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佩洛西访台-看中国对台攻略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来谈台海的最新动向。

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台北时间8月2日晚间10点多抵台访问,是25年来访台层级最高的美国政要。中国气急败坏,随即透过《新华社》公告:解放军将于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台湾周边6个区域进行重要军演,并组织实弹射击。

围台演训

接着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消息指出,从8月2日晚开始,解放军在台岛北部、西南和东南部海空域进行联合海空演训,在台湾海峡进行远程火力实弹射击,在台湾东部海域组织常规导弹火力试射。指明这次演训是针对佩洛西访台所采取的震慑行动,是对”台独”势力的严重警告。

这6个演训区域对台湾形成4面包围态势,和1995至1996年台海危机相比,范围更接近台湾本岛,部分区域甚至侵入台湾领海与邻接区。台湾国防部8月3日上午举行临时线上记者会,严厉谴责这项演习形同海空封锁台湾,严重侵害台湾的领土与领海主权,破坏台海现状,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规定,危及国际航道,危害区域安全。

台湾国防部初步研判,这次中国以武力恫吓台湾,明显以威慑台湾民众心理为目标。为此台湾采取”备战不求战、应战不避战、不升高冲突”的应对原则,加强戒备,反制任何侵犯行动。目前台湾的战备演训并未调整,仍按年度计画正常执行,也没有管制官兵休假。

美国方面保持高度警觉,对中国的反应包括对台大规模军演和经济胁迫都在预期之中。美国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官柯比(John Kirby)8月2在白宫例行媒体简报中指出,北京没有理由把这次符合美国长期政策的访问变成某种危机,或者以此为借口在台湾海峡内外增加侵略性和军事活动,无论是现在或在佩洛西的行程之外。

8月4日下午解放军东部战区火箭军部队向台湾周边海域发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视频截图)
8月4日下午解放军东部战区火箭军部队向台湾周边海域发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视频截图)

事后威慑

柯比说,美方预计中国将继续在较长的时间内作出反应,但不能给出一个确定日期。美国不寻求,也不希望发生危机,将对北京的行动做出相应管理,不会与中国剑拔弩张。换言之,美国已经达到目的,没必要再刺激北京,情势虽然紧绷,但总体可控。

中国对台大规模军演,选在佩洛西离开台湾后实施,显然不敢与美军正面交锋,但又不能认输,因此来个”事后威慑”,警告下不为例,防止美台关系升级变质,同时阻断其他国家效法。否则北京的一个中国原则将在国际社会面临空前挑战,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开启大门。中国大规模军演的目的即在于此,既能挽回颜面,对高涨的民族情绪也有所交代。

目前台海形势和1995至1996年台海危机不同,当时危机持续8个月,解放军前后实施7波演习,大有攻占台湾外岛的架式。这次演训有3天实弹射击,但演训范围不限于当年在台岛南北两端,而形成对台4面包围态势,特别是增加在台湾东部海域组织常规导弹火力试射,以及在巴士海峡演训,明显针对美国,演练危机前先行占位,有利于阻绝美军介入台海冲突。

这次演训最受瞩目的是常规导弹试射,也最具威慑力。导弹什么型号、从哪里发射、是否越过台湾上空?是点到为止、还是饱和攻击?火箭军是单独演练,还是与海空兵力联合行动?导弹落点设在台湾东部海域,穿越日本防空识别区,落在日本经济海域。是否引发日美安保的连锁反应?是未来几天关注的焦点。

8月4日下午解放军向台湾北部、南部和东部海域发射9枚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其中5枚(编号5-9)落在日本经济海域。(日本防卫省官网截图)
8月4日下午解放军向台湾北部、南部和东部海域发射9枚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其中5枚(编号5-9)落在日本经济海域。(日本防卫省官网截图)

全新挑战

中国这次军演有6个演训区域,几乎都在台湾防空识别区内,其中基隆外海有2处和高雄外海有1处的部分区域划入台湾12海里(约22公里)领海范围内。直接挑战台湾主权,符合联合国定义的”国家侵略”行为。

据研判,6个演训区域不是解放军海空兵力的投射范围,而是投弹靶区,海空兵力在台湾防区外进行远程火力实弹射击,不会冒险抵近台湾领海。把部分靶区划入台湾领海范围内,用意是对台产生心理震慑,不排除少量弹药落在台湾领海,强化威慑效果。若是如此,台湾如何反制将面临新的课题。

由于演训区域设在台湾防空识别区内,海峡中线由此消失;部分靶区划入领海,视同把台湾的防御纵深压缩到最小范围。这对台湾防卫体系构成全新挑战。

在海空兵力方面,轰-6K轰炸机能挂载长剑-20攻陆巡航导弹和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远距防区外精准打击也深具威慑力。无人机的角色也备受关注,因为它改变解放军传统的作战样式。

演训区域有6个,在3天实弹射击期间,解放军海空兵力和火箭军如何展开,除了东部战区,是否还有南部战区,或其他战区兵力分批参演?实弹射击是否每天在6个演习区域中同时进行,或分区分批进行?都能显示解放军的用兵思路与联合作战能力。

1995至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解放军演习跨度长达8个月,前后7波演习,是针对攻台的作战程序,按导弹攻击、海空先期作战以夺取制空、制海、制电磁权,到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等3个阶段展开,意图研拟一套”导弹封锁、夺取制空制海权到三栖登陆”的三军联合作战模式,目的是为验证对台作战模式并修订相关作战计画,以及展示解放军具有足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尤其,解放军首次向境外试射10枚东风-15弹道导弹,在此基础上产生《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突击战役》、常规火力运用、常规作战指挥程序,以及东风-15诸元计算保障等理论成果,填补第二炮兵常规导弹作战理论的空白。

8月3日上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在台湾周边空域实施针对性演练。图为歼-20第五代隐身战机。(视频截图)
8月3日上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在台湾周边空域实施针对性演练。图为歼-20第五代隐身战机。(视频截图)

验收军改成效

相信解放军这次演训也有相同目的,尤其习近平推动军事改革至今将近7年,领导指挥体制和兵力规模结构与力量编成基本完成,又有大量新型武器装备投入使用,而且近年解放军海空兵力都曾进入6个演习区域。因此这次演训可以说是习近平推动军改的一次总验收,就和26年前的台海危机类似,解放军透过7波演习,总结自1993年以来实施军事训练体制改革3年规划的训练成果。

多年来解放军一直强调联合作战,直到2020年11月开始施行《联合作战纲要(试行)》,是解放军最新一代(第5代)作战条令,对联合作战指挥、作战行动与保障的要求和基本程序做出明确规范,作为实施联合作战与联合训练的基本依据。2021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的决定》,以创新体系练兵模式为主,推进训练内容标准化。

以上都是军改的最新发展,才刚刚起步。解放军要在3天实弹射击期间研拟一套新的联合作战模式,挑战极大。这正好是外界尤其台湾、日本和美国情搜并研析军改后解放军真实战力的最好时机。

由于俄乌战争影响,以及美国重振联盟应对中国扩张,中国势必重新评估武统台湾的所有环节。可以说,中国目前的战略处境内外艰难,反制美国海上联盟的战略遏制(或战略围堵),比武统台湾更为紧迫。因此,中国对台军演重在威慑并塑造有利战略态势,同时管控危机防止事态升级,还不到对台动武的阶段。

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中国领导层,大多认为西方敌对势力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与中国的对立不可调和,谁也改变不了谁,需要做好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长期斗争的充分准备。

心理震慑

习近平在内部讲话中多次强调,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往往也是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这是历史规律。他还说,某些大国(主要指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中国周边热点地区局势充满变数,在中国家门口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增。

习近平指出,面对强权要敢于碰硬、敢于亮剑。但又要讲究斗争策略,软硬兼施、刚柔相济;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争取共赢。无论使用哪一种手段,都要讲求有理有利有节。着眼发展大局、管控风险,以最小代价争取最大利益。因此,认为中国武统台湾会不计代价,可能是错误的理解;评估习近平不顾一切而执意对台动武想历史留名,恐怕也未必正确。

如今美国重振联盟对台海关切的大势已经形成,意味中国武统台湾的代价和难度将远远大过以往。即使解放军的武力增强,也抵消不了外部力量对民主台湾的支持。与其硬碰硬,不如暂时放下武统台湾的意图,以降低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国崛起进程的全面性风险。

中国政权的本质有一大特点,就是对于理智逻辑无动于衷,却对武力逻辑十分敏感。只要遇到强大阻力,中国随时可能调整退却。作为它的对手,只要信念坚定,不为所动,拥有一定的防卫能力,并显示决心一搏,中国就会知难而退,自我解套,不需要全面摊牌。中国对台军演看似杀气腾腾,但其本质是心理震慑,也是中国对台攻略最主要的运用手段。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