有震慑力。
可以预料,今后习近平在台海周边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军事压力,不太可能趁疫情对台湾动手。台湾问题错综复杂,不能轻启战端,否则后患无穷。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