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中美抗击想定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今天来谈一个话题:如果两岸发生危机,美军要协助台湾,解放军将如何应对?我会做一个大致想定,来说明解放军可能采取的作法,姑且称之为《中美抗击想定》。

反分裂法

5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场《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在此之前,传出有不少人向北京当局建议修订反分裂法,以便有更大的空间,使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

根据目前反分裂法第8条的规定,当台湾宣布独立成为事实、或者发生导致台湾独立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时,北京当局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来解决台湾问题。

有些人认为,这3个动武条件太宽松,应该加以明确和补充,以加快统一的进程。比如,「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要如何明确,才不会落入空谈;对于「发生导致台湾独立的重大事变」?要如何界定,才不会模糊失焦。拒绝「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算不算导致台湾独立的「重大事变」呢?诸如此类,反映了一股对台动武的焦躁感。

在座谈会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发表讲话,并且重申反分裂法第8条的规定。字里行间,他没有表露要修订反分裂法的迹象。今后会不会修订?还很难说。另外,栗战书遵循习近平2019年1月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重申使用非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主要是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并且3次提到外部势力干涉,说明「美国因素」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关键角色。

稳控台海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在反分裂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说:要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视频截图)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在反分裂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说:要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视频截图)

从军事层面看,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在座谈会中也做了发言。他用不同词汇,4次提到外部势力干涉的问题。言谈之间,表露出解放军当前的对台任务,是以「稳控台海局势」,防止两岸关系偏离和平发展的轨道为主。相比之下,近期内慑止台独的分裂活动,要比促进统一更为紧迫。万一强敌介入,也要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这里说的「来犯之敌」,当然是指美军。问题是,要如何打败美军呢?以目前的实力,解放军可能没有全备方案,和美国彻底决裂,进行全面对抗。但至少有应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争取能够遏制美军介入台海,或者增加美军介入的风险与成本,震慑台独,进而稳控台海局势。

刚才提到解放军应该有抗击美军介入台海的应急方案,其内容首先要判断美军可能的介入方式:包括航母打击群的武力震慑、美军在关键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或建立禁飞区与禁航区、或进行海空拦截,或对中国近岸地区实施火力突击,乃至对中国本土实施纵深战略空袭等。权衡之下,如何阻止美国航母打击群接近中国邻近海域,并且不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构成威胁,应该列为优先考虑。

中国有三大核心经济圈:从北到南有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其中以长三角最为重要,它所涵盖的三省一市,经济产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而这些经济圈的经济重心都在距离海岸线200公里的范围之内,而且没有明显设防。换言之,美军可以在距离中国领海之外约2,000公里处,利用战斧巡航导弹就可以远距打击中国的经济重心。

如果是航母舰载机发动攻势,如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的对地作战半径约1,000公里、F-35C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可达1,300公里。换言之,美国航母只要接近距离中国领海之外约1,000公里处,就可以动用舰载机对中国的经济重心发动攻击。

抗击策略

一旦和美军进行太空与网络攻防,解放军挫败的机率更大,风险也愈高。图为美军进行太空对抗模拟演练。(Public Domain)
一旦和美军进行太空与网络攻防,解放军挫败的机率更大,风险也愈高。图为美军进行太空对抗模拟演练。(Public Domain)

从以上两个距离指标,可以推演出解放军的抗击策略。首先,解放军火箭军将扮演最外围的威慑和突击任务,利用射程约2,000公里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和长剑-100巡航导弹,以及射程约4,000公里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把美国航母打击群和相关水面舰船,拒止在2,000公里之外,使其战力无法顺利展开。

可能的战术包括:一、对美国航母打击群实施火力袭扰,警告对方不要进入中国的邻近海域。二、当对方执意前进时,选择在航母行进的前方实施火力慑阻,警告对方尽速撤离。实在不行,将采取第3种作法,选择在美国航母的侧翼,进行火力驱赶,使对方感到危险而撤离。如果还不行,代表双方已经从危机阶段进入战争阶段。

此时,解放军还要观察美国航母打击群是否对中国沿海的重要目标实施空中打击。如果有,火箭军将以集火突击的方式,对美国航母实施覆盖性打击。如果对方的空中打击,危害有限,解放军将会在对方展开后续攻击之前,对美国航母打击群发动信息攻击,以反辐射导弹或电磁脉冲弹瘫痪美军舰船的雷达设施和指管系统,使其丧失战力而撤离。

如果情况恶化,美军突破火箭军的外围火力防线,对中国本土采取高强度空袭时,解放军有可能动用远程常规导弹,对美国夏威夷州进行警告性打击,或以洲际弹道导弹对美国本土具有象征意义的目标实施警告性打击,迫使美国收手,而转向和解。

远海与近海

美国航母打击群是解放军抗击美军介入台海的首要目标。图为罗斯福号航空母舰。(U.S. Navy)
美国航母打击群是解放军抗击美军介入台海的首要目标。图为罗斯福号航空母舰。(U.S. Navy)

以上是火箭军的部分,运用中远程导弹遏制美军进入中国邻近海域,战术上以威慑为主,突击为辅,扮演外围远海防卫的角色。如果美军突破火箭军的外围火力防线时,内围近海防卫的角色,将由解放军陆基型的海空兵力进行立体式的阻击和拦截,同时启动本土防卫的作战机制。

一个合理的想定是,解放军希望能够在台海危机的萌发阶段,以火箭军的中远程导弹,在「远海防卫阶段」期间震慑美军,迫其撤离。如果不成,再以突击方式,打退美军。再不行,退到近海防卫圈,阻击并拦截美军的攻势,最好能在「近海防卫阶段」击退美军,以确保本土安全,同时不必动用远程或洲际导弹对美国本土发动警告性打击,以免冲突从常规战争升级到核子战争。

据了解,解放军抗击美军介入台海冲突,做了「最坏」准备,对于是否能够抗击成功,并无十足的把握。因此,最佳的策略,是避免与美军正面冲突,而改采超越军事的手段,来抵销美国的军事优势。

刚才谈到解放军在「危机萌发阶段」、「远海防卫阶段」和「近海防卫阶段」的可能作为。听众朋友们也许会问,怎么没有提到信息战的部分,解放军是否有可能在太空和网络空间领域技高一筹,威胁美军,使其战力难以发挥。

太空与网空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美国在网络空间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力量建设、技术和装备,从战略到战术层面的网络攻防能力,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多次运用于实战,包括2019年夏季对伊朗发动网络攻击,瘫痪包括雷达和导弹发射系统在内的多个伊朗军事目标。

除此,美国掌控互联网的主动脉与核心技术,完全有能力切断某个国家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为此,俄罗斯举行两次全国性断网演习,同时批准《主权互联网法》(Sovereignty Internet Law),允许俄罗斯创建自主的互联网,以确保俄罗斯互联网在受到境外威胁或断网时,仍能正常运转。俄罗斯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看到美国的网络优势,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反观中国,在整体的网络安全意识上不如俄罗斯,更没有类似俄罗斯国家级断网演练和相应的法律配套保障措施。一旦和美军进行网络攻防,挫败的机率更大,风险也愈高。

再来看太空战力。根据德国综合资料库(Statista)的统计,截至2019年3月底,全球在轨卫星有2,062颗,美国拥有901颗,约占总数的44%;中国有299颗,排名世界第二,约占总数的15%。美中的卫星规模相差3倍。

试问,中国有多少筹码,用来攻击美国卫星以抵销美军的太空优势?何况,搅乱卫星秩序,将遭到所有卫星国家的抵制和制裁,中国没必要引发众怒。而且,当前的解放军比任何一个时刻,都要仰赖卫星资源,不可能为了抵销美军的太空优势,而换来美国对中国卫星的全面报复。

施里弗演习

除此,从本世纪初起,美国开始结合太空和网空的计算机模拟推演,纳入2年1次代号为「施里弗」(Schriever Wargame )的演习当中。这种以主要战略对手为假想敌的模拟推演持续至今,而中国并没有类似系统性的太空与网空演练。

2015年底,解放军成立融合天军和网军职能的战略支援部队,目前仍在建构相关的作战条令,而美军早于1998年颁布《太空作战条令》,正式提出太空作战理论,并于2019年12月重新组建新的太空军,进一步精进美军的太空战力。可以说,美中双方存有相当的差距。解放军恐怕也不敢轻举妄动。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