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经济统一?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继续来谈台海局势,是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最近的一次谈话说起。

台海局势高度敏感,普京很少就此发表看法。10月13日,他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的主持人甘伯(Hadley Gamble)对谈时表示,中国不需要使用武力,来实现与台湾的统一。

经济融合

根据翻译,普京的原话是:”我认为中国不需要使用武力。中国是一个大而强的经济体,就购买力平价(PPP)而言,中国现在是世界头号经济体,领先于美国。”他还说:”通过增加此一经济潜力,中国有能力实现其国家目标。我看不到任何威胁。”

普京的这段谈话不是没有道理。中共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手段来完成两岸统一,始终是对台政策的核心,这和中共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战略完全一致。有人称此为两岸”经济统合”。习近平上台后,他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为和平统一的基础。融合的力道比统合更强,更有釜底抽薪的用意。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的讲话,已经提到他对两岸经济融合的构想,强调台湾依托中国大陆,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此要提升两岸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他还具体提出,两岸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和通桥。作法远远超出”三通”。

由此看出,习近平想把台湾的经济发展融入到中国经济发展之中,并且聚焦在福建沿海,也就是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框住台湾。2009年福州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吸引台湾资金和人才,营造”一国两制”共管共治态势。习近平在福建任职将近18年,在福州居住13年多,他很清楚”海西经济区”的作用与目的,就是以经济融合为手段,逐步完成两岸统一。

政治目的

2019年习近平对台讲话,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为和平统一基础。(视频截图)
2019年习近平对台讲话,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为和平统一基础。(视频截图)

问题是,这种经济策略完全为了政治目的,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台商备受困扰。平潭台商向媒体反应,不少台商想出走,但不甘于投入大笔资金,只好继续苦撑。台商最怕遇到政府换届,新领导上台,之前开出的优惠条件有可能不算数,因此他们要花很多时间搞好政商关系。这是很多台商在中国大陆做生意的写照。

中国经济实力虽然庞大,但是能不能做到把台湾”买过去”,而不需要动武来完成统一,从实践上看很有问题。多年来中共投入大量经济诱因吸引台湾,两岸在政治上却愈走愈远。即使是国民党马英九政府执政,两岸关系大幅转好,也不主张两岸统一,更别说现在执政的民进党。

国民党前主席、前副总统吴敦义不久前出版回忆录《坚毅之路》。前总统马英九为他写序,披露一段秘辛。2007年马竞选总统,两岸政策原本提出”不独、不统、不武”,是吴敦义建议把”不统”摆在最前面,来化解外界对国民党的疑虑。马英九说,事后证明这个调整是正确的。什么是外界的疑虑?说到底就是台湾民众担心国民党若重新执政,有可能被中共以经济手段把台湾买过去。

现在民进党执政,两岸的经济形势又如何呢?按常理,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北京认为蔡英文政府在搞”台独”,两岸贸易应该大倒退。结果并非如此,去年两岸贸易额还创下历史新高。这说明只要按经济市场规律办事,两岸经济会有惊人增长,一旦使用政治手段,两岸贸易势必倒退。陆客来台观光全面中止,就是明显例证。

普京说,中国的经济大而强,若善加利用,可以达到统一目标。透过以下这组数据,更能说明中国市场在两岸关系中的明显优势。

去年台湾对中国(含香港)出口1,514 亿美元居历年之冠,比上年增长14.6%,出口额占台湾出口总额43.9%,贸易顺差867亿美元,中国稳坐台湾最大出口市场,也是台湾最大顺差国。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台湾全年的贸易顺差不仅不能守住594亿美元,反而会出现不小的贸易逆差。

互补关系

半导体产业两岸互补。图为台积电超大晶圆厂。(台积电/TSMC)
半导体产业两岸互补。图为台积电超大晶圆厂。(台积电/TSMC)

很显然,市场优势是中共迫使台湾屈服的一个有利手段。目前北京尚未使用这一招,是不可为?或不到时候?

去年台湾对中国(含香港)出口创新高,出口最多是电子零组件,比上年增长2成,特别集中在集成电路、芯片等产品,再来是信息通讯与视听产品,以及光学器材。可以说,半导体是台湾出口大陆的主力产品。

台湾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徐遵慈对BBC中文网说,台湾对中国出口,以及中国对外出口是一种连动关系,不好解释谁依赖谁更多。如去年中国出口旺盛,是从台湾进口更多电子零组件和半导体,组装或制造成终端产品后出口,因此这种供应链是上下游关系,不是谁依赖谁更多的问题。若一定要比较,只能说台湾更多依赖中国市场,而中国高度依赖台湾科技与电子产品。

由此得知,中国至今未对台采取结构性的经济制裁或报复,不是时间未到,而是不可为也。因为它会牵动全球半导体市场供需,损人而不利己,还会引起世界公愤与反制。

近年因美中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全球供应链正出现解构与重组,国家安全与产业供应链安全成为各国优先的决策模式。台湾的感受更深。根据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调查发现,台商开始缩减在中国的生产线,走上全球布局,高阶产品转向北美和台湾生产、中阶产品转到东南亚及东欧生产,低阶产品仍留在中国生产。

为确保产业供应链安全,台湾政府除了推出台商返台优惠政策,强化建构在台供应链,今后将更聚焦信息通讯产业供应链转移,增强台美产业合作。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下,台商比过去都更有机会重新定义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进而提高与欧美及新兴国家的创新连结。在此趋势下,中国想用经济手段迫使台湾屈服的力道将会减弱,而非增强。

中共想用经济手段迫使台湾屈服,进而完成两岸统一。经过多年实践,这条路不太管用。不是时候未到,而是不可为也。因为两岸经济是互补关系,更影响全球半导体芯片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为什么中共至今不放弃对台动武的原因之一。即使要动武,作法也可能大不相同。

准军事力量

美国前国务卿莱斯指出,中国将会比照普京在乌克兰的作法来对付台湾。(视频截图)
美国前国务卿莱斯指出,中国将会比照普京在乌克兰的作法来对付台湾。(视频截图)

美国前国务卿莱斯(Condoleezza Rice)10月14日出席英国智库”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举办的在线座谈会,与澳大利亚前外长唐纳(Alexander Downer)对谈时说,中国不会全面攻台,而是利用准军事力量(paramilitary forces)渗透台湾,遥控台湾的亲中势力(pro- Beijing forces)颠覆台湾,就像普京在乌克兰的作法。

这次对谈以”西方联盟现在何去何从”为主题,中间突然提到台海议题。唐纳问莱斯,美国对台海采取”战略模糊”态度,也就是美国政府并未明确表示将如何应对台海战争危机。如今这种态度是否已经过时,而需要明确表态,如果台湾遭中国入侵,美国会军事介入吗?

莱斯并未正面响应。她解释说,在这个问题上,她相信行动大于言语。比如美国在北约(NATO)的行动,不是以北约集体防卫条款为依据,而是以实际驻军来对抗俄罗斯。只要俄军越界杀死美国士兵,美国就会猛烈回击。这不在乎说什么,而在于行动。

莱斯指出,因此美国要让中国明白,侵犯台湾将要付出代价。外界相不相信美国会防卫台湾并不重要,而在于习近平相不相信。台湾军队虽然难以打败中国,却足以让中国付出代价;美国持续向台湾提供军备和训练,是有助于吓阻中国发动战争的因素之一。莱斯担心,中国将会比照普京在乌克兰的作法来对付台湾。她重申,不是普京在克里米亚的做法,而是在东乌克兰。

莱斯不认为中国会全面攻台,而是可能利用准军事力量渗透台湾,在台湾内部采取各种扰乱行动,例如利用社群媒体、切断海底电缆、制造网络安全威胁等,进而颠覆台湾政权。9月底台湾立法院发生肢体冲突,她怀疑这个冲突来自台湾民众之间的矛盾?还是外在的鼓动?因为可以想象这会为台湾制造麻烦,使政府难以治理。

平等对话

好消息是,每次中国玩这个把戏并且遥控亲中势力时,都会遭到台湾社会反弹,适得其反。莱斯说,因为台湾民众对自己的民主引以为傲,而且对北京当局很有戒心。今后要关注中国会以更聪明的策略对付台湾,莱斯不认为中国会发动两栖攻台。

从多年的两岸互动中可以证明,中国对台湾愈是采取强制性措施,台湾的反弹就愈大。两岸解决分歧,只能透过平等对话。台湾人民不可能在压力下屈服。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