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光可鉴的发型,衬托了一张被爱国主义仇恨扭曲的脸

0:00 / 0:00

这本是一篇掷地有声的电影评论中对影片《中国合伙人》中国男星邓超所演绎的一位“爱国贼”主角的尖刻批评,在此移植为本解说词的大标题。

最近,中国教育部下发文件,令「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各类学校应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在全国高校学生中,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该指示还下令,在开展习近平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教育时,必须把中国留学生也作为一个重点。“聚集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爱国能量...使广大留学人员充分感受祖国关爱、主动宣传祖国发展。”

"当爱成为命令,恨就能制造狂欢。"查尔斯.布考斯基,这位被加缪誉为"当代美国最伟大作家"大诗人如是说。他在短篇小说《政治》(Politics)里写道:“我坐在教室里,听着所有的爱国者都在宣讲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我厌倦极了。我决定跟人们对着干......"

叔本华说:“最低下的骄傲是国家骄傲。当一个人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说明他自己没什么品质可以觉得骄傲了,否则,他不会依赖与亿万同胞共同享有的那一份。”

爱因斯坦在他1929年发表的文章《我的世界观》里这样表达:"以爱国主义为名推行的命令式英雄主义,毫无道理的暴力,以及有害社会的胡言乱语,都是让我十分厌恶的。"

王岐山首推必读书《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法国思想大家托克维尔告诉我们:本能爱国主义把国家人格化,视君主为国家化身。一种轻率的激情,溷淆着许多成份,风行于旧秩序尚未受到怀疑之时,能暂时激起强大的力量,却难以持久。

刘晓波作于2002年的《新世纪大陆爱国主义的转向》一文中写道:大陆人的民族主义由自卑、怨妇、控诉、谴责相溷合的被动防御型爱国主义,转向由盲目自信、虚幻自傲、仇恨宣泄构成的主动攻击型的爱国主义...在人权至上与和平主义成为主流的当代世界上,中国人之所以突然迸发出好战的爱国主义,其主要的原因,绝非受过百年外辱的中国一旦强大起来,雪耻的冲动必然导向这种好战的爱国主义,而是传统的“仇恨理论”、“敌人意识”和“暴力革命情结”的复活...这种由...枪杆子崇拜构成的野蛮传统在爱国主义借口下的复活。

《仇恨不是爱国主义》“前望镜” 文/钱铤: 我们的爱国教育长期以来总是走了一个以“仇恨”为基本纲领的畸形路线。好像不仇恨则不为真正的爱国。小泉拜拜那个啥,我们恨日本人...街上砸砸中国自己加工的日本汽车;欧洲人搞搞保护,我们就好像和法国人八百辈子不共戴天...把粗暴的仇恨发泄包装成一种大义凛然的爱国诉求,对曾经的“敌人”进行报复...这样的爱国仇恨正在极具得狭隘化...当爱国思想只有统一的一种仇恨模式的时候,谁来去脚踏实地得搞经济,搞科学,搞生产?谁能保持客观的眼光来冷静地分析中国下一步的前进该向何方?...应该怎么去爱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桉,人人都需要自己探索。唯一不可取的,就是错误的以为表现仇恨就完成了爱国的使命。

搜狐博客 于晓平: 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排他式的,排他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严重反人类的洗脑教育。中国的逻辑就是如果你爱中国,就不能爱美国,不能爱英国,不能爱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和人民,反过来也拒绝来自外部的爱,特别是那些与中国人信奉的理念不一致的国家,除非你先爱这个党。

以上一系列言说的支持下,一带一路的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桉:

9•3阅兵爱国主义

9•15反日骚乱爱国主义

网络论坛言必称反美爱国主义

和最新版教育部永远跟党走爱国主义

……