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綠色情報員:走過大疫年,鱟還好嗎?
鱟是地球上僅存的活化石物種之一,牠躲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一次次極端自然事件沒讓牠滅亡,不過,一隻新冠病毒突如其來讓鱟“大失血”,也間接加速鱟種羣的消失。
國際鱟保育日的傷心事
2019年3月,三棘鱟(又稱中國鱟、中華鱟、東方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進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爲瀕危(EN)等級,並訂定6月20日爲“國際鱟保育日”。沒想到,不到半年新冠病毒誕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圍剿全球,4年來,鱟不斷和這隻新病毒糾纏不清,始終站在大瘟疫的刀口上。
鱟在地球生活了4億多年,比恐龍還古老,因外型而有馬蹄蟹別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鱟專家組成員楊明哲博士指出,目前世界上現存有4種鱟,包括分佈在北美東岸的美洲鱟,以及分佈在亞洲的三棘鱟、圓尾鱟和巨鱟,其中三棘鱟的分佈最廣,北從日本的九州北部,南至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西側,分佈最多的地方在中國,尤其是廣西北部灣一帶。
過去東亞曾經有大量鱟的蹤影,30多年前,中國東部和南部沿海灘塗上隨處可見三棘鱟,如今僅存在老一輩的記憶中。“亞洲各國都回報三棘鱟族羣呈現衰退狀態,包括日本、中國、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楊明哲說明,“中國有一個評估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2020年,中國沿岸的鱟數量從100萬左右銳減爲20萬左右。”
從1960年代以來,這個擁有神奇藍血的古老生物默默爲人類健康把關,“鱟救過所有人類一條命。”投入鱟研究20多年的楊明哲帶着感性口吻說,“藉由鱟血裏的C因子(Fact C),這種凝血因子可以在幾分鐘內檢測出疫苗是否有細菌的內毒素,內毒素可能造成人體過敏、發燒,甚至死亡。”
一隻病毒加速鱟失血
大多數注射液和疫苗出廠前都必須進行內毒素檢測,確保沒有受到細菌污染。“用鱟血加工製成鱟試劑,是目前接近唯一的檢測方法。”楊明哲進一步說,“2020年新冠肺炎大爆發,2020年中左右全世界各團隊投入疫苗研發,隨着鱟試劑的需求上升,無可避免加速鱟消失的速度。”
到底這一場世紀大瘟疫讓多少鱟淪爲“血奴”?這數字是一個謎,不過,從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殃及超過100多個國家,科學家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疫苗,迄今年6月21日全球新冠疫苗施打劑數(L)已經突破134億,鱟大規模“失血”的程度不難想像。
當前各國採用的鱟試劑有兩種,一個是由美洲鱟血液提取的LAL鱟試劑,另一個是由三棘鱟血液提取的TAL鱟試劑。美洲鱟在IUCN紅色名錄屬於“易危”(VU)物種,這意味着現存種羣快要成爲瀕危物種,三棘鱟的現況更不樂觀,身處瀕危境地,鱟資源嚴重枯竭。
楊明哲表示,目前大部分鱟血由美國和中國提供,鱟試劑生產和製造也以美國和中國爲主,而在中國,由於鱟來源已經較爲不足的情況下,轉而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收購三棘鱟,甚至是中國漁船越界捕撈,特別是在廣西和越南相鄰的海域,某種程度加快其他國家的鱟種羣衰退。
“其實讓鱟延續下去,也是讓人類可以延續下去,那就不是以國家來思考這件事情了。”楊明哲一針見血說,“有些保育團體認爲,捕捉大量鱟,造成鱟族羣數量銳減,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鱟淪爲血奴之後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的調查估測,廣西北部灣的三棘鱟數量從1990年代60至70萬對,驟降至2019年4萬對左右,短短30年間斷崖式下降了9成以上。楊明哲認爲,廣西的沿岸開發不若廣東和福建來得嚴重,抓鱟取血是種羣大幅銳減的重要原因。
目前中國主要有5家企業生產鱟試劑,工廠分佈在廣西北海、福建廈門和廣東湛江等地。2018年,中國華僑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副教授李裕紅髮表在《溼地科學》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保守估計,中國每年由各鱟試劑生產廠家生產的鱟試劑達1000多萬支(0.1毫升/支),供全國2000多家大製藥廠使用,這1000多萬支鱟試劑必須用幾十萬對鱟進行抽血製備。”
“鱟血至少90%以上是來自野生鱟,不管在美國或中國,有些單位號稱是自己培育出來的鱟,我不認爲那是事實,他們應該是從野外捕抓鱟,之後畜養一陣子,再進行抽血。”楊明哲說明,“目前人工養殖鱟的技術是存在的,可是就成本來說,培育一隻鱟從鱟卵到成體可以抽血,可能要接近10年,當中牽涉的養殖費用包括食物、空間、電費等,養殖成本高於野外捕捉。”
儘管各國鱟試劑企業強調取血後,會將鱟放回海洋,楊明哲表示,在抽血過程中,鱟可能因爲脫離大海太久,出現熱休克或缺氧情形,或是抽血過程造成感染死亡,另外,後續研究還發現,抽血後存活下來的鱟,母鱟的產卵量會大幅減少,甚至會更容易迷路,在生存和繁殖方面都造成影響。
抽乾血後送上餐桌
楊明哲指出,美國規定只能抽出三分之一的鱟血,抽血後的鱟死亡率大概10%至30%,10%是鱟試劑廠商的聲明,30%是NGO的調查結果,美國官方給的數字是15%,雖然中國也有取血量相關規定,鱟血幾乎都被抽光,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
這種趕盡殺絕的利用方式令人咋舌,不光是抽乾每一滴鱟血,鱟肉還被送上餐桌。“廣西某個地方把野外的鱟放進很大的養殖池,方便大量取用到工廠加工,我親眼看到這些被抽血後的鱟奄奄一息,牠們被送到當地非常簡陋的屋子,婦女開始肢解這些鱟。”楊明哲印象深刻說,“人可以喫的鱟肉賣給餐廳,剩下不可喫的拿來餵豬,鱟殼就直接拋棄在海邊。”
潮起潮落,成鱟成對上岸產卵的繁盛場景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載浮載沉的鱟殼,活化石最終成了成堆的殘骸。
亞洲鱟止得住血嗎?
爲了拯救鱟的瀕危命運,2021年中國將三棘鱟和圓尾鱟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成爲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楊明哲表示,中國有些鱟試劑廠商已表明停止供應某些對鱟資源消耗嚴重的鱟試劑,相關單位也開始取締非法事件,並判處刑罰,不過,由於鱟試劑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中國的執法部分在某些地區仍然處於灰色地帶。
儘管三棘鱟的保護位階升級,今年5月中國新版《野生動物保護法》上路,條文中提到“因科學研究、人工繁育、公衆展示展演、文物保護或者其他特殊狀況,需要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批准,並按照規定取得和使用專用標識。”“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作爲藥品等經營和利用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看在中國專家眼中,這一部野保法持續爲鱟血利用打開大門。
事實上,科學家積極爲鱟尋找解方,不斷研製鱟試劑的替代品。楊明哲指出,早在2003年新加坡科學家已經發明瞭替代鱟試劑,基於鱟血的基因,研發出完全不用鱟血的替代試劑,但可能因爲商業考量或其他因素,目前絕大多數國家仍未採納替代鱟試劑,不過,歐盟已率先在歐洲藥典覈准使用,並於2020年7月正式生效。
鱟,好不容易挺過了大流行病,生存之路的險境未卜,下一次物種大滅絕,三棘鱟會是滅絕的物種之一嗎?
撰稿、製作和主持:麥小田 責編:許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