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今天来谈台海的最新情势。从9月中旬起至今,中共战机和船舰频繁越过海峡中线,并且侵入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的西南海空域,进行一系列的演训和骚扰活动,使得台湾空防处于长时间的高张压力状态。这是自1995-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共军对台挑衅强度最大的一次,也打破越过海峡中线的纪录。
阻美吓台
9月期间,共军曾派出30架次战机及7艘次船舰进入台湾西南海空域演训,其中约21架次侵入台湾防空识别区,接近台湾最近距离约167公里。另外,在台湾西北空域,多架共机越过中线并逼近台湾新竹海岸线的最近距离仅有约69公里。挑衅意图,至为明显。
共军采取激烈的挑衅行动,具有明显针对性,有4层意义。
政治上:回应美台关系近来大幅提升,包括美国卫生部长艾萨(Alex Azar)和国务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率团访台。
战略上:为阻止美国介入台海冲突而预作准备,同时逐步测试并压缩台湾的空防及能力。
战术上:演训地区集中在台湾西南海空域(从巴士海峡往西,到东沙岛东北部海空域),是为将来两岸一旦冲突,共军能有效封锁台湾海峡南口,保护共军攻台的侧翼安全,同时切断美军从此一空域前进中国东南沿海或南海的通道。
在国防和军队改革方面:按军改目标,2020年底前,共军需在领导管理体制及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什么是”突破性”?并未明确定义。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应该是指共军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在境外的陌生海空域(并非本土),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它首先检验的区域就在台海周边,特别是台湾的西南海空域。
第一击
为避免发生冲突,台湾把”第一击”(第一枪)明确为”自卫反击权”,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台湾三军不准开第一枪,除非对方先动手。另外,9月22日台湾举行”联合防空作战训练”。这是台湾三军执行全岛制空及反空袭的重要训练,采取”仿真实战”方式进行,由空军”假想敌”机队升空,实际测试三军官兵紧急防空接战及通信指管能力,以检验重要目标的防护及应变作为,提升防卫能力。

以上都是被动防卫。一些网友问我,台湾难道没有主动防卫的手段吗?或说吓阻手段?有的!目前台湾的军事战略指导,就是”防卫固守,重层吓阻”。所谓”重层吓阻”,是从多领域、多空间,以”不对称和创新”的作战思维及战力,对敌人产生吓阻作用,使敌人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不过,吓阻手段并非一蹴可几,台湾的吓阻手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它能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中共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对台动武的决心。
每个国家对”不对称”战力,有不同的定义。就台湾来说,其原则是不能和共军正面拼数量、拼规模,而是发展小型、大量、快速、机动;成本低、效益高,能够自主研发;又不容易被敌发现,敌人也很难反制的战力。
“不对称”战力,不仅是武器装备,也包括创新战法,在战略和战术上,能分别或同时达到吓阻作用。听众朋友们也许好奇,天下哪有这种武器?有的!水雷是其中一项。
吓阻战力
水雷在二战期间的战绩非常惊人。据统计,二战期间参战国布放81万枚水雷,共击沉约 2,700多艘舰艇。美军对日本实施水雷战,共击沉670多艘日本舰艇,并且对日本实施海上封锁,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起到极大作用。
韩战期间,联合国部队对元山发起登陆作战之前,始终没有掌握制海权。美国海军指挥官在一份历史文件中抱怨说道,他的部队丧失了制海权,而掌握制海权的国家竟然是没有海军的朝鲜。朝鲜使用人力操作的古老船只,布放一战时期遗留下的老旧水雷,就挡住美国一段时间的登陆作战进程。
根据中共海军专家的研究,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阿根廷因未使用水雷对抗英国皇家海军,是其战败的主因。可见,水雷是攻击性武器,也是防御性武器,兼具战术和战略价值,特别是在封锁和反封锁作战中,能直接阻滞敌人的行动,遮断敌人的海上通道,对战争的成败往往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海岛型国家,台湾尤其应该重视水雷战的作用。而且,台湾与中国东南沿海前沿地区大多是在滨海水域范围之内,平均宽度300-800公里,平均深度约80公尺,是最适合布放水雷的环境。试想,在上海外围的主要航道布放一定数量的水雷,船只受阻,会对上海地区,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何种影响。这是战略层面的吓阻。
根据《路透社》(Reuters)9月16日独家报导,美国计画对台湾出售7项主要武器系统,第一个就是智能水雷,以及岸置反舰巡航导弹、侦察无人机和高机动火箭炮系统等。
消息传出,中共官媒一片骂声。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在《今日头条》写道,如果台湾取得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射程达300公里,将严重威胁解放军的战役浅近纵深,从浙江温州以南,到广东潮州以北,涵盖福建沿海宁德、福州、泉州、厦门到广东汕头,所有登陆部队集结上船地点,都在其火力打击范围之内。若台军先发制人,将对解放军登陆部队造成重大伤亡。这是战术层面的吓阻。
历史经验
其实,早在1995-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台湾国防部已对”吓阻”有了初步认识与体会。当时的参谋总长罗本立,在一次三军联合兵推的会议中指出:”大陆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攸关其综合国力。国军的作战若不能对此一地区造成影响,何来吓阻一说。”这是1995年7月说的话,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这是战略吓阻。根据此思路,罗本立要求海军,对大陆东南沿海施以经济封锁的可能性加以研究和评估,因为战争不能局限于海峡一隅。
战术上,当时台湾海军提出反击作战,但不够主动。罗本立责令海军,一些具有攻势能力的单位如水雷与潜舰部队,应尽快策定周详的运用计画,结合联合反击,发挥”有效吓阻”的力量。不要小看排水量只有47吨的导弹快艇(FABG),兼具应急和奇袭效果,运用得当,一样能能发挥吓阻作用。

在空军方面,必要时,以部分兵力对共军海空基地、雷达站、导弹阵地、物资集运站或兵力集结地实施攻击,并以海峡当面的主要攻台基地列为优先攻击目标,使其短时间内无法修复使用,使台湾的作战防御纵深向前延伸,形成有利态势。但执行攻击作战时尤需谨慎,评估好共军可能采取的报复行动。
有关空军的反击作战,目标如何选定,是一个大问题。若共军对台发动海空急袭后,三栖登陆作战尾随而至,此时空军是先打击共军机场,削弱其空中作战能力?或是先打击共军港口、舰只或其他登陆目标,迟滞共军攻台的发起,为台湾争取动员备战时间呢?目标选定是否得当,将影响后续作战。
王洪光说,台湾最新采购的美制F-16V战机作战半径最大1,400公里,可达青岛、郑州、三峡、南宁、海南岛一线,对地攻击性很强。另外,台湾正在发展保密性很强的”云峰”地对地导弹,据说射程2,000公里,除了西藏、新疆、内蒙东西部和东北中北部以外,可以打到大陆所有其他地区。他说,尽管解放军有很强的防空反导系统,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小国可为
早在陈水扁执政期间,曾传出台湾有能力攻击三峡大坝、上海、广州等地。王洪光当时认为,这是在吹年。如今,不能不开始当真了。
一个有效的吓阻战略,不管定义如何,它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敌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为出发点。什么是中共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呢?那就是因为发起战争,不但没有解决台湾问题,反而导致中国经济的全面倒退,进而危及习近平的统治地位和中共永续执政的合法性。
截至2020上半年,长江三角洲以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计,达全国经济总量的24.25%,占全国四分之一。珠江三角洲GDP(2019年)约9%的实力,两者相加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3%,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被公认是中国大陆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然而,这两个经济发展圈都在1,500公里导弹射程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因此,台湾不是没有这个实力。
“吓阻”不是大国的专利。只要掌握时机,运用得当,小国同样可以具备吓阻战力。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