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东亚鳗苗陷入歉收颓势,鳗苗走私依然如火如荼,走私客从台湾和中国大陆等地非法携带出境,或是以渔船接运偷渡,这一门黑色生意行情看俏,鳗苗价格好时可是直逼黄金。
日本鳗(Anguilla japonica)的身价水涨船高,因为资源量急遽缩水,而养殖鳗鱼所需的鳗苗仍仰赖野外捕捞,“地下市场”因应而生。东亚的鳗苗渔季由11月持续至隔年4月,2022年11月16日捕捞季才刚开始,台湾警方在机场查获鳗苗走私案,一名旅客在托运行李中夹藏6万6千多尾鳗苗,打算出境至香港,光是11月台湾缉获的走私鳗苗约有13万尾,事实上,“漏网之鱼”远高于这个数字。
到底鳗苗去哪儿了?
日本鳗是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的重要经济养殖鱼类,鳗苗有如产业命脉,2007年台湾颁布出口禁令,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禁止鳗苗出口。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名誉教授曾万年指出,“鳗苗走私在台湾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台湾今年抓了1800公斤的鳗苗,放养200公斤,1600公斤到哪里去了?根据台湾海关查报,鳗苗走私只捉到24公斤,台湾的鳗苗几乎都输出到日本,这些都是透过走私的管道。”
摊开中国的数字也存在“黑数”,2022年中国鳗苗捕获量为29.5公吨,入池量为17.5公吨,而鳗苗出口仅有221公斤,同比下降96.3%,帐面上出现10公吨左右的缺口,为什么这些鳗苗消失了?到底流入哪些途径?数字差距不禁令人起疑窦。
曾万年自东京大学博士毕业后,长期致力鳗鱼研究,并曾任东亚鳗鱼资源协议会会长,他从东亚四国的鳗苗捕获量和放养量的落差发现蹊跷,“中国大陆是四个国家里面鳗苗捕捞量最大,不过,后来入池养殖的比例也没有那么多,因为他们也输到日本去了。”日本国内的鳗鱼年生产量约在2万至4万公吨,由于鳗苗捕获量不足,往往需要其他国家供应苗源。
台湾的苗获量虽少,却拥有“早期苗”的优势。曾万年说明,台湾是日本鳗苗最先抵达的前哨站,比日本早约一个月,7月盛夏有俗称“鳗鱼节”的“土用丑日”,日本1亿多人口大约有一半会依习俗吃鳗鱼,也就是大概有5000多万人,需求量非常大,而台湾的早生苗有生长快、不必越冬、养殖成本低的优点,深得日本养鳗业者的青睐,养殖半年后就可以长到上市的体型,正好赶上“土用丑日”,所以日本商人就会抢进台湾的早生苗。

香港成走私鳗鱼中转地
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韩玉山指出,日本很需要台湾这种早期的鳗苗,他们会出高价收购,由于利之所趋,加上台湾走私鳗苗没有刑法方面罚责,只要有办法走私到香港,就可以合法出口到日本,所以自从鳗苗出口禁令实施迄今,走私从未断过,台湾的鳗苗每年平均8成以上走私进入日本、中国或韩国,其中以日本为最大宗。
根据日本官方资料,日本进口的鳗苗大部分来自香港,2020年渔期来自香港的鳗苗占进口量75%,2019年占92%,2018年占98%。日本水产厅指出,来自香港的鳗苗大部分为中国产。韩玉山表示,中国的鳗苗出口要缴纳20%的关税,循走私途径到香港大概只要10%成本,等于是可以多10%的利润,所以他们反而选择走私,不愿意用正常管道出口。
日本鳗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进“生死簿”,濒危物种却沦为黑市抢手货,同样濒危的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也遭受池鱼之殃,走私问题层出不穷,背后驱动的主力指向亚洲市场。

欧洲鳗卷入黑色市场
2007年,欧洲鳗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又称华盛顿公约)的附录二物种,国际贸易受到管制;欧盟进一步决议,2010年起禁止输出欧洲鳗至欧盟以外地区。多年来,欧洲境内缉获的走私案屡见不爽,伪造鳗鱼“身世”也接连被起底。
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曾经估算,2017年秋季至2018年春季渔期内,约有100吨欧洲鳗苗走私到中国。2022年美国司法部则指控一起华人跨国非法贩运濒危鳗鱼案,起诉书中指出,他们涉嫌将欧洲鳗运到中国养殖,加工之后再隐瞒品种、运往美国,4年时间内大约进口138个集装箱的烤鳗鱼到美国。
韩玉山指出,欧洲鳗在未进入CITES前,每年都有1、200公吨的欧洲鳗苗出口到中国,因为日本鳗苗的缺口太大,所以中国大量进口欧洲鳗苗来养殖,这也对欧洲鳗的资源产生很大压力,在2010年欧盟出口禁令颁布后,头几年的走私还是非常多,每年大约走私几十公吨欧洲鳗苗,一公吨大约有2、300万条,近两年的报告显示走私到中国的数量约在5公吨以下。
这两年欧洲鳗的走私情况趋缓,跟欧盟加强查缉力道、走私成本转高不无关系。韩玉山表示,前几年欧洲鳗苗走私采行“摩洛哥模式”,先走私到摩洛哥,再由当地发放CITES许可证,让鳗苗合法出口,后来欧盟施压,质疑摩洛哥没有产鳗苗,怎么可以发证?后来摩洛哥也不敢发证,由于走私成本愈来愈高,走私数量逐渐减少,此外,目前中国大陆也找到替代的鳗种,以美洲鳗为最大量,每年从中美洲和北美平均约进口3、40公吨。
不过,非法贸易要斩断可不容易,尤其黑市看准两头赚的策略,一面从中国走私出口高身价的日本鳗苗,一面把价格相对较低的欧洲鳗苗偷渡到中国养殖场。曾万年说,日本鳗苗价格有时候高得离谱,一尾5公分的鳗苗卖到新台币180元,比黄金还贵,吃一块烤鳗鱼不过2、300元,平均来说,鳗苗的价格占了养殖成本的55%以上,虽然欧洲鳗禁止输出,只要有利可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是有人无所不用其极走私鳗苗。
不意外,欧洲鳗频频出现在亚洲餐桌,有如家常便饭。2020年香港大学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一篇研究显示,香港超市和零售店出售的鳗鱼产品约有近半数是欧洲鳗。202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的调查研究也发现,香港寿司店的鳗鱼产品有45%是欧洲鳗,美洲鳗和日本鳗分别为36%和6%,这意味着香港市售鳗鱼涉及非法交易的比例相当高。

中国养殖场持续放养欧洲鳗苗是不争的事实,曾万年表示,3年前,台湾回转寿司的烤鳗鱼被验出欧洲鳗DNA,追究后发现,虽然鳗鱼食材是由日本厂商供应,不过,供应链的前端是在中国养殖、制作成半成品后再销往日本。
韩玉山认为,鳗苗走私不利于鳗鱼资源管理,非法贸易会让资源掌控存在漏洞,现在各国都希望透明化管理,加强鳗苗来源、养殖和贸易的可溯性,鳗鱼产业也才能永续经营。
当疾病扩散到野生鳗鱼
不只黑色产业链冲击濒危鳗鱼,近年人工圈养鳗鱼接连感染寄生虫病或是鳗鱼疱疹病毒,甚至在野生鳗鱼间传播开来,疾病也成为野生种群的新威胁。
台湾养殖鳗鱼常见的鳔线虫就是一个例子,曾万年指出,这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鳗鱼的鳔内,一旦被寄生,鳗鱼的游泳能力会减弱、可能会缺氧,野生鳗鱼即使长大也许游不到产卵场;1980年台湾首次将活的日本鳗试销德国,1982年德国就发现欧洲鳗感染了鳔线虫,后来很快就传遍整个欧洲,相较日本鳗,欧洲鳗更易感染且危害较大,1980年后欧洲鳗资源量急剧下降,鳔线虫被认为可能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曾万年提醒,目前鳗鱼疱疹病毒出现在中国广东、福建一带,虽然死亡率不严重,不过到底它的毒性有多强?日后是否会影响到整个东亚,或是像寄生虫传遍欧洲?甚至是否不仅是鳗鱼会染病?这些都要非常小心。

今年初,中国鳗业响应中央政策,助力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现阶段鳗鱼养殖量要减少,日本鳗苗都被抓起来,河川中没有大鳗鱼,怎么能够降海产卵,这是杀鸡取卵。”曾万年苦口婆心说,“养殖要适当,不能过度发展。”
相较半世纪前,现在日本鳗的资源量不到过去的5%,“鳗鱼产业的瓶颈在鳗苗,事实上这个产业已经在萎缩。”韩玉山强调,“经济和保育一直是拉锯状态,我们要阻止鳗鱼资源继续下降,没有鳗苗,这个产业也就不见了。”
撰稿、制作和主持:麦小田 责编:陈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