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内只有所长知道鲁时加是王锋的囚犯,当时接受的指示是除了保证鲁时加身体不出问题别的都不用做。现在王锋自己也成了囚犯,不会再发命令。成了光杆的所长只能投奔兵团,想到鲁时加与兵团有过合作,可以当成见面礼。在从麦盖提开车前往兵团四十五团场的路上,所长给鲁时加看了手机中存的王锋直播视频和他被苏建军暴打的视频,扼要讲了这段的大事。鲁时加以前听说过欧阳中华的层议制,从未认真对待,王锋竟会以这种孤注一掷的方式进行推动,是让他完全想不到的。
兵团四十五团场现在有两个团部,层议制团部和旧团部同时存在,前者对下面说话管用,后者与兵团上级机构保持一体。鲁时加选择去旧团部。他不会跟层议制搅在一起,那里也没他的位置。接待他的老团长听说过鲁时加来新疆声援兵团时失踪,却没想到就关在麦盖提,马上向兵团总部报告。总部指示将鲁时加送到乌鲁木齐。
老团长亲自送鲁时加到喀什,再陪他飞乌鲁木齐。一路上鲁时加没有看到混乱和麻烦,汉族和当地民族基本相安无事,保持着秩序。老团长是个爱讲话的人,说尽管他自己相当于被层议制夺了权,从转型的平顺看,层议制还是比其他方式好,至少没有乌合之众的清算和私刑。如果官员的个人安全不受威胁,就会相对看得开,对抗也不会那么坚决,本来也没人想在兵团托付终生。层议制的另一个收获是意外的,汉维双方本意是为了抗衡对方采用层议制,结果却缓和了双方关系。因为由层议制的高层接触时能够保持理性和礼节,不像基层直接接触容易情绪化,也就会避免冲突。这一点看似是小事,却有关键作用。
「……你想啊,双方第一次见面时能互相微笑,第二次见面就可能握手,第三次见面开个玩笑再谈,气氛越来越好,谈判也就相对容易;如果是基层直接接触,很可能先是怒目而视,下次开骂,第三次就打起来。发展走向有时就取决于开端是微笑还是瞪眼。」
老团长亲自陪鲁时加到乌鲁木齐,同时也为自己办退休手续,准备回老家了。他经历过各种群体性事件,有一种看透一切的世故。「要让我总结,层议制最有价值的是能让所有参与者共进共退。天安门学生或香港抗议者当时若是采用层议制,我相信结局会不同。事后责备政府不退让或是责备群众不知道『见好就收』没意义。每人的『好』不一样,『收』的标准也不一样,只要不能形成一体,就会各持己见,相互比赛激进,得寸进尺,政府除非下台,否则退不到头,就会干脆一步不退,最后只能开枪……」。
鲁时加懒得与老团长争辩,把那些絮叨当作退休老人的自言自语,看着舷窗下面的如海洋般连绵起伏的沙漠,他集中思考的是如何在当前的局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到达兵团总部时已经想好了切入角度。
「既然民主化进程挡不住,聪明的做法就是加以利用。」在招待他的接风晚宴上,鲁时加对兵团司令说。「权力不是必然被民主化剥夺,也能在民主化中得到重生。只是要分哪种民主。代议制的核心是选举,选举输赢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资源,正是权力所长。俄罗斯的普京不是就相当于当上了终生沙皇?所以不需要怕代议制,不但能继续掌权,比在专制制度下还会更长久……」。
鲁时加想出这套马基雅维利式的说辞,是出于打动旧体制官员的策略。兵团司令没有当场表态,却在当晚与中央办公厅蒋强副主任通了长电话。蒋强不像白冀武那样认为王锋的直播掀不起风浪,一直密切关注层议制发展,新疆是观察重点之一。西北地区普遍比其他地区走得快,与村治会以前搞的培训有关。宗族势力比较普遍的南方,层议制发展相对滞后,但趋势也是一致的。眼下藏区北京已几乎插不进手,欧阳中华在昌都的层议制讲座通过卫星覆盖全国,影响广泛,获得了众多粉丝……局势变化至此,让善于观察大势又不墨守成规的蒋强开始对鲁时加的思路正眼相看。
73. 定向炸弹
丁大海感觉身体随时间一点点变空。通风道内做任何行动都得四肢并用,不断弯曲用力让大腿枪伤无法愈合,止住大出血后,小出血一直不断,让他的身体逐渐虚空,应对攻势越来越力不从心。
攻防已经多个回合。亏得事先删除了机房建筑的档案,让通风道成为对方破不了的迷宫。沈迪试图用微型无人机或机器鼠查看通风道内情况,丁大海或是下套捕捉,或是用事先准备的尼龙网阻挡;沈迪派人进入通风道,丁大海给通风道的不锈钢壁联通强电,产生闪电式的电火花,吓阻进入者不敢深入。数天斗下来,沈迪改变了方式,派人在不同位置冷不丁将枪伸进通风道射击,有时干脆从通风道外直接扫射,并不知道丁大海的具体位置,只期望碰巧打到。丁大海就是被这样的盲目射击在大腿上穿了一个洞。当时血从弹孔滴下暴露了位置,那段通风道顿时被打成了筛子。亏得他从侧面的维修横洞及时进入另一条风道才得以脱身。沈迪后来采取的一个方式最有效——把通风道分段换上了透明塑胶管,既能继续保持通风功能,又能切断人的活动,随着透明塑胶管的增加,丁大海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直至压缩到机房底层的中心区。
中心区有大半个足球场大,通风道与制冷管纵横交错,特别密集,立体地密布在天棚上方和地板下方。机房内的几十根支柱既是建筑支撑,中空的内部则是通风和制冷的上下通道。恶斗缩小到这一区域后双方都变得谨慎起来。这是央行的心脏,是国家经济的中枢。国内各银行间的结算,中国与国际的结算都要经过这里。在济南的备用机房遭到破坏后,一旦这里瘫痪,别说家族的钱拿不出境外,全国的金融都会瘫痪。沈迪怕的是前者,丁大海怕的是后者,王锋一再强调如果导致全国乱局,尚未完成的层议制转型也会夭折。若不是有这个顾虑,丁大海有无数方法让机房瘫痪,现在却连用电火花阻止沈迪手下进入通风道都担心烧毁设备元件,不敢再用。好在沈迪也不再让手下人乱开枪,哪怕误中一束电缆或一根制冷管,都可能让机房瘫痪。天棚上的通风道越来越多地换上塑胶管,通风口也都被安装了摄像头,丁大海只能进一步退进地板下的通风道,那里有机柜压在上面,无法换塑胶管,还可以保持活动空间,也能从通向设备的制冷管位置拆开上方地板,从机柜底部继续安装AI芯片。靠这种方式,日益虚弱的丁大海仍能保持领先「火球」。
「火球」不断改善方法,把顺序扫描机房设备调整为随机跳跃扫描后,效率提高数倍,全部扫描一遍有设备的时间从四十小时缩短到十六小时,定位范围从两米缩小到半米。丁大海抢先的时间越来越小,几次差点被「火球」抢到先机。自从知道对手就藏在机房,「火球」的狂热猛增。他能接受战胜不了AI芯片,毕竟各领域的人类顶尖高手都败给了AI,可是如果他战胜不了一个人类对手就是奇耻大辱。他不在意家族那种每分钟时间都关系生死的焦灼,完全被较量吸引,如同游戏打关。每当看到丁大海又抢在前面便会大发雷霆,对着被扒开的通风道向里喊骂;而当自己找到了改进扫描的新方法又会高兴地向通风道里喊叫炫耀。沈迪决定不再陷于这种较量,调来防化兵准备向通风道内释放毒气,那样半小时内丁大海必死,其间机房自动运行,再通风两小时撤出的人就可以回来恢复工作。「火球」却大发脾气,坚决拒绝。他不要靠消灭丁大海的肉体得到胜利,那不是他的胜利,是毒气的胜利。当沈迪以保护他的名义让人强行架他走时,「火球」歇斯底里地宣布只要他出去就不会再回来。而那时即使丁大海被毒气杀死,哪怕剩一个芯片未找到,没有「火球」也不知得拖多长时间才能查出,沈迪只好让防化兵撤走。
听众朋友,今天的文学禁区节目就播送到这里,王力雄先生在他的YOUTUBE 频道 "绝地今书"中,也播出了他的这部新书《转世》的系列节目。
好听众朋友,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