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美国与东盟首次海上联演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最近南海的问题似乎相对平静。但是掩盖不了,美中两个大国在南海博弈中留下的深刻痕迹。2019年9月2日,美国与东盟10国首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动静虽然不大,却引发各界的关注。

自由与开放

一些分析指出,这是美国对去年10月中国和东盟10国首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的一个回应。还有人认为,这反映美国近年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开始减弱,而采取的一种补强性措施,为今后美国推动印太战略进行铺垫与盘整。

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美中两国在南海的战略动向,以及未来的可能发展。

首先来看演习的本身。这次海上联合演习由美国海军和泰国海军主导,参演部队来自美国和东盟10国的8艘军舰、4架飞机和1,250名军人。时间从9月2日至6日,在泰国湾和越南金瓯省附近海域开展,最后在新加坡结束。据日本《共同社》报导,演习地点在中国声索南海主权的”九段线”之外,避开敏感海域,以免提升与中国对立。

美国与东盟10国首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图为9月2日在泰国春武里府梭桃邑海军基地举行开幕仪式。(AP)
美国与东盟10国首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图为9月2日在泰国春武里府梭桃邑海军基地举行开幕仪式。(AP)

在开幕仪式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副指挥官怀特塞尔(Kenneth Whitesell)致词时说,透过不同形式的海军演习,美国展现维持印太地区自由和开放的强烈决心。同时,美国和东盟国家享有共同价值,如此可依照国际法,确保印太地区的自由和开放。他还说,经由这次演习,美国和东盟国家可以交换讯息,增强互信关系。这番话显示美国对演习的基本立场。

其实,媒体更想知道,美国和东盟国家今后如何因应中国在南海日益增加的挑战?怀特塞尔没有回答这个敏感问题。他换个角度说,这次演习反映了一个更强大的区域军事伙伴关系,而且演习不是美国强迫要做的,而是东盟国家都有自己的目标,透过海上联合演习来共同完成。他否认,这次演习的目的是在挑战中国在南海的海上优势。

轮流主办

相较之下,泰国皇家海军舰队参谋长查罗恩伯尔(Charoenpol Kumrasee)的回答更为谨慎。他对泰国《曼谷邮报》说,这次海上联合演习和南海的区域冲突无关,也不涉及相关的武器训练,目的是提升东盟国家海军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此,美国派出商船假扮为可疑船只,在模拟场景下,让各国海军共同演练登船、搜索和扣押等任务。查罗恩伯尔在谨慎之余,不经意地透露一个消息。他说:预计东盟各国将轮流主办美国与东盟的海上联合演习。换言之,这个演习有可能成为年度演习,逐步成为常态化。

接着,我们要问美国为何在意这个强度不高,又极尽保持低调的海上联合演习呢?其实,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演习已经很多。

根据《美国海军官网》报导,美国与东盟国家举行的「联合海上战备和训练」(Cooperation Afloat Readiness and Training/ CARAT)多边演习今年已经进入第25届,还有「东南亚合作与训练」(Southeast Asia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SEACAT)多边演习今年也进入第18届。这些演习都涵盖南海,而且后者侧重应对海盗与走私等非传统性安全领域,在性质上与这次美国与东盟的海上联合演习类似。有分析指出,这次演习的象征意义大过实质意义。既然有了类似的演习,美国为何还要增添一笔呢?

预防边缘化

美国与东盟10国首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由美国海军和泰国海军主导。图右/美国太平洋舰队副指挥官怀特塞尔(Kenneth Whitesell),图左/泰国皇家海军舰队参谋长查罗恩伯尔(Charoenpol Kumrasee)。(AP)
美国与东盟10国首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由美国海军和泰国海军主导。图右/美国太平洋舰队副指挥官怀特塞尔(Kenneth Whitesell),图左/泰国皇家海军舰队参谋长查罗恩伯尔(Charoenpol Kumrasee)。(AP)

之前提到,美国和东盟10国的海上联演,主要是对去年10月中国和东盟10国首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而做出的回应。但是,这不是战术上回应,而是战略上的考虑。因为,中国要藉着与东盟10国的海上联合军演,作为今后管控南海争端,强化与东盟国家互信,乃至达成“南海行为准则”(COC)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美国作为南海的域外国家,若不能及时跟进,和东盟10国一起,而非个别国家或几个国家建立某种海上军事互信机制,与中国的部署维持一个平行运作的关系,未来美国有可能在南海议题上被边缘化。

从时间上看,2018 年 8 月,中国和东盟就“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达成一致意见。11月,中国又明确提出希望未来 3 年内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愿景。中国南海问题专家邵建平认为,在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有必要总结 2018年10月中国和东盟10国首次海上联合军演的经验,将其机制化和常态化,为打造南海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这样看来,中国和东盟10国的海上联合演习,不是单一的军演,更不是个别的军事外交,而是带有经略南海的整体战略考虑。做到这一步,是中国经营15年的结果。

双轨思路

回顾历史。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但是,这项宣言并没有减缓东盟国家对中国戒心。来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意条约中的内容,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分歧或争端;放弃使用武力威胁;以及有决心和诚意防止争端出现」等原则。这个举动舒缓了东盟国家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使用武力的疑虑,因而打开双方在军事外交领域的交往。

比如,中越两国签订两军边境高层会晤机制、中国和菲律宾达成《中菲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两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以及中泰两国也建立国防部层级的防务安全磋商机制。同时,中国对柬埔寨提供军事援助。

有了这些基础,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开始展开双边军事演习。从2005年起,中国和泰国、新加坡、柬埔寨、缅甸等国,陆续举行以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威胁,以及搜索和救援等非传统性安全性质的演习。其中,以中国和泰国的演习次数最多,也超出非传统性安全的领域,出现海军陆战队乃至两国空军的联合训练。

除了双边演习,中国和东盟国家还建立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其中以中国和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机制的作用最大。2015 年 10 月,就在这个会议上,中国首次提出希望2016年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演习,结果没有得到响应。来年中国再次提议,希望2017年第二季度在中国湛江及其外海举行海上联合军演。经过多次协商,直到2018年10月底海上联合军演才正式展开。

从提议到落实,中国与东盟10国的海上联合军演走过3年历程。何以如此?因为2015年菲律宾向国际仲裁法院提出的南海仲裁案正在进行。另外,中国和东盟还没有就《海上意外相遇规则》适用于南海的问题达成共识。为此,中国很快地调整策略,2016年4月中国力挺文莱提出的“双轨思路”来解决南海问题。所谓“双轨思路”:就是有关南沙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解决,有关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则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平衡中国

到了8月,中国和东盟国家达成《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进而为后续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开了绿灯。演习的目的是,强化防务合作、减少紧张态势、降低误判风险。然而,中国看得更长远,把这次演习视为经略南海的一个重要布局。从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到2018年10月底完成中国与东盟10国的海上联合演习,前后历经15年。这个演习还将持续下去。

反观美国。与东盟10国举行海上联演,是在2017年的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ADMM-Plus)提出、2018年确认、2019年实施,说明东盟国家欢迎与美国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区域军事伙伴关系,以此与中国保持战略平衡。

前不久,我在台北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私下询问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南海专家,如果未来一年内美国和中国在南海发生军事冲突,东盟国家如何应对?他说:「我们不会选边站,我们会极力敦促美中尽快恢复对话。」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