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綠色情報員:伏季休漁 中國漁船四面埋伏

2021.05.27
專欄 | 綠色情報員:伏季休漁 中國漁船四面埋伏 5月起,中國沿近海四大海域進入伏季休漁期,漁船班師回港,不過漏網之魚仍不在少數。
(法新社)

初夏5月,夕陽餘暉剛沒入澎湖花嶼海域,一艘“無船名”的大陸漁船悄悄在日夜的夾縫中出現,“拒檢、拒檢,蛇行逃逸。”臺灣海巡隊員廣播命令越界的陸船受檢,船長旋即加速蛇行,巡防艇驚險追逐後,押返漁船、船員和500公斤漁獲。

海峽的另一岸,中國海警和漁政部門也摩拳擦掌亮劍,5月起中國沿海四大海域進入伏季休漁期,休漁時間由3個月至4.5個月不等,根據官方統計,超過100萬的漁民、總數10餘萬艘漁船參加休漁,規模堪稱世界之最,以鄰近臺灣的福建省來說,應休漁船數就有一萬多艘。

不過,短短10天內,臺灣海巡署已經查緝4艘大陸漁船越界捕撈,海上警匪追逐戰年復一年上演,禁漁令沒讓大陸漁船鐵了心休兵,四面埋伏進入限制水域作業。

不受控的伏季休漁

5月初,臺灣巡防艇接連在澎湖海域查獲4艘非法越區捕魚的大陸漁船(臺灣海巡署提供)
5月初,臺灣巡防艇接連在澎湖海域查獲4艘非法越區捕魚的大陸漁船(臺灣海巡署提供)

伏季休漁的出發點是爲了覆育漁業資源,並非打開大陸漁船“撈過界”的門戶,不過,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助理教授曾煥升分析海巡署的統計資料發現,伏季休漁和大陸漁船越界臺灣周邊海域確實有關聯性,其中,澎湖海域8到10月查獲大陸漁船越界的數量相對多一點。但若以整體數據來看,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歐慶賢指出,每年9月到隔年1月越界捕魚的大陸漁船數量最多。

“這不是說伏季休漁令管不住漁船,而是管理沒到位。”曾參訪中國沿海省份的歐慶賢點出問題癥結,“當地漁船的進出港管制,沒有像臺灣清楚記載進出港資訊,中國的海岸線長達1萬8千多公里,加上小島很多,而且漁船數量太多,儘管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加強控管港口,不見得每艘漁船都裝設AIS定位系統,所以管理上存在灰色地帶,監管要做到滴水不漏,還有待努力。”

曾煥升表示,中國官方的海域執法能量比較有限,沒有辦法針對每一艘漁船進行控管或取締,因爲漁船數量太多了,2008年至2016年大陸漁船數量都超過100萬艘,2017年略減爲不到100萬艘,不過,這些指的是有漁船證照的合法漁船,還不包括“三無漁船”(沒有船名、沒有船舶證照、沒有船籍港),而臺灣漁船隻有2.2萬艘,兩者數量懸殊。

“對大陸漁民來說,伏季休漁期按照規定不能出海作業,大陸官方會給漁民一點生活補貼,或是在休漁結束後給予油料補貼,整體來說,這些補貼比不上海上作業的獲利,爲了生計,漁民還是願意冒風險出海作業,或者是乾脆在休漁前不進港,長時間一直在海上作業。”曾煥升進一步剖析,“另外一方面,因爲兩岸距離近,地緣上關係,所以伏季休漁期間會有比較多的大陸漁船越界臺灣海域。”

千艘陸船出沒臺海

大陸漁船越界臺灣海域雖逐年下降,數量仍舊相當龐大。
大陸漁船越界臺灣海域雖逐年下降,數量仍舊相當龐大。

事實上,每年中國漁船大軍非法越區臺灣海域捕魚動輒幾千艘,曾煥升指出,2001年到2011年,每一年都有超過5000艘大陸漁船越界臺灣海域作業,2010年更逼近9200艘,因爲早期《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只有驅離和扣留,沒有罰鍰,大陸漁船肆無忌憚,驅離後幾個小時又回到臺灣海域,有點像是警察趕攤販。

曾煥升表示,2012年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陸漁船越界可處新臺幣5萬至50萬元罰鍰,越界情況有減少現象,但每年還是有2、3000艘大陸漁船越界,2015年再次修正法規,罰鍰金額提高到30萬至600萬元,按照不同噸位有不同裁罰標準,如果有暴力攻擊海巡人員或其他重大違法情節,最重可裁罰1000萬元,加重罰則之後,2016年起明顯下降,不到2000艘。

這一張成績單看似逐年進步中,2017年初中國農業農村部也進一步頒佈“史上最嚴休漁”的新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史上最嚴令延續迄今,2018年臺灣海巡署扣留和驅離的大陸漁船爲1379艘,2019年爲1084艘,2020年又攀升爲1716艘,漏網之魚依舊驚人。

面對沿近海漁業資源銳減,中國從1995年起啓動伏季休漁,“當年浙江漁民主動提出休漁,因爲魚愈來愈小,現在捕的是以前不捕的、不要的魚種。”歐慶賢談起伏季休漁的時空脈絡,“伏季指的是夏季,這段時間是魚類產卵高峯期,生長速度也比較快,最早先從東海實施休漁,逐步拓展至黃渤海、南海,以及長江、黃河,休漁時間也由2個月、3個月,增加爲4個月半。”

開捕強度迅猛大增

休漁結束後,大陸漁船開捕強度大增,反而抵銷休漁成效。(法新社)
休漁結束後,大陸漁船開捕強度大增,反而抵銷休漁成效。(法新社)

伏季休漁實施後,初期漁獲看得見收效,不過,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並不容樂觀。“9月中旬解禁,漁民衝出去捕,上岸的魚比以前更大、賣的價錢更好,但是10月中差不多就捕完了。”歐慶賢指出,“後來中國發現關鍵在於船太多,逐漸開始減船,不過初期投資很少,一年大約1、2億,這樣的投入並不夠,而且違規捕魚的情形很嚴重,禁漁有效不但要管理確實到位,同時有很多配套要做,例如近期積極推動的國家型海洋牧場,這也是配套之一,而不是光控管某一時間船不要出去捕魚。”

一紙休漁令難以遏止漁業資源衰退,曾煥升認爲,休漁結束,捕撈強度大增,反而讓休漁成效大打折扣,開漁後仍要適當管理,包括漁船數量、捕撈量配額等,這樣才能達到漁業資源永續的目的。

黑船遊走灰色地帶

中國漁船數量堪稱世界之最,漁船管理棘手,黑船事件層出不窮。(法新社)
中國漁船數量堪稱世界之最,漁船管理棘手,黑船事件層出不窮。(法新社)

伏季休漁期間,各種違規捕魚手法浮出海面,無船名或共用船名等黑船事件屢見不爽。曾煥升表示,無船名是最近這幾年出現的狀況,漁民爲了規避大陸官方的管理規範,同時躲避臺灣海巡的查緝,而臺灣針對累犯有加重處罰措施,返港後還要面對大陸的罰則,所以沒有船名的船舶因應而生。

不只無船名,AB船也是中國漁民鑽漏洞的“障眼法”。曾煥升解釋,所謂的AB船是一份漁業證照提供給2、3艘漁船共同使用,同一個船名卻有好幾艘船,例如閩獅漁001號同時有好幾艘,這反映出大陸的漁業監管力道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

以中國漁船越界臺灣海域的熱區來看,曾煥升攤開自己的調查研究指出,金門、馬祖因爲距離近,所以數量最多,其次是澎湖,澎湖海域有黑潮支流和大陸沿岸流,水深大約30至40米左右,海底地形相對平坦,部分海域又有珊瑚礁,加上投放2萬多個人工魚礁,擁有相當好的漁場,吸引大陸漁船越界澎湖海域作業。

“入侵澎湖海域的大陸漁船有拖網、焚寄網、刺網、籠具、一支釣等作業方式,其中以拖網漁船數量最多。”曾煥升仔細探究越界漁船作業型態,“部分漁船以兩艘爲一組的方式作業,也就是子船和母船,以增加捕撈效率。”

在過度捕撈和海域污染雙重夾殺下,西太平洋的漁業資源和海洋生態岌岌可危。歐慶賢表示,早期是臺灣、日本漁船跑到大陸沿岸作業,因爲這一帶是有名的陸棚漁場,現在則是反過來,大陸漁船跑到日本、韓國、臺灣沿岸作業,越界情況愈來愈嚴重,隨着漁船數量和捕撈技術不斷提升,漁業資源恢復速度緩慢,無可避免逐漸衰退。

今年中國伏季休漁更擴大開放專項捕撈漁船,包括海蜇、毛蝦、丁香魚、口蝦蛄和魷魚等5項經濟魚種,總共涉及專項捕撈漁船4863艘、捕撈輔助船1012艘。“專項作業方式和數量都可能出現漏洞,即便大陸執法船在漁船旁邊監控,不過,執法船一離開,漁船就可能違規作業。”曾煥升憂心指出,“更何況專項許可的漁船數量接近5000艘、輔助船有1000多艘,不可能進行每一艘監控。”

澎湖的丁香魚禁漁期爲5月1日至6月1日,澎湖漁民收網,大陸卻開放專項捕撈,擋得下陸船撈過界?歐慶賢認爲,大陸開放丁香魚專項捕撈時間爲5月1日至6月15日,作業海域限制在浙江外海,漁船數量限40艘且不能大於4000噸,網目尺寸不能超過110mm,同時要求漁船定位、出港通報等,只要離開作業海域,立刻就會被監控。曾煥升表示,關鍵在於最末端的監管能量是否足夠,違規漁船還是可能出現。

伏季開禁之間,伺機而動的漁船找得到漏洞,近海漁業的懸頂之劍,要擺脫並非易事了。

撰文:麥小田 責編:許書婷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