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軍事無禁區:經濟統一?

2021.10.21
專欄 | 軍事無禁區:經濟統一? 普京說:中國不需動武可達統一。
(AFP)


本欄目每週五首播新節目,之後還有幾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聽,或透過 YouTube及RFA官網收聽。

聽衆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臺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今天繼續來談臺海局勢,是從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最近的一次談話說起。

臺海局勢高度敏感,普京很少就此發表看法。10月13日,他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能源周國際論壇,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主持人甘伯(Hadley Gamble)對談時表示,中國不需要使用武力,來實現與臺灣的統一。

經濟融合

根據翻譯,普京的原話是:”我認爲中國不需要使用武力。中國是一個大而強的經濟體,就購買力平價(PPP)而言,中國現在是世界頭號經濟體,領先於美國。”他還說:”通過增加此一經濟潛力,中國有能力實現其國家目標。我看不到任何威脅。”

普京的這段談話不是沒有道理。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手段來完成兩岸統一,始終是對臺政策的核心,這和中共以經濟發展爲中心的國家戰略完全一致。有人稱此爲兩岸”經濟統合”。習近平上臺後,他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作爲和平統一的基礎。融合的力道比統合更強,更有釜底抽薪的用意。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的講話,已經提到他對兩岸經濟融合的構想,強調臺灣依託中國大陸,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爲此要提升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他還具體提出,兩岸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和通橋。作法遠遠超出”三通”。

由此看出,習近平想把臺灣的經濟發展融入到中國經濟發展之中,並且聚焦在福建沿海,也就是用”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經濟區)框住臺灣。2009年福州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吸引臺灣資金和人才,營造”一國兩制”共管共治態勢。習近平在福建任職將近18年,在福州居住13年多,他很清楚”海西經濟區”的作用與目的,就是以經濟融合爲手段,逐步完成兩岸統一。

政治目的

2019年習近平對臺講話,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作爲和平統一基礎。(視頻截圖)
2019年習近平對臺講話,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作爲和平統一基礎。(視頻截圖)

問題是,這種經濟策略完全爲了政治目的,不按經濟規律辦事,臺商備受困擾。平潭臺商向媒體反應,不少臺商想出走,但不甘於投入大筆資金,只好繼續苦撐。臺商最怕遇到政府換屆,新領導上臺,之前開出的優惠條件有可能不算數,因此他們要花很多時間搞好政商關係。這是很多臺商在中國大陸做生意的寫照。

中國經濟實力雖然龐大,但是能不能做到把臺灣”買過去”,而不需要動武來完成統一,從實踐上看很有問題。多年來中共投入大量經濟誘因吸引臺灣,兩岸在政治上卻愈走愈遠。即使是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執政,兩岸關係大幅轉好,也不主張兩岸統一,更別說現在執政的民進黨。

國民黨前主席、前副總統吳敦義不久前出版回憶錄《堅毅之路》。前總統馬英九爲他寫序,披露一段祕辛。2007年馬競選總統,兩岸政策原本提出”不獨、不統、不武”,是吳敦義建議把”不統”擺在最前面,來化解外界對國民黨的疑慮。馬英九說,事後證明這個調整是正確的。什麼是外界的疑慮?說到底就是臺灣民衆擔心國民黨若重新執政,有可能被中共以經濟手段把臺灣買過去。

現在民進黨執政,兩岸的經濟形勢又如何呢?按常理,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北京認爲蔡英文政府在搞”臺獨”,兩岸貿易應該大倒退。結果並非如此,去年兩岸貿易額還創下歷史新高。這說明只要按經濟市場規律辦事,兩岸經濟會有驚人增長,一旦使用政治手段,兩岸貿易勢必倒退。陸客來臺觀光全面中止,就是明顯例證。

普京說,中國的經濟大而強,若善加利用,可以達到統一目標。透過以下這組數據,更能說明中國市場在兩岸關係中的明顯優勢。

去年臺灣對中國(含香港)出口1,514 億美元居歷年之冠,比上年增長14.6%,出口額佔臺灣出口總額43.9%,貿易順差867億美元,中國穩坐檯灣最大出口市場,也是臺灣最大順差國。如果沒有中國市場,臺灣全年的貿易順差不僅不能守住594億美元,反而會出現不小的貿易逆差。

互補關係

半導體產業兩岸互補。圖爲臺積電超大晶圓廠。(臺積電/TSMC)
半導體產業兩岸互補。圖爲臺積電超大晶圓廠。(臺積電/TSMC)

很顯然,市場優勢是中共迫使臺灣屈服的一個有利手段。目前北京尚未使用這一招,是不可爲?或不到時候?

去年臺灣對中國(含香港)出口創新高,出口最多是電子零組件,比上年增長2成,特別集中在集成電路、芯片等產品,再來是信息通訊與視聽產品,以及光學器材。可以說,半導體是臺灣出口大陸的主力產品。

臺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對BBC中文網說,臺灣對中國出口,以及中國對外出口是一種連動關係,不好解釋誰依賴誰更多。如去年中國出口旺盛,是從臺灣進口更多電子零組件和半導體,組裝或製造成終端產品後出口,因此這種供應鏈是上下游關係,不是誰依賴誰更多的問題。若一定要比較,只能說臺灣更多依賴中國市場,而中國高度依賴臺灣科技與電子產品。

由此得知,中國至今未對臺採取結構性的經濟制裁或報復,不是時間未到,而是不可爲也。因爲它會牽動全球半導體市場供需,損人而不利己,還會引起世界公憤與反制。

近年因美中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供應鏈正出現解構與重組,國家安全與產業供應鏈安全成爲各國優先的決策模式。臺灣的感受更深。根據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發現,臺商開始縮減在中國的生產線,走上全球佈局,高階產品轉向北美和臺灣生產、中階產品轉到東南亞及東歐生產,低階產品仍留在中國生產。

爲確保產業供應鏈安全,臺灣政府除了推出臺商返臺優惠政策,強化建構在臺供應鏈,今後將更聚焦信息通訊產業供應鏈轉移,增強臺美產業合作。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臺商比過去都更有機會重新定義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價值,進而提高與歐美及新興國家的創新連結。在此趨勢下,中國想用經濟手段迫使臺灣屈服的力道將會減弱,而非增強。

中共想用經濟手段迫使臺灣屈服,進而完成兩岸統一。經過多年實踐,這條路不太管用。不是時候未到,而是不可爲也。因爲兩岸經濟是互補關係,更影響全球半導體芯片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也是爲什麼中共至今不放棄對臺動武的原因之一。即使要動武,作法也可能大不相同。

準軍事力量

美國前國務卿萊斯指出,中國將會比照普京在烏克蘭的作法來對付臺灣。(視頻截圖)
美國前國務卿萊斯指出,中國將會比照普京在烏克蘭的作法來對付臺灣。(視頻截圖)

美國前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10月14日出席英國智庫”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舉辦的在線座談會,與澳大利亞前外長唐納(Alexander Downer)對談時說,中國不會全面攻臺,而是利用準軍事力量(paramilitary forces)滲透臺灣,遙控臺灣的親中勢力(pro- Beijing forces)顛覆臺灣,就像普京在烏克蘭的作法。

這次對談以”西方聯盟現在何去何從”爲主題,中間突然提到臺海議題。唐納問萊斯,美國對臺海採取”戰略模糊”態度,也就是美國政府並未明確表示將如何應對臺海戰爭危機。如今這種態度是否已經過時,而需要明確表態,如果臺灣遭中國入侵,美國會軍事介入嗎?

萊斯並未正面響應。她解釋說,在這個問題上,她相信行動大於言語。比如美國在北約(NATO)的行動,不是以北約集體防衛條款爲依據,而是以實際駐軍來對抗俄羅斯。只要俄軍越界殺死美國士兵,美國就會猛烈回擊。這不在乎說什麼,而在於行動。

萊斯指出,因此美國要讓中國明白,侵犯臺灣將要付出代價。外界相不相信美國會防衛臺灣並不重要,而在於習近平相不相信。臺灣軍隊雖然難以打敗中國,卻足以讓中國付出代價;美國持續向臺灣提供軍備和訓練,是有助於嚇阻中國發動戰爭的因素之一。萊斯擔心,中國將會比照普京在烏克蘭的作法來對付臺灣。她重申,不是普京在克里米亞的做法,而是在東烏克蘭。

萊斯不認爲中國會全面攻臺,而是可能利用準軍事力量滲透臺灣,在臺灣內部採取各種擾亂行動,例如利用社羣媒體、切斷海底電纜、製造網絡安全威脅等,進而顛覆臺灣政權。9月底臺灣立法院發生肢體衝突,她懷疑這個衝突來自臺灣民衆之間的矛盾?還是外在的鼓動?因爲可以想象這會爲臺灣製造麻煩,使政府難以治理。

平等對話

好消息是,每次中國玩這個把戲並且遙控親中勢力時,都會遭到臺灣社會反彈,適得其反。萊斯說,因爲臺灣民衆對自己的民主引以爲傲,而且對北京當局很有戒心。今後要關注中國會以更聰明的策略對付臺灣,萊斯不認爲中國會發動兩棲攻臺。

從多年的兩岸互動中可以證明,中國對臺灣愈是採取強制性措施,臺灣的反彈就愈大。兩岸解決分歧,只能透過平等對話。臺灣人民不可能在壓力下屈服。

聽衆朋友們,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臺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謝謝大家收聽。下次再會。


撰稿人/亓樂義

(本節目主持人爲長期關注兩岸和印太軍事安全事務的軍事評論員,文章代表評論員個人觀點及立場)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