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绿色情报员:俄乌烽火(下)看得见的战争 看不见的环境灾难

战争烽火漫天,炮火摧毁乌克兰的家园,自然环境也躲不过劫数。
战争烽火漫天,炮火摧毁乌克兰的家园,自然环境也躲不过劫数。 ((路透社))

0:00 / 0:00

俄乌战事未歇,一个多月来,随着战线拉长拉广,炮火、焦土、废墟,一幕幕控诉残酷的杀戮战,不过,背后没被看见的气候风险和环境灾难,犹如埋下未爆弹,威胁难以拆除。

战争和军事活动,是一头被轻忽的排碳巨兽。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汪中和指出,2020年全球责任科学家组织(Scientists for Global Responsibility, SGR)公布的研究显示,全球国防军备和军工业的碳排放量大概占了全球总量的5%,远高于民用航空业2%的碳排占比,以现在来看,全球军事碳排放量一年大约是18亿吨,战争期间使用的军事装备还将增加地区的碳排放,从而将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中,加剧气候暖化的速率。

战争是暖化助燃器

战争和军事设施的碳排放强度大且集中,不但激化暖化速率,同时加剧空污。(路透社)
战争和军事设施的碳排放强度大且集中,不但激化暖化速率,同时加剧空污。(路透社)

俄乌交火无可避免投下暖化震撼弹,2019年西班牙一份研究报告“气候危机、武装力量与环境和平”指出,伊拉克战争期间,大约3到8个月的时间内就累积了相当于整个英国经济排放量的碳足迹。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员刘翎端认为,战争碳排放的程度大于经济活动停摆的减排,尤其化石燃料厂、储油运输基础设施通常是攻击目标,一旦爆炸燃烧,不但造成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还会释出其他污染物质。俄罗斯国防部即宣称3月24日袭击基辅附近的一处燃料基地,这是乌克兰仅存的最大军事燃料储存设施。

汪中和表示,国际能源署(IEA)今年3月8日发布最新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统计,2021年达到363亿吨,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2%,去年又回弹跃升了6%,更麻烦的是发生了俄乌战争,所以预计2022年全球的碳排放量会超越2021年,呈现扬升趋势。

“俄乌战争像是突发的急性病,而气候暖化如同慢性病。”汪中和这么形容,“我们要达到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目标,从2020年起每年至少要平均降低5%的碳排放量,目前看起来不但没有减少,还在继续增加,对于气候暖化的前景可说是一个噩耗。”

台湾大学气候变迁与永续发展学程兼任助理教授赵家纬表示,军事活动和产业供应链是潜在的碳排放大户,除了交战过程中的碳排放,乌克兰原本今年是很重要的气候变迁行动年,预计投注大笔预算推动绿色转型,因为目前风力和光电在乌克兰的电力占比仅约4%,不过,这一场战争势必中断能源转型计划。

环境污染随战火蔓延

战火吞噬乌克兰的工业和基础设施,空气、水源和土壤都受到污染。(路透社)
战火吞噬乌克兰的工业和基础设施,空气、水源和土壤都受到污染。(路透社)

不只是高强度的碳排放,俄乌战争挟带的污染祸害慢慢渗入环境当中。汪中和说,这场战争对环境的冲击非常深远,接战地区的水利、废弃物清理和污水处理设施都会受到广泛破坏,一些病菌污染开始流入河川,此外,乌克兰境内的发电厂、冶金厂、化工厂和矿场也被迫关闭,废弃物产生的剧毒无暇清除,加上战争后遗留的未爆弹药,这些有毒物质会长期且持续污染环境。

核安风暴也有如乌云般罩顶,乌克兰议会3月27日发文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附近有超过一万公顷的森林遭战火波及,而火势蔓延下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飙升。赵家纬指出,乌克兰是欧洲第二大核能国,境内共有4座核电厂、15部机组,战争爆发后,许多战火围绕核电厂周边,各界担心的不只是炮火打中核电厂的主体,若是核电厂的冷却系统或紧急应变系统受到影响,核灾风险也会大幅升高。

这一场战争同时拉响生态警报,根据乌克兰政府统计,战争爆发迄今有超过20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遭受到破坏,俄国军队还使用了14个重要国际湿地。乌克兰环保组织Ecoaction在推特痛陈,“这一场战争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也破坏了大自然。”

“战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刘翎端引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公布的“气候冲击、调适和脆弱度”报告,“这份报告强调健全的生态系统有助于气候变迁的调适,一旦受损就会降低气候变迁的韧性,近期美国研究机构也注意到乌克兰南部的黑海生物圈保护区,由于战火波及乌克兰南部港城,黑海生态面临威胁。”

野火和粮荒一触即发

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粮仓,在战争和暖化双重夹围下,粮食危机跟着浮现。(路透社)
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粮仓,在战争和暖化双重夹围下,粮食危机跟着浮现。(路透社)

在暖化加剧下,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更显得不堪一击。“频繁的炮火,加上气候变迁的干燥效应,使接战地区更容易受到森林野火的影响。”汪中和点出骨牌效应,“乌克兰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2014年起乌克兰东部发生武装交火,顿巴斯地区有1万2千多场森林大火、烧毁了53万公顷的土地,未来战争持续延长,对乌克兰森林火灾的影响会更大更广。”

“森林火灾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又加剧了温室效应。”汪中和进一步说明,“还有一个附带效应,大量悬浮微粒进入大气层,不但降低空气品质,同时悬浮微粒增加,它也改变整个地区的水文循环,让降雨变得更极端。”

汪中和表示,从全球角度来看,因为气候暖化、土壤湿润度降低,高温干旱造成的森林野火不断蔓延,2021年森林大火在俄罗斯烧毁了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北美和加拿大是另一个超级火场,焚毁的面积也有6万6千平方公里,森林大火的数量、强度、持续性和焚毁面积都是过去前所未见,2021年7、8月全球森林火灾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27亿吨,比印度一年的碳排量还高。

在战争和气候变迁双重夹围下,粮食危机一触即发。乌克兰农业部长估计,今年乌克兰春季作物播种面积可能比去年减少一半以上,大约700万公顷,而在俄军入侵前,预期的春播面积为1500万公顷。

汪中和分析,乌克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当地超过40%的小麦和玉米出口运往中东和非洲,最近东非因为干旱导致1300万人面临饥荒,当前的局势会引发灾难性的全球粮食短缺和食品通膨,扩大社会的不稳定。2011年阿根廷、乌克兰和加拿大发生了一系列气候异常,导致粮食价格飙升,引发了一场阿拉伯之春社会革命,并彻底改变了中东和北非的地缘政治格局,同样的情况恐怕再次重演。

军事碳中和陷入交战

俄乌战争引爆地缘政治火线,军事碳中和的目标也面临高度政治难题。(路透社)
俄乌战争引爆地缘政治火线,军事碳中和的目标也面临高度政治难题。(路透社)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地缘政治冲突跟着升温,军备升级也衍生军事碳足迹争议。刘翎端表示,去年COP26气候变迁大会中,英国科学家建议各国提报给联合国的碳排放清册报告,要单独列出军事产业的碳排放,因为有些国家把军事碳排放并入运输或能源业,甚至可能未呈报,目前呼吁在今年的COP27各缔约国公开揭露这一部分数据,不过,现阶段军事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学并未完善,要达到这个目标难度很高。

刘翎端指出,虽然军事产业陆续投入绿能技术开发,但是基本上还是高度碳锁定的产业,短时间内很难大幅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不过,以国际趋势来看,目前北约(NATO)和英国、美国都已将净零碳排列为推动项目,短期可能受到战事影响,未来还是会朝向减碳目标迈进。

2021年北约峰会首次纳入气候变迁议题,并评估2050年前达到军事净零碳排放的可行性。刘翎端认为,由于军事活动和国防产业的碳排放计算牵涉机密资讯,很多盟国可能却步不前,另外,碳排放的计算范畴也有待厘清,例如仅限于例行军事演练,或是包含战争时期的军事任务,以及国防产业供应链的排放量纳入与否,执行上存在各种难题。

这一场战争或许增加北约碳中和目标的不确定性,赵家纬指出,俄罗斯发动战争后,巴黎协定的重要规划者、欧洲气候基金会主席强调,所有的气候政策或是欧洲绿色政纲都具有强化国防的效果,所以北约讨论碳中和议题时,要把气候安全、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视为一体,而不是单纯聚焦军事碳中和,忽略了战略上面的根本调整。

撰文: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