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的思考(2008-06-27)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中國汶川地震,毀滅了數萬個生命,舉國同悲,全球同情。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和信息公開,在國內外一度贏得了廣泛稱讚。然而,隨着抗震救災的深入,人們痛定思痛,也對震災、救援和重建中暴露出的一些長期和深層的問題進行了反思。

2008.06.27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地震,毀滅了數萬個生命,舉國同悲,全球同情。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和信息公開,在國內外一度贏得了廣泛稱讚。然而,隨着抗震救災的深入,人們痛定思痛,也對震災、救援和重建中暴露出的一些長期和深層的問題進行了反思。美國波士頓《公民力量》組織的負責人楊建利先生、瑞典華文作家茉莉女士、美國紐約時事評論員陳破空先生、以及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朱長超教授,分別就汶川大地震引發的中國政治體制、社會機制,以及人性道德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第一期:政治體制與社會機制

第二期:人性與道德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