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节目。我是节目主持人亓乐义。
今天我们从中国发展第叁艘航母谈起。不久前日本媒体披露,中国正在兴建第叁艘航母,动力是传统的蒸气动力系统,舰载机的起飞方式却采用最新技术的电磁弹射。在不是核子动力的前提下,竟然能够进行电磁弹射,是一次技术上的飞跃。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中国的船舰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出现了明显进展。事实上,2017年10月深圳卫视做过一篇综合性报导,指出中国在船舰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方面出现弯道超车,领军人物是解放军海军少将、中国工程院马伟明院士。现在我们来听听这篇报导。……听完报导,我们知道马伟明院士的研发团队在电磁弹射技术上的成就。但是不是如他所说,中国这方面的实力,「肯定超过美国?」
我在这里不好比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美国在舰载电磁弹射领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头。美国最新型航母「福特级」首艘舰福特号2017年7月已经服役,她是全球第一艘采用电磁弹射的航母。反观中国第叁艘还在兴建当中,最后是不是装配电磁弹射尚待证实。
在这里我暂且不表中美两国的电磁弹射技术谁较先进。我想谈谈听众朋友可能更感兴趣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发展航母及其动机;目前中国拥有双航母难道不够吗?为何需要第叁艘乃至更多;以及电磁弹射的战力优势和中国仍待克服补强之处。
首先,从原中国军委副主席、原海军司令员刘华清的回忆录(2004年8月出版第479页)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发展航母的目的。他这样写道:「我们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对照于今日乃至未来,中国发展航母的考虑仍具现实意义。在对台部分,航母编队可以前进到台湾东部海域,对台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也可以对外军实施一定的反介入。在南沙方面,航母编队可以在南海外缘作为策应手段,或以远海机动打击力量作为南沙前沿岛屿防卫力量的一个兵火力的延伸。在政治影响方面,航母当然也是保持大国地位的必要手段之一。
对于中国拥有几艘航母才够?需按国家发展战略和海洋战略的要求而定。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海外利益和海洋权益日盛,航母可以作为有力支撑。但目前中国的双航母:辽宁舰和2号舰都是中型航母、传统动力、滑跳起飞,导致固定翼舰载机(歼-15)规模仅20多架,且因滑跳起飞而载重受限,同时需要大量的舰用燃料补给,否则远航值勤天数严重不足,因此需要新的航母舰只予以强化。要不然,中国目前的双航母,其训练实验的意义要大於实际的远海作战。这还不包括固定翼预警机、加油机、电战机等特种机至今仍不能上舰的窘境。
一般舰船不可能全年处于战备状态。扣掉训练的和维修整补的船舰,顶多叁分之一能够全年战备执勤。因此,中国若需要2艘全年战备执勤的航母,就需要5-6艘的航母规模总量才行。故有兴建5-6艘航母之说,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现实需要。
最后,电磁弹射的功率可控性高,能调整弹射重量大小不同的战机和无人机,故而形成舰载有人机和无人机的协同作战;再来是快速反应,电磁弹射比蒸气弹射的效率高出叁成,如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日均蒸气弹射战机120架次,采用电磁弹射可增至160架次,依此类推;除此,电磁弹射可以增加飞机载重达8-15%,这对舰载机的在空时间和打击能量大有助益。
中国目前已有船舰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除有助于电磁弹射,也为下一代船舰发展高能武器奠定基础,如电磁炮和激光武器等。但中国航母仍有两大块需要克服与补强。一、需要核动力航母,避免受制于燃料补给。二、需要大型航母约10万吨,否则舰载机规模有限,仅是美国航母的叁分之一。好了。今天先谈到这里。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节目。我是节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亓乐义(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