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绿色情报员: 青藏高原冰风暴(下) 空污、水坝加热了冰川

0:00 / 0:00

冬春交替的三月天,滚滚黄沙席卷天空,中国北方城市陷入近年最强的沙尘天气,“看到就觉得是世界末日嘛!”北京人这么形容3月15日的沙尘暴,隔天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等地村民盛装举办春耕仪式,这一幕高原粮仓画面,也让人窥见西藏是沙尘高发区。

西藏犁出沙化雪融

“青藏高原的冰川加速消融,除了全球温室效应之外,人类活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旅居德国的工程博士王维洛指出,“三江源的一位藏民党支部书记曾经说,1962年这里还是雪山草地,到了1975年有人来鼓励牧民种庄稼,而且草原上养羊的数目政府也给了指标,所以草地退化了,到了80年代以后,这里的沙化就很厉害。”

“青藏高原的开发是一个愈来愈激烈的过程,农地增加后会加速冰川融化,最后是一个灾难。”王维洛缓缓说,“达赖喇嘛离开西藏时是1959年,他留给西藏是一片雪山草原景观,从那之后政策就开始变化了。”

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汪中和表示,在青藏高原南部如喜马拉雅山地区、南亚地区一带,人口增长非常快速,人类开发活动非常频繁,这些人为干扰加速了冰川消融,更破坏了原本平衡的水文环境,世界第三极正面临全球暖化和人为影响的双面夹攻。

2019年美国科研团队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指出,2000年以来,喜马拉雅山冰川以两倍的速度加快消融。王维洛指出,美国科学家找出两个拐点,从1975到2000年是冰川消融比较慢的阶段,而2000年到2016年是一个比较快的阶段,这就说明了青藏高原当地人类活动对冰川消融的影响。

西藏雪山消退,人类开发活动让地景出现明显变化。(路透社)
西藏雪山消退,人类开发活动让地景出现明显变化。(路透社)

空污加速冰川萎缩

中国、印度分别名列全球第一和第三碳排放国,在空污大国双重包围下,青藏高原冰冻圈显得格外脆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指出,空气污染的黑碳沉积,导致喜马拉雅山区的冰河吸收了更多的阳光,加快融化速度。

“人类大量的开发活动,会排放大量的悬浮颗粒进入大气层,这些沙尘和黑炭都是吸光性污染物,它们的颗粒很小,会随着气流被季风长程搬运到青藏高原内部,也可以是当地污染带来的直接结果。”汪中和说明,“有一个新名词叫『黑雪』,因为沙尘、黑碳长期沉降下来,冰川表面由白变黑,导致反照率降低,它就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温度跟着升高,也加速冰川消融。”

雪上加霜的是,水库大坝也助长碳排放,光是西藏地区就有上百座水库。王维洛点出隐患,“碳排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甲烷的排放,中国政府不敢发表水库的甲烷排放,这些在大西南地区建造的水库,它们都增加了甲烷的排放,因为水库深度太高了,为青藏高原的升温做了贡献。”

水库为地球“加热”,国际研究接连提出有利证据。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团队2016年在《生物科学》(BioScience)期刊发表水库的碳排放调查报告,研究发现,全球水库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全球排放总量的1.3%,其中甲烷占了7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别为17%和4%,而每单位甲烷所造成的温室效益约为二氧化碳的34倍。

根据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资料显示,从1970到2010年,中国冰川面积大约减少20%,其中,冰川面积萎缩幅度最大的是西藏自治区,整体减少27.7%。一条条冰川从眼前消失,冰川消融引发的环境危机不断浮现。

“随着冰川融化,形成很多冰川湖,它们极可能决堤,造成下游地区洪水泛滥,而高山冰川融化后,冰水流入海洋,加速淡水资源流失,同时也改变水力发电基础,因为江河的水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汪中和分析一连串的骨牌效应,“冰川水最终会推升海平面上升,降低海洋浓度、改变水温,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和破坏,而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调节气候的缓冲器,气候变化也会愈来愈严重。”

科学家研究发现,水库大坝助长碳排放,甲烷排放量尤其可观。(法新社)
科学家研究发现,水库大坝助长碳排放,甲烷排放量尤其可观。(法新社)

冻土层的毒物风暴

此外,水污染问题也跟着浮上台面,汪中和指出,高山冰川和北极地区一样有很厚的冻土层,地质环境中存在有毒的沉积物,包括汞等重金属,或是有机污染物,随着冰川融化,这些有毒物质会释放进入河川和周围环境之中。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冰山消退释出的污染物,严重威胁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2017年西藏米林县发生6.9级地震,造成高山冰川的冰积物滑落,在雅鲁藏布江形成3处堰塞湖,后来也像最近印度冰崩事件一样很快溃决。”王维洛提起近期的水源污染灾害,“这些冰积物流到下游的藏南地区,当地居民发现河里出现很多黑色、灰色物质,导致水不能喝,因为冰川有毒物质影响了河流的可饮性。”

第三极拉启地震引线

一场地震扯出冰川毒水风暴,冰川和地震也存在连带关系。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委员会(IPCC)曾提出重磅警告,青藏高原冰川大规模缩减,将导致强震频发。

随着冰川消融,冻土层的有毒物质释放出来,对水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威胁。(路透社)
随着冰川消融,冻土层的有毒物质释放出来,对水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威胁。(路透社)

汪中和指出,印度和亚洲板块的长期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这也是当地发生地震的主要能量库,随着冰川迅速消融,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荷载量突然减轻,地壳进而出现向上的垂直应力,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这种冰川消融产生的垂直应力变化,埋下地震导火线,不但地震变得比较频繁,同时也会诱发强烈地震。

近年来,中国西部和南亚强震频传,或许捎来征兆。“从2005年以来,这个地区发生许多规模7.0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这是不寻常的现象。”汪中和忧心看着大数据,“这代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区,在冰川消融影响下,地壳稳定性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

汪中和细数强震事件,2005年10月克什米尔发生7.6级强震,2008年5月四川汶川出现规模8.0级的超级地震,2010年4月青海玉树也发生6.9级强震,2013年4月四川雅安有7.0级强震;2015年4、5月尼泊尔连续两起超过7.0级强震,震惊了世界,因为短时间有两个这么强的地震,在过去未曾发生;2015年10月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发生7.5级强震,造成庞大死伤;最近一次则是2017年8月四川阿坝州的7.0级强震。

国际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的冰川消融可能诱发强震。(路透社)
国际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的冰川消融可能诱发强震。(路透社)

荒谬的冰川水开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瓶装水市场,眼看着冰川消融,政府鼓励冰川水开发,学者辩称“把这些融冰用瓶子装起来,拿去便利商店卖,可以解决冰川融化后造成海平面上升的问题。”

王维洛表示,这是一种荒谬错误的观点,从水循环来看,不管是冰川水或瓶装水,最终都会回到大海里,此外,西藏水有水质污染问题,尽管现在西藏有好几个冰川水品牌打广告,还是打不过农夫山泉、哇哈哈。

“哇哈哈老板曾经打算生产冰川水,后来发现西藏水质不行,重金属污染太多,他当时已经在意大利订购一套瓶装水流水线,最后没安装在西藏。”王维洛叹道,“达赖喇嘛说,过去西藏河里的水可以直接喝,现在大多数不能直接喝了。”

给冰川盖被子的省思

相较50年代,中国有高达8成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2020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尝试为冰川“盖被子”,在青藏高原东缘的达古冰川盖上一层500平方米的隔热布料,企图以人工手段减缓冰川消融。

中国鼓励开发西藏冰川水,一瓶水背后危机四伏。(路透社)
中国鼓励开发西藏冰川水,一瓶水背后危机四伏。(路透社)

汪中和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作法,给冰川盖被子,只能阻挡部分来自太阳的辐射,地壳下面仍然不断升温,而全球暖化也持续加剧,无法达到冰川不消融的目的。王维洛则表示,冰川试验田在科学研究上很好,不过在推广上是没有意义的。

当冰冻圈持续萎缩,有如冰箱门被打开,灾难一发不可收拾。“从北极圈、南极大陆到高山冰川,它们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天然冷冻库,第三极的冷冻库现在是愈来愈不冷了。”汪中和语重心长说,“目前全球气候变得愈来愈极端,不是酷寒就是高温热浪,人类闯的祸得要自己解决,每个国家都应该把气候变化当作气候战争。”

与其给冰川盖被,有效的气候行动才是关键作为。汪中和建议,“我们要积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加速推动碳捕捉与碳封存,力争在21世纪中期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对冰雪圈来说,这才是釜底抽薪的根本大计。”

撰稿: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