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来谈美国和台湾军事合作的最新动向,从美国参议院12月15日表决通过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说起。
这次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有多处友台条文,除重申《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等相关对台安全承诺,还提到支持台湾维系足够的自我防卫能力,协助台湾发展不对称战力,加强美国国民警卫队(国民兵)与台湾合作,并且建议邀请台湾参加2022年环太平洋军演(RIMPAC)。
拒止中国
在防卫台湾方面,法案特别提到两个术语。一是”拒止”(deny),是指以联合行动迟滞、削弱并最终挫败中国对台湾造成既成事实的企图,包括阻止中国对台敌对行动,或制压中国对台造成既成事实的能力。二是”既成事实”(fait accompli),是指中国趁美军做出有效回应之前入侵并控制台湾,同时让美国相信反制将非常困难或代价高昂,藉此吓阻美军采取有效的联合反制行动。
综合来看,美国的政策就是保持美军拒止中国对台湾造成”既成事实”的能力,威慑中国无法单方面使用武力改变台海现状。由此,美国防卫台湾的重点是被动防御,维持台海现状,而非主动攻击中国,改变战略平衡。
近年来,美台军事合作逐步升温。但是也应该看到,国防授权法案的内容是美国国会的建议,最终如何落实取决于行政部门的判断与决心。事实上,《台湾关系法》的条款中,最常被人引用但外界很少真正了解的是有关安全方面的条款。
曾任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指出,《台湾关系法》中提到,”美国将使台湾能够获得数量足以使其维持足够的自卫能力的防卫物资及技术服务。”这是一句意愿的叙述,没有强制力。该法案并未”责成”行政部门对台军售,对台军售真正的力道,是美国对台湾自由的坚定政治承诺,特别是当立法字句含糊不清时,政治承诺就至关重要。
政治承诺

然而这种政治承诺需要持续确认,其前提就在于美台政府分享共同的战略观。卜睿哲说,如果美方认为台湾的战略观与美国抵触,美方的承诺力道就会减弱,反之增强。因此,美台领导人需要营造环境,以确保政治承诺能在日常基础上得以确认。
很显然,当前美台的战略观达到自断交以来新的高点。美国独立智库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8月底公布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如果中国入侵台湾,52%的受访者赞成美国派军防卫台湾。这是该智库自1982年首次提出这个问题以来,民调记录最高的一次。问题是,当中国真的对台动武,美国是否出兵防卫台湾?以及如何防卫台湾?大家心里都没底。
美国防卫台湾不是口号,除了政治承诺,需要美台之间有共同的联合方案和战术安排,才有可能具体推动。《台湾关系法》施行迄今近43年,两岸情势大有不同,中国军力今非昔比,武统台湾意图紧迫,因此有美国战略学者提出,美台关系需要”联盟管理”(Alliance Management),以符合当前及未来台海稳定的需要。
联盟管理
华府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亚洲研究项目主任卜大年(Dan Blumenthal),12月18日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发表文章呼吁,美台关系需要”联盟管理”。由于中国拒绝放弃使用武力,也就放弃其在一个中国政策下的承诺,这为美台的安全合作提供一个良好机会。
卜大年指出,一个中国政策的实质是华府和北京之间一个直截了当的交易。1979年美中建交,美国终止与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并以中国承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作为交换。美方的让步,国会大为震惊,因而制定《台湾关系法》,维持与台湾非官方关系,并对台湾拥有足够自卫能力做出承诺。此后,因中国国力较弱,表面上致力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如今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开始规划以胁迫、封锁、入侵和占领台湾,包括进行大规模空中入侵、网络攻击和威胁性演习,动摇台湾人民意志,离间美台关系。中国一再威胁称,如果台湾不满足其政治要求,就会使用武力。卜大年说,所幸美国军方正在转向以保卫台湾为主要任务,国会也大表支持。然而,以目前的战略框架无法为美台抵抗中国的威胁做好充分准备。
今年10月,华府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进行一次针对台海的兵棋推演,模拟中国侵占台湾东沙岛,提出“毒蛙战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防止中国侵占东沙岛成为”既成事实”。然而在兵推初期,扮演台湾的绿队和代表美国的蓝队就面临技术挑战、语言障碍,以及对想定性质和潜在回应都有不同视角和假设。共军侵占东沙岛后,台湾队希望以外交解决,美国队除了运用外交还考虑军事选项,步调不一,导致双方在战略和战术上因无沟通与协防机制而陷入困境。
为此,兵推建议美台双方应在危机发生前先有沟通与协调,取得一致的威慑政策,而非在危机发生后即兴做出回应,才能对中国的胁迫或侵略意图产生威慑效果。这虽是一次兵推,却反映真实情况。
胜似盟友

由于美台没有邦交,亦非盟友,基本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联盟管理”。但是随着台海情势变化,以及中国对台咄咄逼人,不论从客观上和主观上,美台都需要对中国的威胁做出战略回应,有效提升美台安全关系,努力做到不是盟友,胜似盟友。这应该就是卜大年呼吁美台关系需要”联盟管理”的本意和依据。
目前美台最高层级没有结构性机制,来形成共同的威胁认知、共同的政治目标或关于威胁升级的共同想法。最高安全领导人不曾相互讨论威慑和防卫问题。驻台美军人数微不足道,双方没有系统性的训练及演习计划,军队之间几乎不认识对方。近年来,美台安全关系虽提升战略层级交往,并为台湾提供一些与美军一起训练的机会。但是这种间歇性的提升不足以应对中国的挑战。
卜大年在文章中指出,美国愈来愈多地要求台湾应建立一种符合美国自己关于如何对抗中国所需有的新型军事力量。但是美国的计划和战略构想并未以任何系统的方式与台湾分享。台湾方面甚至不能确定美国是否会与其并肩作战。由于双方国土面积悬殊,地理位置与中国的距离相差很远,对威胁的感受不同,以至于对防卫台湾出现不同声音。即使是台湾在华府的友人,也会批评台湾没有”正确”(right)的战略或创造”正确”的军事力量。
此话一出,显示美台军事合作的难度远比表面上复杂的多。
国防脱轨
近年来由于台海紧张情势升高,美国年轻一辈学者对台湾国防问题提出一些不同以往的研究成果,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沙尔政策与政府学院的助理教授韩泽克(Michael Hunzeker)。11月18日他在美国《暗礁之战》网站(War on the Rocks)发表文章指出,台湾的国防计划正在脱轨,内容犀利,毫不留情。
他说,台湾国防部正计划通过对中国本土发动导弹袭击作为威慑及报复手段,并让台湾部队与优势极大的中国军队正面交战,以阻止中国入侵。同时宣称这个战略转变与发展不对称战力完全一致。这种作法以前行得通,因为台湾拥有较为先进的陆海空美制装备,可以抵销解放军的数量优势。但是今天中国军事现代化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优势,以前的做法已失去意义。
韩泽克认为,表面上台湾国防部希望通过对中国本土的远程打击作为报复,以此威慑中国不敢轻启战争。但是这个构想很有问题,往往适得其反,反而遭来中国更多的报复。台湾需要筹建不对称战力,发展大量、小型而廉价的作战平台,如海防巡航导弹、短程机动防空系统、海军水雷和无人机,从空中、海上及地面进行长期的拒止作战,而不是采购大型过时的主战平台,如战机、舰艇及坦克,和中国硬拚。
他还说,2017年李喜明接任参谋总长,任内提出台湾新的并具有不对称作战框架的”整体防卫构想”(ODC),台湾终于有了一个合乎逻辑的防卫蓝图。不幸的是,他的防卫构想在他2019年卸任后被扔进垃圾桶。韩泽克在文章中指出,如果主张采购大型、传统又昂贵的主战平台的人继续掌控台湾国防部,那么该部内为数不多且具有改革思路的官员就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了。
对于台湾是否需要发展远程打击战力,我的看法与韩泽克大不相同。但是他点出台湾国防部多年旧习与保守心态是深刻而到位的。而这也正是今后美台军事合作的隐忧所在。美台双方都需要调整并兼顾彼此的战略利益,才有可能对中国的威胁采取长久而一致的行动。时不我待,就看今朝!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