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中国十一阅兵 突出无人作战系统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中国十一国庆刚过。我曾在9月13日的栏目里,提前对这次国庆阅兵做过一次说明。没想到,这次国庆阅兵在编组方式和装备展示上,都超出我原先的预期,包括对联合作战要求的提高,及对“无人作战系统”在体系作战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展示军事革新的成效,另一面它比单纯的秀”肌肉”更具有实战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军改新格局

2019年10月1日,中共国庆70周年庆典,中共中央本届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等与前两届常委江泽民、曾庆红、胡锦涛等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盛大阅兵。(法新社)
2019年10月1日,中共国庆70周年庆典,中共中央本届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等与前两届常委江泽民、曾庆红、胡锦涛等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盛大阅兵。(法新社)

这次国庆阅兵共分三个部分: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和过去几次国庆阅兵相同,但是有些内容很不一般。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更加突出习近平军改后解放军新的面貌,并且极力表现中国军队在国际社会所扮演的大国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在徒步方队方面,最特别的有两个。一是「领导指挥」方队,共有352人,由全军24个大单位抽组而成,从中央军委机关、5大战区、各军兵种到武警部队的主要领导指挥机构。他们是中、高级指挥员,年纪最大59岁、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6名有实战经验、65人参加过与外军的联合演习、88人指挥过重大军事演习活动。这组数据说明以下几个特点:

1. 经过将近4年军改,解放军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已经组建完成,呈现「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令和军政系统的职能分工明确,由军委统一指挥管理。这种新格局透过阅兵中的领导指挥方队来呈现,也代表全军的大脑。

欠缺实战

2. 领导指挥方队有2名领队,1名是海军少将,代表战区;另1名是空军少将,代表军委机关。这种安排显示”大陆军色彩”已经式微,而战区的角色和职能任务受到空前的重视。

3. 领导指挥方队成员平均年龄38岁。代表军队骨干力量的汰旧换新正在强化,走上年轻化和专业化。

4. 领导指挥方队成员仅有6名有实战经验,说明解放军新一代的指挥人才欠缺实战考验,只能靠演习补强,而具备重大联合军演经验的成员占总数的44%,不足一半。这是解放军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与挑战。唯有实战,才能测出军改的实效。阅兵可以展现精神面貌,但不能说明真实战力。

然而,不能否认。解放军为了强调实战,在阅兵中做出刻意的安排。比如,走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有5名领队,全部来自5大战区的司令员和政委,而不是5大军种的首长。藉此强化作战意识,在阅兵中表露无遗。

维和部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检阅军队。(美联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检阅军队。(美联社)

第二个特点是「维和部队」方队,也是首次在阅兵中出现。它要展现的是,中国在世界舞台正在履行「大国责任」,以此回应外界对中国军力扩张的批评。2018年底,中国累计派出的维和部队达39,900多人次,目前还有2,500多人在海外担任维和任务。不仅如此,2017年9月,中国完成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的注册工作,随时听候联合国差遣。然而,外界往往低估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

维和部队虽然执行低强度军事任务。但对于缺乏实战的解放军而言,它提供难得的实战经验。同时,维和部队正在推动中国的军事外交,在世界的热点冲突地区保持军事存在,将对当地的政经社会带来影响。这次,维和部队在国庆阅兵出现,让外界看到中国正在运用一种不受其他大国重视的方式-维和行动在世界悄然无声发挥她在地缘上的作用。

再来看装备方队,共分为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勤保障、战略打击等7个模块,按照体系作战的要求进行混合编组。在做法上,与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类似。相较之下,这次国庆阅兵特别突出「无人作战」模块,显示军改后的解放军对于世界新的作战形态不但有新的认识,并且快速向新的作战趋势转型,还亮出相应的无人主战装备,转变的幅度让人出乎预料。

无人作战系统

2019中国国庆阅兵,突出无人作战系统。图为首次亮相攻击-11型(利剑)大型隐身无人机。(Reuters)
2019中国国庆阅兵,突出无人作战系统。图为首次亮相攻击-11型(利剑)大型隐身无人机。(Reuters)

回顾2015年的大阅兵。解放军推出3款国产无人机,放在「信息支援」模块之列,除了攻击-1型无人机兼具侦察与打击特点,其他两款都是中远程侦察无人机,担任空中侦察与战场监视任务,扮演信息作战中的”支援性”角色,称不上是主战平台。

到了2017年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朱日和举行沙场阅兵,参演部队又拿出3款新型无人机,也是放在「信息作战群」模块之列。但作战性质发生变化,从支援性质提升到干扰敌方的通信和雷达设施,乃至攻击敌人的雷达站台,压制敌方的防空系统,使敌人眼瞎耳聋,进而夺取战场的制信息权,为后续的制空权和制海权铺路,成为信息作战中关键的一环。

没想到。两年多后的今天。无人作战系统从「信息作战」模块中抽离出来,单独列项,成为体系作战中的一个关键模块,并且首次亮相新型无人主战装备,如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攻击-2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乃至最新的攻击-11型(利剑)大型隐身无人机,能够突穿敌人防御纵深,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无人机由亚音速变成超音速、从不隐身到隐身的相互结合,出现质的飞越。

除了空中无人作战系统,这次国庆阅兵还首次展示水下无人载具,用于探测海底水文地貌,并潜入近海海域收集敌方舰艇声纹等重要情资。这些海空无人作战载具,为信息化作战增添新血,也改变传统的作战样式。

刚才提到无人作战系统的作用。我想再强调一下。无人作战系统对今后战争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抗形式发生蜕变:传统战争的对抗规模都使用重装武力,而无人系统则强调小型可控。二是作战样式出现革新:包括编组方式,可以进行有人与无人混合编组;在进攻程序上,可以利用无人系统打头阵,突防敌人纵深,为后续有人作战开路;在作战节奏上,可以利用无人系统进行连续作战,以填补有人系统因伤亡和困乏所留下的作战空隙。三是战术战法的创新,无人系统因为小型可控,便于混搭编组,发挥集群战的效果,试想数百架小型无人机围攻1艘航母,会是怎样的场景。

东风-17

东风17导弹。(美联社)
东风17导弹。(美联社)

再来看战略打击模块,这个部分以导弹为主,最为外界所关注,也具有指标意义。回顾1984年国庆阅兵,二炮部队首次亮相,推出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向外界宣示中国初步具备战略威慑能力。1999年国庆阅兵,首次亮相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款公路机动型,并采取固体燃料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存活率大幅提升。

2009年国庆阅兵,解放军推出改良型的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和弹头机动变轨技术,明显增强突防能力,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构成新的挑战。2017年在朱日和沙场阅兵,再次推出新型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到13,000多公里,采用无依托发射技术,就是发射场不需要预先准备,导弹发射车能够在机动过程中随机发射,摆脱从固定阵地发射的限制。走到这一步,中国陆基型的战略威慑和打击能力已经大为精进。

这次国庆阅兵,又展示新型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到15,000多公里,可以说是中国现役洲际弹道导弹的一次技术延伸,本质上并无太多创新。真正创新的是,首次亮相并具有高超音速打击能力的东风-17型常规弹道导弹,在火箭的助推下,携带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在大气层之内,以高于5倍音速的速度和不规则的飞行弹道攻击目标。这对世界各国导弹防御系统构成全新的挑战。美国筹建新一代导弹防御系统,目的之一就是防御高超音速武器的攻击。

巨浪-2

2019中国国庆阅兵,首度展示巨浪-2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显示中国具备二位一体核威慑与打击能力。(Reuters)
2019中国国庆阅兵,首度展示巨浪-2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显示中国具备二位一体核威慑与打击能力。(Reuters)

这次国庆阅兵还有一个亮点是,首度展示巨浪-2潜射型洲际弹道导弹,意味着中国具备陆基与海基相互结合的两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目前由于中国空基型的战力不足,与美国与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存有差距。而这个差距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中国推出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而加以弥补。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